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西部教育高地一面有创新精神的旗帜”的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办学成就卓著的学校。在新的发展时期,人民小学凝聚起“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以“培育环境,开放耕作,自由生长”的田园式教育,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的3D发展平台,取得了全面发展的办学业绩。作为重庆市教科研基地和窗口学校,人民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重庆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近年来,人民小学在坚持历史传承的同时着眼未来,不断锐意进取,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这背后饱含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本期我们专访人民小学杨浪浪校长,通过对人民小学办学特色和成果的简明勾勒,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荣誉”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重庆市人民小学有着七十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西部教育高地一面有创新精神的旗帜”,您怎么看待学校已取的荣誉?您是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思想的?
杨浪浪校长(以下简称“杨校长”):人民小学的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民族振兴和祖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就,那要归功于人民小学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还要感谢在各个历史时期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家长,是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对人民小学的厚爱,让我们慎思笃行,传承创新,不敢懈怠。
对人民小学来说,所谓传承,还有一层特殊的意味。人民小学1945年诞生于邯郸城的炮火中,1949年迁校至重庆,成长于和平时期。人民小学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也饱受过百废待兴的艰辛。七十年来,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新老校友和学生,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不管遭遇何种境遇,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特质。它既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民族传统的缩影,更闪现着植根民族、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始终谨记刘伯承元帅提出的校训:“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切合时代的发展,我们从元帅校训中的“两有”、“两爱”,进一步明确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杜绝“特殊阶层和娇骄儿”,深刻领悟坚持在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精神内涵;从“创造精神”的特别强调,领会到要培养孩子好奇求知、勇敢创新;从“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的目标,激发师生要在奋斗和创新中勇担责任追求人类的理想,实现崇高的荣耀。
今天,追求“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理念和使命,汩汩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它是历史的馈赠,是现实的功绩,它让我们在追求中益显丰盈,在行走中愈发茁壮。
:您在2015年的新春寄语中说到“我们期盼着,欣赏着,最美的童年在人民小学的土壤里生生不息”,您眼中最美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贵校倡导的“主动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杨校长:常常有学生回到母校,回忆起小学生活,会感慨地说,在这里的生活最纯真最难忘。我想,这一方面是人民小学给予他们的独特感受,更是他们处在童年、处在人生最纯真的季节里的真实感受。童年是最美的年华,学生的童年不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束缚,相反,他们应得到学校教育充分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并且在这样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下,自由、自信、自主地生长。我想这也是我们主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吧,即创设一切环境让孩子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探索、尝试、体验、试错、成功……
简单地说,主动教育强调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文化学习、才艺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是人民小学每个小主人对自己的要求。孩子们通过学习中的自学—自练—自评、活动中的自愿—自主—自治、生活中的自律—自理—自护等实践,自主体验,尝试摸索,促进孩子们自主精神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是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的特点。
:贵校开发的EOCC课程独具特色,听说贵校的课改已经是4.0版本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版本升级”背后的故事吗?
杨校长: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符合国家课程规定,同时还要尽可能符合学校实际、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随着全国和重庆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的老师把这种阶段性发展戏称为“版本升级”。
基于多年的课改经验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逐渐把着力点从开发多元的课程品种,调整为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既有课程,突出综合、体验、合作的综合目标”,并于2012年前后慎重地尝试在融侨3至4年级开展试点。在两年多的试点阶段,人民融侨小学的课程专家团队坚持适度超前的教育理念,依托强大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发了“EOCC课程”。“EOCC课程”不是新增加的课程,而是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学时,上午是固定班级集中授课,下午是流动班级的五类自选课程。课程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内,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体验、开放、综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软化学科边缘,增加学生综合运用、探索实践、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选修课、学分制、综合课、生活化,让课程呈现动态、开放、多元的状态,更加灵动高效。
:学校的发展少不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您觉得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您有哪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建设、专业发展、精神引领。人民小学首任校长卓琳女士对教师们的寄语“以爱立德,教书育人”,道出了“爱是教育的全部”这个真谛。人民小学的教师始终秉持“爱的教育”的理念,无论是宽厚之爱、温婉之爱、严格之爱,都是在以高度的责任心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现代教师应当有现代化的视野格局和知识体系。人民小学的教师,每年都有机会零距离地领略到一流专家的风采。学校每学期邀请2至3位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学术专家、行业精英、优秀校友等来校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我们通过每学期一届的教研会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周一、二的下午,人民小学每间办公室里,都能看到老师们集中学习研讨的热闹场面—圆桌围坐,问题先行,各抒己见,策略共享……各组推选出向全校汇报的公开课,体现的正是这种研讨的成果。随着教研会持续有效深入的开展,我们的教师之间还形成了一种互相观摩、建议、启发的和谐氛围。我常常觉得,教育就像种田,教师就像农夫。农夫根据自己家的土性、种子条件,都有自己的种植方案和诀窍。开展教研会,就是让老师们晒晒自己的田地种了什么、种得如何,也欣赏欣赏临近田地农夫们种的庄稼,相互切磋,互相建议……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教师再多关心呵护都不过分。学校通过“辅导员之家”、“青年教师互助社”、“教工各个俱乐部”等组织,对每一位教师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用事业来统一,用制度来规范,用成长来吸引,用修养来调节,用情感来维系,让最优的人从教,让从教的人敬业,让敬业的人乐业,学校上下凝神静气促发展,教师们扎扎实实乐成长。
: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校在家校共建方面有哪些成熟的经验?您认为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意义何在?
