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生的“错误”为再生资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的课堂上,学生说错话 、做错题不可避免,他们犯错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可视为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还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巧妙利用学生错误,发挥错误的价值,使之激活课堂?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这些错误,将错误转化为再生资源,使学生明白错误原因,改正错误,进而围绕错误顺蔓摸瓜、循循善诱,展开 “生成教学”,定能收获错误带来的精彩.
  一、挖掘错因,寻找教学真正起点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需要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捕捉在课堂上产生错误的瞬间,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讨论中明晰出错的原因. 只有挖掘出错误原因,才能了解学生的已知水平,进一步寻找教学起点,调整授课策略,使学生在错误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一步步向着教学目標靠近.
  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计划先从教室中学生的“行”与“列”入手,然后让学生描述某一名同学在教室中的位置,再一步步展开教学,可是当我说出:“请第一列的同学站起”时,最左边和最右边两列同学都站起来了. 我立刻意识到,学生的已知不同,导致部分同学在意识上产生了错误:这“第一列”到底是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这左、右又是怎样规定的呢?我没有立刻告诉学生,哪一列是真正的第一列,而是迅速调整思路,放慢速度,寻找本节课的真正起点. 分别叫起两列中一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列说从他们的角度是从左数第一列,另一列说老师的角度是左数第一列,并且争论不休. 见其冲突争论得差不多了,已经到了统一说法的时候了,便告诉他们:左、右应该从观察者的角度区分. 至此,学生对左右的看法达成一致,为后面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试想:如果没有发现学生的这个错误,或者不去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而是直接快速告诉学生或干脆跳过去,在后面学习数对的过程中定会磕磕绊绊,效果甚微.
  二、预设错误,培养学生辨别意识
  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错误,教师可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错误,根据教学内容故意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引诱学生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冲突,挑起争议,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求统一,从而达到突出重点或攻克难点的作用.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师生共同得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后,为了突出性质中“末尾”的重要性,我特设置一练习:将1.090化简. 汇报时,生1:“1.090 = 1.09. ”“不对. ”生2站起大声说:“应该是1.090 = 1.9. ”面对生2的错误答案,我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把问题抛给他们:“说出你们各自的理由,让大家听听. ”生2:“化简就是把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1.090中有两个0,都去掉就是1.9,而且这样最简单. ”生1:“不对. 性质中说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而不是把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 1.090中虽有两个0,第一个不在末尾,所以不能去掉. ”生3接着补充:“如果1.090化简后是1.9,很明显它们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9﹥1.090,所以化为1.9不对. ”……在激烈的辩解后,生2彻底理解了性质内容. 设置这样一个习题,诱导学生出错,围绕错误,让他们在纠错中解决问题,胜过教师过多的强调的词语,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错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在探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事先发给每个小组5根小棒:2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让他们从中任选3根试拼三角形,并对拼摆情况做好记录. 汇报中,当生1说到“2厘米、4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时,生2忽地站起:“不对,这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 ”“对,不能. ”“能. ”顿时争执声四起. 面对生1的错误造成的争执(这是因为小棒有粗细<线段却没有粗细之分>或测量有误差,造成在拼摆时的不准确),老师没有过早的给予评判,或直接告诉他们这种情况不能,或让他们课下继续研究,老师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大好时机,所以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错误,将错误变成了有价值资源. 师先问了一句:“到底能不能摆成?怎么办?”生2说:“让我们对这种情况再摆一摆. ”“对. ”于是同学们再次操作. 再次拼摆后,大部分同学已认可不能摆成,但仍有几名同学还是认为能拼成. 面对这几个“执迷不悟”的同学,老师仍不急不躁,追问:“哪名同学有更好的办法让这几名同学心服口服?”生2:“老师,我们再在练习本上按2厘米、4厘米、6厘米画三条线段,看能不能画出三角形. ”于是又都在练习本上画起来. 经过这次的画图,全班同学的意见达成一致,老师则顺理成章地进行下面的教学. 在这一活动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采取拼一拼,摆一摆,再画一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巧妙的利用错误,开发错误,让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一次大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总之,错误不少,选择精巧,巧妙利用,变废为宝. 错误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共同析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更多新的思考. 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再生资源,因势利导,巧妙运用,使学生的错误越来越少,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心理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意设计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
【摘要】 在高中阶段如何把数学概念讲全面、透彻,让学生能深入领会数学概念精髓,有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与掌握,不仅是数学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数学教学实践课题,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一步探究教学方法.下面不妨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浅谈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关键词】数学;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教学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由于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我校是区内一所普通高中,不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通常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在只是机械记住零碎知识,而没有形成相应能力的情况下去匆忙做题,模仿教师讲过的某些典型的例题. 其结果是,一旦遇到新背景、新问题,就束手无策. 何况,没能切实领会数学概念的本质
【摘要】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有证据表明:我国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不容乐观. 本文以此为线索,具体分析了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及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促进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质疑;问题场;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在《数学的心脏》这篇文章中强调指出
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每一名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属于自己的独有特性,同时,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是双边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彰显个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体察到学生的这种需求,以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方向,大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体现,培养具有个性的数学人才.  一、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学生个性需求  
【摘要】 “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数学学习中的“合理抢跑”. 课前的预习工作,要让学生明白预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兴趣,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教会学生一些科学的预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预习”收到实效.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留给教师的:重视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只有及时养成反馈、检查的好习惯,才能让“课前预习”起到“开胃酒”的作用.  【关键词】 先学后教;预习兴趣;预习方法
【摘要】离心率是圆锥曲线的一个特别重要性质,求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是解析几何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中考查的高频考点.纵观近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返璞归真”,既不需要深奥的知识,也没有高难的技巧,许多题目源于课本,由若干基础知识经串并联、类比、改造而成,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引申、拓展、探究,做到解一题通一片,跳出题海.  【关键词】圆锥曲线;离心率;椭圆;双
【摘要】本节课利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探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关键词】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材分析: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是苏教版第二章平面向量,2.3向量的坐标表示第一课时内容.它在学生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是对向量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平面向量代数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引言:欣赏、评析一道精妙的好题,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思考和研判的过程.  一、背景与立意  1.原题呈现:如图,矩形ABCD中,AB=3,AD=4,E为AB上一点,AE=1,M为射线AD上一动点,AM=a(a为大于0的常数),直线EM与直线CD交于点F,过点M作MG⊥EM,交直线BC于G.  (1)若M为边AD中点,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2)若点G与点C重合,求线段MG的长;  (3)
【摘要】 疑是思之源,思维是从问题提出开始. 数学课堂上只要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来讨论解决,教师要有意识的设置矛盾情景,为学生质疑提供可能,为数学课堂增加亮点.  【关键词】 质疑;动力;矛盾;点燃;智慧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真笨!”学生屡次的挫败,造成了课堂的沉默;“1、2——停下”,“1、2、3——坐端正”,认为唯有学生这整齐划一才是最好的;“别打岔,认真听”,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