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一节具体的化学课,就是一个个真实情景的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节课的导入新课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奇、趣、新,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价值。教师要改变传统式课堂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目的是尽快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利用化学实验导课是化学教师常常创设的教学情境。
例如:展示雪碧和可乐两瓶饮料。问学生:大家对这两瓶饮料很熟悉吧?打开瓶塞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气体?现在我把瓶盖换成带导管的橡皮塞。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做下面的实验——分别将两瓶饮料里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逐步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以上现象说明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我们早在哪部分学过这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此反应现象检验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光盘、课件、录像、投影、图片、录音机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新的学习内容的导课方式。
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录像、图片作为开场导入新课。例如,播放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采集、传递、点燃圣火,以及人类使用火的图片。设问:假如没有火,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从古至今人类生活与生产离不开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社会就不会发展。本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7.1燃烧和灭火》。
3.引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时比教材上课题的导语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兴奋,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为什么我们经过饭店会闻到菜香,经过鲜花旁闻到花香,经过加油站会闻到汽油味?为什么洒在地面上的水一会儿就没了?……我们学完新课《分子和原子》,你就能解释以上生活现象了。
4.利用文学导入。
格言、诗词、广告语或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格言、诗词、广告语、小故事等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既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用王安石的“咏梅”诗句导入《分子和原子》;用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导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5.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导入。
“疑问”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促使学生的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改变。创设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档案材料为何要用墨汁书写?(2)古代画家、书法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为何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3)木棒烧焦后为何不易腐烂?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生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1.创设问题的实验情景。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教学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入。
(1)设问: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不能燃烧?
(2)设问:是不是只要有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呢?还需要其它条件吗?
2.以影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所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史等方面的影像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学习保护空气、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知识时,教师也应该通过播放有关的影像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以最近新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充分利用当今的一些高科技应用来创设情景;再如,教师可以“乙醇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内容的教学。
4.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场景作为课堂情境。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带学生到化工厂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带学生到县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生产过程;带学生到农村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让学生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案。
“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教师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晨,高守祥.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2]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国民族出版社,2006.2.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一节具体的化学课,就是一个个真实情景的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节课的导入新课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奇、趣、新,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价值。教师要改变传统式课堂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初中化学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目的是尽快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利用化学实验导课是化学教师常常创设的教学情境。
例如:展示雪碧和可乐两瓶饮料。问学生:大家对这两瓶饮料很熟悉吧?打开瓶塞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气体?现在我把瓶盖换成带导管的橡皮塞。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做下面的实验——分别将两瓶饮料里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逐步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以上现象说明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我们早在哪部分学过这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此反应现象检验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光盘、课件、录像、投影、图片、录音机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新的学习内容的导课方式。
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录像、图片作为开场导入新课。例如,播放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采集、传递、点燃圣火,以及人类使用火的图片。设问:假如没有火,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从古至今人类生活与生产离不开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社会就不会发展。本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7.1燃烧和灭火》。
3.引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时比教材上课题的导语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兴奋,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为什么我们经过饭店会闻到菜香,经过鲜花旁闻到花香,经过加油站会闻到汽油味?为什么洒在地面上的水一会儿就没了?……我们学完新课《分子和原子》,你就能解释以上生活现象了。
4.利用文学导入。
格言、诗词、广告语或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格言、诗词、广告语、小故事等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既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用王安石的“咏梅”诗句导入《分子和原子》;用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导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5.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导入。
“疑问”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促使学生的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改变。创设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档案材料为何要用墨汁书写?(2)古代画家、书法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为何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3)木棒烧焦后为何不易腐烂?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生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1.创设问题的实验情景。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教学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入。
(1)设问: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不能燃烧?
(2)设问:是不是只要有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呢?还需要其它条件吗?
2.以影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所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史等方面的影像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学习保护空气、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知识时,教师也应该通过播放有关的影像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以最近新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充分利用当今的一些高科技应用来创设情景;再如,教师可以“乙醇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内容的教学。
4.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场景作为课堂情境。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带学生到化工厂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带学生到县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生产过程;带学生到农村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让学生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案。
“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教师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晨,高守祥.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2]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国民族出版社,2006.2.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