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多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本文从做好实验、自制教具和重视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有利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感性认识 实验 自制教具 课外活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用较多的感性认识支持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以感性经验作为形成概念和理解的基础,为此我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做好实验
通过实验获得对生物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实验课的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生物教学条件,如本地温室、屠宰场、林场、农村、养鸡场等,完成多个实验。如由于环境原因,本地在室外很难见到苔藓植物,但在温室中很容易找到,它也是观察叶绿体的很好材料;从屠宰场可以获得足量的胆汁,如果多用一些胆汁乳化菜油,乳化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从屠宰场也可以获得新鲜血液以完成血液分层现象的实验;从养鸡场可得到最新鲜的鸡卵,用它可以更好地观察鸡卵结构,等等。
在生物教学中,我也注意改进实验。如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探究活动中,按课本提供的参考方法,尾鳍根本不会摆动,但如果用圆木棍做成一侧始终朝下的简单鱼体,在鱼背部固定一段线的一端,用另一端拉弯垂直方向上的塑料片尾鳍,然后放入水中,剪断细线,尾鳍一摆动,鱼就会向前游,而且现象明显;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探究活动中,用30cm×45cm的市售各色大卡纸代替0.8m×0.8m的彩色布料,用各色卡纸剪成小纸片,这样成本低廉,而且在小课桌上也能展开活动;用很容易找到的水绵可代替金鱼藻做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用电钻代替打孔器在橡皮塞上打孔又快又好,等等。
在生物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在实验方面课本本身的一些问题。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提到了橱窗,橱窗本来是用来和冰箱做对照,给种子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可是因此会多出一个光的变量,所以不严谨,存在问题;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提示4中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我认为也有不严谨的地方。
二、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节约经费,提高教学双方的素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介绍几个价廉实用、制作简单的自制教具。
1.血管瓣膜作用简易演示器
把有色塑料圆片和常用小胶带内衬圈组合成门装置,门要单向灵活开闭,模拟血管中的瓣膜结构。再找一块稍厚硬全透明的塑料,如有的塑料封皮,要用来卷制长约40厘米的血管。在卷制血管时,设法将门装置固定于管子中央,最后在管端分别标上A及B,以示门的开闭方向。另准备一支长40多厘米的红色小棍。
用红色小棍演示从塑料管中顺利穿出或被门阻挡的情况,演示动脉、静脉甚至心脏内部血流时瓣膜的开闭情况,从而更好地说明生物体内瓣膜控制血液单向流动的作用。
2.多功能简易盖
此盖用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用厚薄适中的泡沫板,做成能覆盖250ml烧杯口的稍大圆盖。在盖子上较靠近中心周围,位置匀称地钻三个稍小于所用试管直径的孔,中间钻一能插入温度计的小孔,最后做上能放进杯沿的凹槽。将三只编了号的试管,按需要分别插入三个孔中,待其他操作完成后,再将盖子放到装有37℃左右温水的250ml烧杯上,最后插上温度计。
此盖可以让试管和温度计处于较恰当位置,使试管受热更合理,测温也方便,盖子还能保温,可加快反应速度而节约时间。
3.呼吸道软骨支架作用简易演示装置
将布做成长度和40cm洗衣机排水软管一样长且刚好能套在软管上的布套。布套代表呼吸道气管外表面的软组织,塑料软管代表气管软骨部分。把布套套上去时,要留一小部分软管在外面。
将装置弯曲,管腔也不会变窄,这是因为内部有软塑管做支架,支架起支撑作用。它能很形象地说明呼吸道中类似于软塑管的软骨或骨的支架作用,而呼吸道中软骨或骨的支架作用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
三、重视课外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感性认识是有限的,在课外能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常常思考如何丰富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这个问题。
如在2011年,我充分考虑了我校的条件等情况后,建议我校建立一个“生物角”,其主要目的是展览现有的生物标本及生物模型等,由学生自己当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师生进行讲解。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是,它能将我校现有生物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能加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感性认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给生物兴趣爱好者提供一片活动的天地,配合我校开展素质教育。这个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再如给校园一些植物做标牌,开展生物结构图绘画比赛,等等。另外我计划和学生一起把本地的多种蜘蛛做成标本,还建议我校建一个生物培养室。
