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宽松氛围,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课前要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将爱心、信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注意与学生感情的沟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渲染,形象的体态语言诱导,迅速把学生带进奥妙新奇而情感丰富的世界,使学生置身于其乐融融的、忘我学习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使学生提问的问题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教师也不要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问题意识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
三、抓住素材,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1.设“境”激“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辩论赛、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例如“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教师最后编了一道阿凡提的故事,故事讲了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内,可是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那么多的羊,小气的财主说,要改造就自己花钱去买材料。聪明的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却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们开始小组活动,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认为这三种围法围成的面积都不大,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靠墙。”因为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面靠墙,而且用长边靠墙更节省,这时气氛更活跃了,好多同学露出惊喜的笑容,在一个一个的问题情境中,极大程度的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放“权”自“问”。教学要“松绑放权”,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课堂中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和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接着让学生边玩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等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师“范”学“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提倡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静态的教学知识为动态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知识中问起来,学习中问起来,课堂中问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也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宽松氛围,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课前要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将爱心、信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注意与学生感情的沟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渲染,形象的体态语言诱导,迅速把学生带进奥妙新奇而情感丰富的世界,使学生置身于其乐融融的、忘我学习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使学生提问的问题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教师也不要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问题意识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
三、抓住素材,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1.设“境”激“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辩论赛、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例如“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教师最后编了一道阿凡提的故事,故事讲了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内,可是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那么多的羊,小气的财主说,要改造就自己花钱去买材料。聪明的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却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们开始小组活动,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认为这三种围法围成的面积都不大,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靠墙。”因为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面靠墙,而且用长边靠墙更节省,这时气氛更活跃了,好多同学露出惊喜的笑容,在一个一个的问题情境中,极大程度的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放“权”自“问”。教学要“松绑放权”,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课堂中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和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接着让学生边玩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等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师“范”学“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提倡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静态的教学知识为动态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知识中问起来,学习中问起来,课堂中问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也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