杨校长:学校课程的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这使相当一批优秀的家长成为我们课程实施的伙伴。学校、班级积极地调动家长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班级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爸爸(妈妈)课堂中活跃着家长们的身影,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资源,也宣传推广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
比如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星巴—第一个到非洲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人、“非洲之友”野生动物保护论坛的创办人到学校做讲座,讲经历、讲知识,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住读部充分挖掘学生来自不同区县的特色优势,组织学生“游学重庆区县行”,不仅让住校的孩子们增广见闻,而且增进住读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尤其转变了家长们轻视实践重视书本知识的落后教育观念,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
除了开设各种形式新颖有趣的家长会和家长活动以外,我们还让家长参与到“减负提质”中当“督察员”,一起监控作业总量,反馈学生信息,推广减负经验。当学校在用心经营、指导配合家庭教育时,学校期望家长们在共同参与教育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样的力量不但能推动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进步,也能推动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进步。
:“直属学校深化改革”被列为2014年重庆教育的关键词,人民小学作为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杨校长: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尽管人民小学有着良好的基础积淀和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办学规模的发展惯性压力较大,管理体制十分复杂,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很高,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仍需更新,学校管理的精致、细致程度亟待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核心文化的挖掘和建设亟待加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尚需大力激活。人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的是现实压力、攻坚阶段和核心问题。在优秀的基础上实现到卓越的跨越,不是一步的距离,需要带着无比的勇气和修炼超常的能力来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但是,我们追求教育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歇,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朝着回归儿童的方向、回归学校的方向、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向,我们一路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学校个性必将成为一种人人自由发展、尊重包容、百花齐放的大平等;是一种复兴民族、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大责任;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价值,是成就每个学生终身的大荣耀!
(责任编辑:赵彩侠)
近年来,人民小学在坚持历史传承的同时着眼未来,不断锐意进取,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这背后饱含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本期我们专访人民小学杨浪浪校长,通过对人民小学办学特色和成果的简明勾勒,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荣誉”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重庆市人民小学有着七十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西部教育高地一面有创新精神的旗帜”,您怎么看待学校已取的荣誉?您是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思想的?
杨浪浪校长(以下简称“杨校长”):人民小学的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民族振兴和祖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就,那要归功于人民小学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还要感谢在各个历史时期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家长,是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对人民小学的厚爱,让我们慎思笃行,传承创新,不敢懈怠。
对人民小学来说,所谓传承,还有一层特殊的意味。人民小学1945年诞生于邯郸城的炮火中,1949年迁校至重庆,成长于和平时期。人民小学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也饱受过百废待兴的艰辛。七十年来,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新老校友和学生,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不管遭遇何种境遇,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特质。它既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民族传统的缩影,更闪现着植根民族、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始终谨记刘伯承元帅提出的校训:“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切合时代的发展,我们从元帅校训中的“两有”、“两爱”,进一步明确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杜绝“特殊阶层和娇骄儿”,深刻领悟坚持在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精神内涵;从“创造精神”的特别强调,领会到要培养孩子好奇求知、勇敢创新;从“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的目标,激发师生要在奋斗和创新中勇担责任追求人类的理想,实现崇高的荣耀。
今天,追求“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理念和使命,汩汩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它是历史的馈赠,是现实的功绩,它让我们在追求中益显丰盈,在行走中愈发茁壮。
:您在2015年的新春寄语中说到“我们期盼着,欣赏着,最美的童年在人民小学的土壤里生生不息”,您眼中最美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贵校倡导的“主动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杨校长:常常有学生回到母校,回忆起小学生活,会感慨地说,在这里的生活最纯真最难忘。我想,这一方面是人民小学给予他们的独特感受,更是他们处在童年、处在人生最纯真的季节里的真实感受。童年是最美的年华,学生的童年不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束缚,相反,他们应得到学校教育充分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并且在这样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下,自由、自信、自主地生长。我想这也是我们主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吧,即创设一切环境让孩子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探索、尝试、体验、试错、成功……
简单地说,主动教育强调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文化学习、才艺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是人民小学每个小主人对自己的要求。孩子们通过学习中的自学—自练—自评、活动中的自愿—自主—自治、生活中的自律—自理—自护等实践,自主体验,尝试摸索,促进孩子们自主精神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是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的特点。
:贵校开发的EOCC课程独具特色,听说贵校的课改已经是4.0版本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版本升级”背后的故事吗?