总之,对课外活动我有很多设想。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感性认识 实验 自制教具 课外活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用较多的感性认识支持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以感性经验作为形成概念和理解的基础,为此我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做好实验
通过实验获得对生物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实验课的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生物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生物教学条件,如本地温室、屠宰场、林场、农村、养鸡场等,完成多个实验。如由于环境原因,本地在室外很难见到苔藓植物,但在温室中很容易找到,它也是观察叶绿体的很好材料;从屠宰场可以获得足量的胆汁,如果多用一些胆汁乳化菜油,乳化效果就会更加显著;从屠宰场也可以获得新鲜血液以完成血液分层现象的实验;从养鸡场可得到最新鲜的鸡卵,用它可以更好地观察鸡卵结构,等等。
在生物教学中,我也注意改进实验。如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探究活动中,按课本提供的参考方法,尾鳍根本不会摆动,但如果用圆木棍做成一侧始终朝下的简单鱼体,在鱼背部固定一段线的一端,用另一端拉弯垂直方向上的塑料片尾鳍,然后放入水中,剪断细线,尾鳍一摆动,鱼就会向前游,而且现象明显;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探究活动中,用30cm×45cm的市售各色大卡纸代替0.8m×0.8m的彩色布料,用各色卡纸剪成小纸片,这样成本低廉,而且在小课桌上也能展开活动;用很容易找到的水绵可代替金鱼藻做植物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用电钻代替打孔器在橡皮塞上打孔又快又好,等等。
在生物教学中,我也注意到了在实验方面课本本身的一些问题。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提到了橱窗,橱窗本来是用来和冰箱做对照,给种子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可是因此会多出一个光的变量,所以不严谨,存在问题;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提示4中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我认为也有不严谨的地方。
二、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节约经费,提高教学双方的素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介绍几个价廉实用、制作简单的自制教具。
1.血管瓣膜作用简易演示器
把有色塑料圆片和常用小胶带内衬圈组合成门装置,门要单向灵活开闭,模拟血管中的瓣膜结构。再找一块稍厚硬全透明的塑料,如有的塑料封皮,要用来卷制长约40厘米的血管。在卷制血管时,设法将门装置固定于管子中央,最后在管端分别标上A及B,以示门的开闭方向。另准备一支长40多厘米的红色小棍。
用红色小棍演示从塑料管中顺利穿出或被门阻挡的情况,演示动脉、静脉甚至心脏内部血流时瓣膜的开闭情况,从而更好地说明生物体内瓣膜控制血液单向流动的作用。
2.多功能简易盖
此盖用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用厚薄适中的泡沫板,做成能覆盖250ml烧杯口的稍大圆盖。在盖子上较靠近中心周围,位置匀称地钻三个稍小于所用试管直径的孔,中间钻一能插入温度计的小孔,最后做上能放进杯沿的凹槽。将三只编了号的试管,按需要分别插入三个孔中,待其他操作完成后,再将盖子放到装有37℃左右温水的250ml烧杯上,最后插上温度计。
此盖可以让试管和温度计处于较恰当位置,使试管受热更合理,测温也方便,盖子还能保温,可加快反应速度而节约时间。
3.呼吸道软骨支架作用简易演示装置
将布做成长度和40cm洗衣机排水软管一样长且刚好能套在软管上的布套。布套代表呼吸道气管外表面的软组织,塑料软管代表气管软骨部分。把布套套上去时,要留一小部分软管在外面。
将装置弯曲,管腔也不会变窄,这是因为内部有软塑管做支架,支架起支撑作用。它能很形象地说明呼吸道中类似于软塑管的软骨或骨的支架作用,而呼吸道中软骨或骨的支架作用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
三、重视课外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感性认识是有限的,在课外能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常常思考如何丰富学生的生物课外活动这个问题。
如在2011年,我充分考虑了我校的条件等情况后,建议我校建立一个“生物角”,其主要目的是展览现有的生物标本及生物模型等,由学生自己当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师生进行讲解。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是,它能将我校现有生物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能加强学生对生物世界的感性认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给生物兴趣爱好者提供一片活动的天地,配合我校开展素质教育。这个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再如给校园一些植物做标牌,开展生物结构图绘画比赛,等等。另外我计划和学生一起把本地的多种蜘蛛做成标本,还建议我校建一个生物培养室。
总之,对课外活动我有很多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