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课堂效益,指在一定时间内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而达到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即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收获。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方法传授 优化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50-01
过去的课堂教学总是用知识结果代替知识形成过程,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练,缺少独立自主的实践和体验,这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热情,也折断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注重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基础并不差但成绩总是不理想。究其根源,是学生没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将铜片投入稀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学生因为没有透彻理解题意,认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只考虑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整体思维分析,稀硝酸与铜反应后溶液中仍有N03-存在,结合硫酸电离出来的H+,又可以进一步与过量的铜反应。思维定势导致判断错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能否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精心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1 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并有1二定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提问和回答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氯气”时,如果问“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氨水有什么性质?”学生可能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假如问“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它们各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得多。再如学习“乙烯”时,加成反应是重点,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加深学生的认识:①乙烯加成反应中旧键怎样断裂,新键如何形成?⑦反应前后结构有何变化?③名称如何变化?④加成反应有何特征?怎样判断?⑤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有何应用?
2.2 实验的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用实验来分析化学问题、解析.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真知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实验。
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在原有的知识中,学生一般都认为盐溶液是呈中性的,以此为契机,我让学生分别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自主探究: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又如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若只是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课后往往只记得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却不清楚胶体的颜色及共和Fe(OH)3沉淀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亲自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3 利用多种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如“甲烷”的学习中,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甲烷的空间构型;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无法实际演示,就采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分析取代反应实质。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突破了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化学教学中满堂灌是不可行的,注意课堂教学反馈很重要,不然学生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师都不得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如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直接获得学生反馈信息;同时还要观察学生听课的情绪、神态等,间接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这样既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关注化学学科最新成果,提高化学专业水平,更要注重教学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改造和提升教学经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可以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 知识方法传授 优化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50-01
过去的课堂教学总是用知识结果代替知识形成过程,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练,缺少独立自主的实践和体验,这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和热情,也折断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注重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的基础并不差但成绩总是不理想。究其根源,是学生没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将铜片投入稀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学生因为没有透彻理解题意,认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只考虑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整体思维分析,稀硝酸与铜反应后溶液中仍有N03-存在,结合硫酸电离出来的H+,又可以进一步与过量的铜反应。思维定势导致判断错误,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能否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精心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1 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并有1二定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提问和回答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氯气”时,如果问“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氨水有什么性质?”学生可能摸不着头脑,难以回答。假如问“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它们各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得多。再如学习“乙烯”时,加成反应是重点,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加深学生的认识:①乙烯加成反应中旧键怎样断裂,新键如何形成?⑦反应前后结构有何变化?③名称如何变化?④加成反应有何特征?怎样判断?⑤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有何应用?
2.2 实验的设计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用实验来分析化学问题、解析.化学现象,探索化学真知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实验。
如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在原有的知识中,学生一般都认为盐溶液是呈中性的,以此为契机,我让学生分别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自主探究: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又如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若只是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课后往往只记得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3胶体,却不清楚胶体的颜色及共和Fe(OH)3沉淀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亲自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3 利用多种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课堂上合理应用多媒体、模型、实物等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如“甲烷”的学习中,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甲烷的空间构型;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无法实际演示,就采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最后通过动画演示分析取代反应实质。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突破了重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化学教学中满堂灌是不可行的,注意课堂教学反馈很重要,不然学生学到什么,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师都不得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如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直接获得学生反馈信息;同时还要观察学生听课的情绪、神态等,间接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这样既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关注化学学科最新成果,提高化学专业水平,更要注重教学反思,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改造和提升教学经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可以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