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生源已经是“95”后了,现在我国高校教育只是在传授知识,学生服务管理很不到位,而现代西方国家盛行的高校管理理念认为学术事务是高校完成其任务、目标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生事务是提供支持的主要手段,教师是学生事务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实践教学和学生服务管理两方面的“合力”育人,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校方更多的是“扮演”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高校教育者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原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高效的教育环境,注重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和尊重学生权益,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享受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工作;角色转变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遵循“尊师重教”的儒家思想,“家长式”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个人公民权益意识的强化,近些年高校实际被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正在逐年弱化,而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在逐年增加,这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教育今后面对的是“95”后,他们出生于20世纪末却成长在经济物质繁荣的21世纪,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崇尚自由个性,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又经不起挫折,缺乏自制力,追高攀富、讲求实惠,人生观与理想脱离实际,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信心,思想焦虑,抑郁苦闷,甚至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甚至是人格缺失或者没有健康的人格,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不能解决现在高校所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学校教师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机制。
现代西方国家盛行的高校管理理念认为学术事务是高校完成其任务、目标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生事务是提供支持的主要手段,教师是学生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服务管理两方面的“合力”育人,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校方更多的是“扮演”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校方是校纪、校规的制定者,教师是宣讲者和倡导者,而学生主体是执行者和负责人。西方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实际参与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调查发现,美国高校几乎所有的正式教职员工,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
而在我国高校学术事务是由专任教师完成,学生服务管理由辅导员政工队伍完成,这样作为负责学术事务的专任教师教而不管,无法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因人而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人能力;作为学生服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辅导员管而不教,一般只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事务而与学生的学术教育分离,这样导致了学生工作方式行政化、学生工作空虚化、工作途径单一化的尴尬局面。同时,现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价值多元、个性突出的学生,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现有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越来越难以承受学生的现实需求。并且随着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在我周围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意当辅导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高难度,“95”后学生越来越难管,手无寸铁;②高风险,社会责任巨大,精神压力山大;③高付出,实务繁杂,低报酬。
那么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专任教师只是在传授知识,二是没有人做学生服务管理,如果是这样教师就是教书匠,学校也只是简单的一个大型培训机构。这是教育行业不愿面对的,对于教育的参与者,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思想上进,品行正直,能够吃苦耐劳,而不能是只“教而不管”或者单纯的“管而不教”。高校教育者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原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高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高效的教育环境,注重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和尊重学生权益,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享受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那么作为高校教育的每位工作者都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提升到学生人生指引者的教育层面,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师应从课堂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设计者”,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提供心理帮助、设计学习项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时间、教学的内容和项目,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提高的一体化的课程设计,设计出以项目为主导的启发式授课模式,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元素纳入其中。
(2)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以项目制作为主线,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另一个方面要通过与学生沟通,在学生的情商、社会责任感上培养其健全人格。
(3)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不应只是针对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而是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学习的成果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而不是在分数上。
参考文献:
[1]刘爱国.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做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2.7
[2]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作者简介:
周小军(1982~),男,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印刷包装。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B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工作;角色转变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遵循“尊师重教”的儒家思想,“家长式”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个人公民权益意识的强化,近些年高校实际被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正在逐年弱化,而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在逐年增加,这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教育今后面对的是“95”后,他们出生于20世纪末却成长在经济物质繁荣的21世纪,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崇尚自由个性,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又经不起挫折,缺乏自制力,追高攀富、讲求实惠,人生观与理想脱离实际,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信心,思想焦虑,抑郁苦闷,甚至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甚至是人格缺失或者没有健康的人格,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不能解决现在高校所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学校教师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机制。
现代西方国家盛行的高校管理理念认为学术事务是高校完成其任务、目标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学生事务是提供支持的主要手段,教师是学生事务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服务管理两方面的“合力”育人,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校方更多的是“扮演”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校方是校纪、校规的制定者,教师是宣讲者和倡导者,而学生主体是执行者和负责人。西方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实际参与者,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调查发现,美国高校几乎所有的正式教职员工,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
而在我国高校学术事务是由专任教师完成,学生服务管理由辅导员政工队伍完成,这样作为负责学术事务的专任教师教而不管,无法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因人而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个人能力;作为学生服务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辅导员管而不教,一般只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事务而与学生的学术教育分离,这样导致了学生工作方式行政化、学生工作空虚化、工作途径单一化的尴尬局面。同时,现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对的是价值多元、个性突出的学生,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现有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越来越难以承受学生的现实需求。并且随着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在我周围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意当辅导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高难度,“95”后学生越来越难管,手无寸铁;②高风险,社会责任巨大,精神压力山大;③高付出,实务繁杂,低报酬。
那么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专任教师只是在传授知识,二是没有人做学生服务管理,如果是这样教师就是教书匠,学校也只是简单的一个大型培训机构。这是教育行业不愿面对的,对于教育的参与者,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思想上进,品行正直,能够吃苦耐劳,而不能是只“教而不管”或者单纯的“管而不教”。高校教育者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原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高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高效的教育环境,注重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和尊重学生权益,使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享受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那么作为高校教育的每位工作者都要从知识的传授者提升到学生人生指引者的教育层面,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下面几点:
(1)教师应从课堂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设计者”,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提供心理帮助、设计学习项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安排教学的时间、教学的内容和项目,设计出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提高的一体化的课程设计,设计出以项目为主导的启发式授课模式,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元素纳入其中。
(2)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以项目制作为主线,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另一个方面要通过与学生沟通,在学生的情商、社会责任感上培养其健全人格。
(3)成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不应只是针对理论知识的传统考核,而是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学习的成果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而不是在分数上。
参考文献:
[1]刘爱国.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做法[J].新校园理论版,2012.7
[2]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
作者简介:
周小军(1982~),男,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高职教育、印刷包装。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B0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