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数学学习的灵魂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宽松氛围,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课前要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学习的最佳状态,教师将爱心、信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注意与学生感情的沟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渲染,形象的体态语言诱导,迅速把学生带进奥妙新奇而情感丰富的世界,使学生置身于其乐融融的、忘我学习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教师努力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使学生提问的问题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教师也不要进行批评或挑剔,而是通过评比“最佳一问”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安全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问题意识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
  三、抓住素材,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1.设“境”激“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辩论赛、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例如“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一课,教师最后编了一道阿凡提的故事,故事讲了阿凡提赶着羊回到财主家,财主要他把羊赶到长方形的羊圈内,可是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那么多的羊,小气的财主说,要改造就自己花钱去买材料。聪明的阿凡提没花一分钱,却把羊赶进了羊圈,你知道阿凡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们开始小组活动,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这时有个学生说:“我认为这三种围法围成的面积都不大,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靠墙。”因为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面靠墙,而且用长边靠墙更节省,这时气氛更活跃了,好多同学露出惊喜的笑容,在一个一个的问题情境中,极大程度的引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放“权”自“问”。教学要“松绑放权”,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课堂中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和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接着让学生边玩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等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师“范”学“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提倡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静态的教学知识为动态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知识中问起来,学习中问起来,课堂中问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也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其他文献
摘 要:只有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才有学好数学的动力。本文从利用课件、联系实际、注意情感教育、发挥榜样效益、运用趣味问题、精心设计导语及注重实践等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知识当做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多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只有把课组织得生动活泼,寓趣味于教学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本科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状况下,传统本科生培养模式陷入困境。为了避免"有人找不到工作"和"有工作无人干"的尴尬局面,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产、学习、研究相结合的培
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担负着课堂外学生活动的组织及其管理的任务,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新要
设f:[0,1]×R^2→R满足Caratheodory条件,且k≠1,0〈η〈1,(1-t)e(t)∈L^1(0,1).运用Leray-Schauder原理考虑了二阶奇异边值问题x″(t)=f(t,x(t),x’(t))+e(t),t∈(0,1),x’(0)=0,x(1)=kx(η)在C^1[0,1)上解的存在
高校是社会上知识产品成果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从科学发现、发明、科技成果、专利与非专利技术到科学论著、论文、计算机软件、高新技术产品的商标,几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所有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十分复杂的结构系统,通过对浙江省十余所高等学校一千多名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288份,回收率为85.87%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与传统意义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强调教材这单一因素发展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因而,构建一种适应课程标准的、新型的“生态教学环境”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将预设的着眼点落实到课堂的生成上。   一、概念界定   1.课堂“生态环境”的构成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是激
引进了一类严格单调增函数,研究了零级整Dirichlet级数的增长性,且在较弱的指数条件下,得到了零级整Dirichlet级数关于此函数的增长性与其系数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便捷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充分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给以恰当的把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  基础教育实践序列中,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综合我国近阶段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成就,一个广泛认同的观点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
利用初等方法研究了Smarandache函数在某些特殊值上的下界估计问题,给出了Smaran.dache函数的一个较强的下界估计,即就是证明了S(2^p-1(2^n-1))≥6p+l,其中P为任意大于3的素数,从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