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为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提供了极好的环境。语文课程又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些都为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謀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努力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语文生活方式,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拉近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例如北师大版第九册《红树林》一课,篇末点明主题,赞扬了南海植物红树不求索取、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红树吗?为什么?”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自然有话可说:“红树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就能生长。”“红树的根连在一起,不怕海风海浪。”“红树能减弱海浪的威力,从而减少人类的损失。”……我接着问:“平时你见到的植物中,还有哪些像红树这样让你喜欢?”学生回答:“杨树、柳树、竹子、松树、荷花、菊花……”
我又问:“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这些植物身上蕴含的高贵品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轻而易举地领会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为学生完成“借物喻人”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时空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还要注意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时空。
比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后,我让学生扮作文中人物演一演,并让学生谈一谈演后的感受,评价一下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经过切身体验,学生领悟到了九色鹿的见义勇为、沉着机智,也领悟到了调达的见利忘义、王妃的狠毒、国王的主持公道。
再如,学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后,我不仅引导学生称赞包公的断案如神,还让学生对人人憎恨的小偷作出评价。起初,同学们只是指责小偷的不道德,我就引导学生说:“你觉得小偷聪明吗?”听了我的提问,同学们恍然大悟:“小偷的确聪明,利用驴不会说话的特点,偷偷换了驴,让失主无法告官。但可惜的是,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认识到这一点,我又引导学生:“你发现生活中有把聪明用错地方的例子吗?”这下,大家可是争相发言,列举了生活中种种不良的行为。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道德教育:“聪明不可乱用,要用在正道上。”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我还让学生课前查资料,动手实践操作,课后说说、演演、练练。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是在合作、探索中完成的,他们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自信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当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被打破,课堂学习的内容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光环。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研究,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者”。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謀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努力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构建生活化的语文生活方式,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相联系,拉近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例如北师大版第九册《红树林》一课,篇末点明主题,赞扬了南海植物红树不求索取、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赞扬了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红树吗?为什么?”学生有了学习的基础,自然有话可说:“红树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就能生长。”“红树的根连在一起,不怕海风海浪。”“红树能减弱海浪的威力,从而减少人类的损失。”……我接着问:“平时你见到的植物中,还有哪些像红树这样让你喜欢?”学生回答:“杨树、柳树、竹子、松树、荷花、菊花……”
我又问:“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这些植物身上蕴含的高贵品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轻而易举地领会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为学生完成“借物喻人”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时空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还要注意拓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时空。
比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后,我让学生扮作文中人物演一演,并让学生谈一谈演后的感受,评价一下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经过切身体验,学生领悟到了九色鹿的见义勇为、沉着机智,也领悟到了调达的见利忘义、王妃的狠毒、国王的主持公道。
再如,学完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后,我不仅引导学生称赞包公的断案如神,还让学生对人人憎恨的小偷作出评价。起初,同学们只是指责小偷的不道德,我就引导学生说:“你觉得小偷聪明吗?”听了我的提问,同学们恍然大悟:“小偷的确聪明,利用驴不会说话的特点,偷偷换了驴,让失主无法告官。但可惜的是,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认识到这一点,我又引导学生:“你发现生活中有把聪明用错地方的例子吗?”这下,大家可是争相发言,列举了生活中种种不良的行为。这样的设计,既达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道德教育:“聪明不可乱用,要用在正道上。”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我还让学生课前查资料,动手实践操作,课后说说、演演、练练。这样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学习是在合作、探索中完成的,他们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意识、自信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当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被打破,课堂学习的内容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光环。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研究,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