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对历史的认识有失偏颇,认为历史就只是讲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今天的生活来讲毫无意义,这使得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初中生全面发展,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必须重视历史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在历史课上将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学习的意义。下面,笔者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做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1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学习过不少历史知识。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学好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故事能够使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初中历史习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历史故事,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 学会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故事如果没有起伏,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这样的故事,必然是没有人愿意听的。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历史故事如果是人人皆知的,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索然,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像过去额说书人一般,将一个简单的历史小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学生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又能适当的控制好故事发展的脉络。
比如说,在学习《西周灭亡》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求褒姒一笑的故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语句,适当的设置悬念,在最后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的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交流历史故事,感悟历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流传到今天,其中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历史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定听过不少的历史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教学知识,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加强对历史的认识,感悟历史学习的意义。
比如说,在学习《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时,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西游记》作为引子,让学生思考一下唐朝还有什么著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讲出鉴真东渡,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 堂课结束前巧妙设置历史故事
翻阅历史教材就能够知道教学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在一起的,逻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色,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运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思维。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开始觉得教师讲解的知识听吸引人的,可是越到后面越没有意思,到最后学习的兴趣也被耗光了。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整备教案时,是希望自己的讲课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始讲课之前,教师投入到其中的精力比较大,但是到了一快结束时,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所以课程快结束时,教师收尾难免草率,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可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设置历史故事,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商鞅变法》这一课时,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以及商鞅最后的结局是车裂而死。但是学生对他死亡的原因知之甚少。教师就可以在这节课快要结束之时将一些和商鞅有关的小故事,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商鞅死亡的原因。
历史有些时候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而教学也是一门精神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时可能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将其研究透彻。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学习历史的魅力,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时必须要掌握好度,切莫将历史课堂演变成为“故事大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学不到真正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云洁.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说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
[2]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3]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09(06).
作者单位
重庆荣昌初级中学 重庆市荣昌县 402460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1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学习过不少历史知识。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学好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故事能够使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初中历史习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是否有兴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历史故事,具有不小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 学会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故事如果没有起伏,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这样的故事,必然是没有人愿意听的。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历史故事如果是人人皆知的,学生学习起来兴味索然,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像过去额说书人一般,将一个简单的历史小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将学生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出来,而又能适当的控制好故事发展的脉络。
比如说,在学习《西周灭亡》之前,教师可先向学生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求褒姒一笑的故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语句,适当的设置悬念,在最后将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的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交流历史故事,感悟历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流传到今天,其中的历史故事不胜枚举。而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历史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定听过不少的历史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教学知识,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加强对历史的认识,感悟历史学习的意义。
比如说,在学习《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时,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西游记》作为引子,让学生思考一下唐朝还有什么著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讲出鉴真东渡,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断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而且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 堂课结束前巧妙设置历史故事
翻阅历史教材就能够知道教学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在一起的,逻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色,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运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思维。
在学习中,学生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开始觉得教师讲解的知识听吸引人的,可是越到后面越没有意思,到最后学习的兴趣也被耗光了。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整备教案时,是希望自己的讲课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开始讲课之前,教师投入到其中的精力比较大,但是到了一快结束时,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所以课程快结束时,教师收尾难免草率,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可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设置历史故事,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商鞅变法》这一课时,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以及商鞅最后的结局是车裂而死。但是学生对他死亡的原因知之甚少。教师就可以在这节课快要结束之时将一些和商鞅有关的小故事,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商鞅死亡的原因。
历史有些时候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而教学也是一门精神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时可能穷尽毕生之力也无法将其研究透彻。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感悟到学习历史的魅力,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时必须要掌握好度,切莫将历史课堂演变成为“故事大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学不到真正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云洁.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说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
[2]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3]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09(06).
作者单位
重庆荣昌初级中学 重庆市荣昌县 40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