杨校长: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符合国家课程规定,同时还要尽可能符合学校实际、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随着全国和重庆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的老师把这种阶段性发展戏称为“版本升级”。
基于多年的课改经验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逐渐把着力点从开发多元的课程品种,调整为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既有课程,突出综合、体验、合作的综合目标”,并于2012年前后慎重地尝试在融侨3至4年级开展试点。在两年多的试点阶段,人民融侨小学的课程专家团队坚持适度超前的教育理念,依托强大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发了“EOCC课程”。“EOCC课程”不是新增加的课程,而是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学时,上午是固定班级集中授课,下午是流动班级的五类自选课程。课程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内,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体验、开放、综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软化学科边缘,增加学生综合运用、探索实践、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选修课、学分制、综合课、生活化,让课程呈现动态、开放、多元的状态,更加灵动高效。
:学校的发展少不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您觉得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您有哪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建设、专业发展、精神引领。人民小学首任校长卓琳女士对教师们的寄语“以爱立德,教书育人”,道出了“爱是教育的全部”这个真谛。人民小学的教师始终秉持“爱的教育”的理念,无论是宽厚之爱、温婉之爱、严格之爱,都是在以高度的责任心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现代教师应当有现代化的视野格局和知识体系。人民小学的教师,每年都有机会零距离地领略到一流专家的风采。学校每学期邀请2至3位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学术专家、行业精英、优秀校友等来校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我们通过每学期一届的教研会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周一、二的下午,人民小学每间办公室里,都能看到老师们集中学习研讨的热闹场面—圆桌围坐,问题先行,各抒己见,策略共享……各组推选出向全校汇报的公开课,体现的正是这种研讨的成果。随着教研会持续有效深入的开展,我们的教师之间还形成了一种互相观摩、建议、启发的和谐氛围。我常常觉得,教育就像种田,教师就像农夫。农夫根据自己家的土性、种子条件,都有自己的种植方案和诀窍。开展教研会,就是让老师们晒晒自己的田地种了什么、种得如何,也欣赏欣赏临近田地农夫们种的庄稼,相互切磋,互相建议……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教师再多关心呵护都不过分。学校通过“辅导员之家”、“青年教师互助社”、“教工各个俱乐部”等组织,对每一位教师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用事业来统一,用制度来规范,用成长来吸引,用修养来调节,用情感来维系,让最优的人从教,让从教的人敬业,让敬业的人乐业,学校上下凝神静气促发展,教师们扎扎实实乐成长。
: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校在家校共建方面有哪些成熟的经验?您认为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意义何在?
杨校长:学校课程的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这使相当一批优秀的家长成为我们课程实施的伙伴。学校、班级积极地调动家长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班级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爸爸(妈妈)课堂中活跃着家长们的身影,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资源,也宣传推广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
比如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星巴—第一个到非洲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人、“非洲之友”野生动物保护论坛的创办人到学校做讲座,讲经历、讲知识,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住读部充分挖掘学生来自不同区县的特色优势,组织学生“游学重庆区县行”,不仅让住校的孩子们增广见闻,而且增进住读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尤其转变了家长们轻视实践重视书本知识的落后教育观念,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
除了开设各种形式新颖有趣的家长会和家长活动以外,我们还让家长参与到“减负提质”中当“督察员”,一起监控作业总量,反馈学生信息,推广减负经验。当学校在用心经营、指导配合家庭教育时,学校期望家长们在共同参与教育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样的力量不但能推动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进步,也能推动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进步。
:“直属学校深化改革”被列为2014年重庆教育的关键词,人民小学作为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杨校长: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尽管人民小学有着良好的基础积淀和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办学规模的发展惯性压力较大,管理体制十分复杂,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很高,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仍需更新,学校管理的精致、细致程度亟待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核心文化的挖掘和建设亟待加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尚需大力激活。人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的是现实压力、攻坚阶段和核心问题。在优秀的基础上实现到卓越的跨越,不是一步的距离,需要带着无比的勇气和修炼超常的能力来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但是,我们追求教育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歇,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朝着回归儿童的方向、回归学校的方向、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向,我们一路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学校个性必将成为一种人人自由发展、尊重包容、百花齐放的大平等;是一种复兴民族、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大责任;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价值,是成就每个学生终身的大荣耀!
(责任编辑: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