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表现为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教师应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以炽热的情感、通俗易懂的语言等多种方式,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脑海之中,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如何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本文试探讨一二。
体验能让学生从感受开始,继而建立文本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使文本与形象沟通起来,促进学生积极地理解文本。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自然进入了文本描绘的情境,对课文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如教学《荷叶圆圆》时,出示荷叶并进行如下引导:
师:小朋友们,这几天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可好了!看,老师把它带来了。让我们去那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看看。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欣赏,感受形象美,进入情境)
师: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荷叶,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
(学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些荷叶,有好多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展开想象,能不能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学生自由表达)
师:(出示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也来做小水珠,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受?现在小水珠睁开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好多东西,她看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起再去感受一下吧!
在此,教师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呈现整池的荷叶,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说话。然后,变静为动:小水珠在荷叶里滚动,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张开双翅,停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乐地游来游去……
这一切让学生看入了迷,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沉浸在对美丽的荷叶、可爱小動物的欣赏之中。这样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再如执教《爱国将领邓世昌》一课时,由于学生不了解邓世昌壮烈牺牲的背景——甲午海战,所以我先找来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再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这场海战中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振奋,哪一片段让你感到焦急,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担心,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悲壮。电影片段和文本再现了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争场景,更把学生带入了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体验。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表演的方式很多,有时是集体表演,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有时是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
如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我让学生戴上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这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从表演中懂得了下雨之前小动物们都有哪些表现。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叙述时留有空白,这些留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在创作中进行情感体验。
以《我叫“神舟号”》为例,课文只有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部分对话,后来嫦娥姐姐回到家乡又怎样了呢?课文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省略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此处时问学生:“想一想,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教师可以扮作嫦娥姐姐来到学生们中间,学生的想象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嫦娥的思乡之情,而且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的巧妙,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在教学《我是什么》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变成水蒸气、雪花、冰雹,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带来了水,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降低温度变成了冰,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词语说句子,这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诗歌《风》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风带给我们的感受,语文学习强调感受和体验,风这种自然现象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作者将其变成了一种文字的东西,怎么去理解它,感悟它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风”再回归自然,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觉风的存在,去感悟课文的语言。让学生亲自听听风怎样唱歌,看看风怎样跳舞、怎样游戏,让学生说说他看到、听到的风。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所领悟之后,我们让学生再找一找哪里还有风娃娃的身影,那快乐的感觉将留在学生心中。随后,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风中的情景,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文本的精妙。
再如《看不见的爱》一文,引导学生理解与文章中心相关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微笑着,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从文章对妈妈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给予学生时空条件,引导其回忆自己的生活场景,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相通,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妈妈的爱是真挚深情的爱,是人类最无私的爱。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本文让母爱在特殊的故事情节中得以升华:无私的奉献是最伟大的母爱,坚韧乐观的精神是最伟大的人格。
总之,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关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学习活动,学生就能更好地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课堂也一定会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文本
体验能让学生从感受开始,继而建立文本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使文本与形象沟通起来,促进学生积极地理解文本。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兴趣,培育情感,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一旦自然进入了文本描绘的情境,对课文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精美的挂图、巧妙的问题、多媒体动画等都是创设情境的资源。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如教学《荷叶圆圆》时,出示荷叶并进行如下引导:
师:小朋友们,这几天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可好了!看,老师把它带来了。让我们去那个很美很美的地方看看。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欣赏,感受形象美,进入情境)
师:放眼望去,小池塘里到处都是荷叶,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夸夸荷叶呢?
(学生自由表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些荷叶,有好多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展开想象,能不能加上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学生自由表达)
师:(出示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也来做小水珠,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受?现在小水珠睁开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好多东西,她看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起再去感受一下吧!
在此,教师先出示课文情境图,再呈现整池的荷叶,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说话。然后,变静为动:小水珠在荷叶里滚动,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张开双翅,停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乐地游来游去……
这一切让学生看入了迷,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沉浸在对美丽的荷叶、可爱小動物的欣赏之中。这样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再如执教《爱国将领邓世昌》一课时,由于学生不了解邓世昌壮烈牺牲的背景——甲午海战,所以我先找来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再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这场海战中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振奋,哪一片段让你感到焦急,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担心,哪一片段让你感到悲壮。电影片段和文本再现了邓世昌壮烈牺牲的战争场景,更把学生带入了根据教材内容所创设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体验。
二、组织表演,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情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在表演中学习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特点组织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思考、理解。表演的方式很多,有时是集体表演,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有时是分角色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
如教《要下雨了》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的情境,我让学生戴上小燕子、小白兔、小鱼、小蚂蚁的头饰,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这时,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表演的学生,都从表演中懂得了下雨之前小动物们都有哪些表现。教材中有些课文在叙述时留有空白,这些留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在创作中进行情感体验。
以《我叫“神舟号”》为例,课文只有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部分对话,后来嫦娥姐姐回到家乡又怎样了呢?课文留下了艺术的空白,给读者以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使省略的情节明朗化,以收到知识上融会贯通、感情上交流共鸣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此处时问学生:“想一想,嫦娥姐姐回到家乡看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构想。教师可以扮作嫦娥姐姐来到学生们中间,学生的想象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在表演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嫦娥的思乡之情,而且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生活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适当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课文,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的办法的巧妙,我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石子一个一个地丢进小口瓶中,观察水的高度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体验到水渐渐升高时,也就自然体会到乌鸦的办法的确切实可行。在教学《我是什么》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变成水蒸气、雪花、冰雹,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带来了水,加热后变成了水蒸气,降低温度变成了冰,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词语说句子,这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训练。
四、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人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语文不应该局限在课本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诗歌《风》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风带给我们的感受,语文学习强调感受和体验,风这种自然现象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但作者将其变成了一种文字的东西,怎么去理解它,感悟它呢?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风”再回归自然,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觉风的存在,去感悟课文的语言。让学生亲自听听风怎样唱歌,看看风怎样跳舞、怎样游戏,让学生说说他看到、听到的风。在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所领悟之后,我们让学生再找一找哪里还有风娃娃的身影,那快乐的感觉将留在学生心中。随后,引导学生回味自己在风中的情景,谈自己的快乐体验,与文中角色换位体验,学生就能细致入微地体会文本的精妙。
再如《看不见的爱》一文,引导学生理解与文章中心相关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微笑着,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从文章对妈妈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给予学生时空条件,引导其回忆自己的生活场景,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融相通,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妈妈的爱是真挚深情的爱,是人类最无私的爱。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本文让母爱在特殊的故事情节中得以升华:无私的奉献是最伟大的母爱,坚韧乐观的精神是最伟大的人格。
总之,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真正地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关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学习活动,学生就能更好地发展能力,张扬个性,课堂也一定会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