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本例题的开发与应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将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本中的大部分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许多中考试题源于此又高于此。正确引导学生对例题展开一些探究,适当引申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以下笔者以课本中一道例题的教学来分析其必要性。
  一、案例呈现
  浙教版(九上)“二次函数的应用3——例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0的近似解。
  (一)教材设计意图
  促进对函数与方程关系的理解。
  (二)教师目标设定
  1. 理解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2. 进一步加强对函数图像的准确把握。
  3. 体会方法的优化选择。
  (三)教学过程
  【学生行动一】首先想到的方法是:只要画出函数y=x2+x-1的图像,再观察其与x轴的交点坐标,如图1。
  (因为是新授课,90%的学生思考片刻后都提出用此方法解决)
  【过程质疑】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了问题,抛物线y=x2+x-1=0如何画出?能利用常规的5点法画图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图像还未画出,就已经计算得到了与x轴的交点坐标,失去了画图的意义。而且此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无理数,不容易画。
  (在笔者提供的5分钟作图时间内,顺利完成的学生只有6人,仅占全班人数的1/7,他们很纳闷,为什么看看容易做做难,问题出在哪里?还有部分学生干脆放弃了)
  【行动收获一】学生交流后得到结论,原来画图是有讲究的,只要适当地取5个整数点来画出图像就可以。这里的“适当”一般指使函数值有正负值,出现与x轴的交点。
  (学生似乎明白了,他们用了4分钟时间,全体完成了任务,得到近似值。虽然他们的答案误差比较大,但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此时有学生提问,有没有简单点的解决方法?
  【教师行动一】引导:既然都是“交点”问题,不妨将方程x2+x-1=0变形为x2=-x+1,理解为函数y=x2与y=-x+1图像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行动二】如图2,变形后图像虽然有两个,但一次函数和y=ax2型的二次函数图像更容易画出,比方法一更易操作,此法可取。
  (全体学生2分钟完成图像)
  【行动收获二】图像的交点坐标可以理解为方程组的解;看来适当的变通对问题解决很有帮助,方法选择很重要。那么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变形吗?
  【学生行动三】如图3,将方程x2+x-1=0变形为x2+x=1,画出函数y=x2+x与y=1的图像,观察两图像交点的横坐标。
  y=x2+x可以理解为y=x(x+1),交点式画图,直线y=1非常直白,准确易画。
  (当学生理解了这种变形后,画图只用了1分钟时间)
  【行动收获三】“一题多解很好,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简单,类似直线y=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画起来很轻松”;“自己动笔最重要,我刚开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想到还隐含了这么多学问”;“我觉得只要牢固掌握图像性质,能熟练画函数草图,函数问题都不是问题”。
  【教师行动二】设计跟进练习。
  1.利用函数图像求出方程-x2+3x-1=0的近似解。
  (全体学生都在2分钟内完成了任务,9人利用y=x2与y=3x-1的交点,20人利用y=x2-3x与y=-1的交点,13人利用y=-x2+3x与y=1的交点,没有学生选择抛物线y=-x2+3x-1)
  2.下列图中你分别可以看出哪个方程(组)的解?
  (学生解决问题共耗时10分钟。图A在本课已经熟悉,解决较快;图B改编自杭州市2009年中考卷第24题,因牵涉到反比例函数,以及有多个方程(组)的解,所以解决慢了些;图C是两个二次函数的交点,真正掌握了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后,理解起来不难)
  整个例题的分析过程达30分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方法优化选择的重要性。备课组交流时,有的老师说:“这个问题我本来让学生口答一下就过去的,因为画图太麻烦,浪费时间,没想到这么处理后,学生才是真正有所收获。”
  二、行动反思
  (一)教学首先要备教材
  我们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研究教材,站在编者的角度叩问教材。近年来,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不少题型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变形、变式引申、推广而来的,它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例题功能,通过例题落实相应知识点,让学生感悟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同时,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课本上的例题或习题,并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在解题时能知常达变,举一反三,真正提高解题能力。而且,这样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防止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
  (二)教学要突出主体性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吃透学生”。“吃透学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上述案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方法,画起图来有困难。这样,他们在思维上就达到了 “愤悱”状态,主动要求更简单的方法。此时,教师的点拨是有效的。学生对比后开始选择第二种方法,但他们的思维一直没有停止,所以第三种方法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三)教学的本质是“做”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上述三种方法,如果都是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则学生一来无法感受其重要,二来无法体会其优劣。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猜想”能力。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推理不仅包括演绎推理,还包括合情的归纳推理。中考数学试题的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有突现“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的趋势,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测与证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平移运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等。我们要切实关注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不可死记硬背。
  平时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其最终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至于哪种方法最优,要看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必作出硬性规定。
  (四)数学的精髓是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在中考中,对学生思想方法的考查永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无一遗漏地在教材的习题中有所体现。上述案例蕴涵了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如果仅仅进行浅层的方法交流(即课本提供的方法),则学生对方程组的解和图像的交点的联系不会有深入理解,直线y=1是课本外的知识,在此补充很自然。例题教学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要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使他们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于教材中所列举的例题、习题,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阐述试题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以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专业类型的技术人才,是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与探索出新颖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期实现培养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的目标。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
我省新一轮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在高中阶段须获得地方课程指定学分及所需学时,地方课程的开发在我省已初具规模,除了通用的省编教材《人自然社会》外,各地区纷纷从本地实际出发,探
【摘要】初中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提升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中,数学应用题能够大幅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水平,强化学习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数学应用题教学是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相关情况展开论述,分析我国初中教学阶段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着力提升学生数学
【摘 要】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的能力,既是上好课的要求,也是有效地进行学生及班级管理的要求,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切入点,对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45  有效地管理是艺术也是科学,而管理并不
一、教学案例  上课前无意中在《湖州晚报》旅游板块看到一篇题为《暮色西塘》的文章,感觉文笔优美,且韵味十足,因此打算在上课时给学生读一读。  上课开始后,先给学生朗读了此文,学生听后颇为感叹,于是借机分析文章,随机上了一堂作文课。  师:同学们听了此文后,有什么感受?  生:文章古朴,典雅,令人回味。  师:我们附近也有著名的古镇,很多同学都去过,也写过感想,为什么写不出作者的这种味道呢?  (学
近年来,我市在教学比赛、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涉及人员众多的许多大型活动中,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快而有效地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能力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估,通常采用上微型课的方式来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有时面对几百人,甚至一两千人的众多场面,要采用普通上课的形式,场地、学生、时间等条件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要求的,而微型课恰恰不受上述限制,能够较好地达到预定目标。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教育即生活.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本文从以生活话题导入新知、链接生活实例讲解新知、开展实践活动应用新知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课堂;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
函数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一直是新课标高考的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函数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就该问题的常用解法,分类浅析,以供参考.  一、定义法  例1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存在常数M,使得对任意x∈R,有f(x)≤M,则M是函数f(x)的最大值;  ②若存在x0∈R,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