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心理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文作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集中展现形式,在此时便显得极为重要。写作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素材的积累便成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是文章的基石。在教学中教师应善加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积累和归纳素材,下面就我个人见解予以阐述。
一、以生活为依托、注重观察、撷取素材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文的素材也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于此一方面存在更为先天的优越条件,他们于生活中发生的桩桩件件更为接近,于自然的联系也尤为贴切,可以说,他们生活的四周与大自然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因此,要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这广袤的资源库。山岭连绵,田园开阔,绿意盎然,一派生机;麦浪翻滚,高梁红艳,秋收硕果,喜意盈颜;远处山原,果木成荫,郁郁苍苍;近观油菜,黄花盈金,蝴蝶飞舞。村庄炊烟袅袅,流水掩映人家;校园书声琅琅,弥漫着泥土气息,一派乡见读书音......,这些都可作为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作文素材。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曾提到:“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由此,也可看出,天地之间的一切生灵,物种,有形的,无形的,皆可以之为文,以之为思,以期有所得,即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静心思考,以获得心之感悟,后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诉诸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二、以文本为底本、巧引妙渗、吸取题材
学生写作的过程,指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我们教材中所用的每篇文章都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意蕴,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品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巧加引导,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中来捕捉写作的素材,以使学生学会积累,扩宽思维领域,如在进行《白鹅》一文的讲解时,文中主要针对其高傲这一性格特征,分别从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并有侧重的描写了它的吃相,使它高傲的性格更加鲜明,因此在本课结束后我尝试对学生在描写动物时可以重点突出它性格特点的某一方面。如在描写狗时,我重点强调了狗的忠诚,那它这一特点是如何展现的呢?接下来我便引导孩子们从它为主人看家时,以及如有别的狗跑来咬小主人,它便迎上去去咬那只狗等等,因所举事例大多为孩子们所熟识,故能被大多数孩子所接受,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文本加以引导,拓展孩子的思维与衔接事物的联系,并将其用文字符号展现出来,也可作为题材汲取的一个方面。
三、以日记为载体、巧加归纳、活用题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便成为我们教师所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日记作为作文题材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每天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的过程当中,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孩子们的习作热情,使孩子们可以将写话习作的积累看作是自己生活中一种必不可缺的自觉行为。但在实践中我却发现我们班孩子收上来的日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将日记写的与“流水账”不遑多让,通篇尽是:写家中的,如做饭、洗碗、与朋友们玩;写在学校,统一似起床、上课、上完课玩,又上课,后吃饭等这一例单一的词语,对具体某一件事的阐述描写缺乏形象化的说明,因此,在评解时我加以引导,指出如你写做饭,当具体写出你是如何做的,是先择菜,生火还是烧水,或针对其中某一环节具体予以分析;也有一些学生的描写是较为形象的,有个学生写到:小石子拦住了我的去路一句,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此句该同学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运用了所学的修辞手法——拟人,并对该手法有较为准确的把握非常不错,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其的归纳整理,是写人、写事或写物,同时,在实践中对日记、作文这两种不同体例的区分,也当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划分,因日记所取题材更为广阔,有的或详尽,或简略,各有不同,因此应有不同的侧重,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能做出正确的区分,更好的进行文字功底的锻炼与积累。
素材积累与运用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早已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教师更应妥加引导,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积累起自己的素材库,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生活为依托、注重观察、撷取素材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文的素材也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于此一方面存在更为先天的优越条件,他们于生活中发生的桩桩件件更为接近,于自然的联系也尤为贴切,可以说,他们生活的四周与大自然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因此,要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好身边的这广袤的资源库。山岭连绵,田园开阔,绿意盎然,一派生机;麦浪翻滚,高梁红艳,秋收硕果,喜意盈颜;远处山原,果木成荫,郁郁苍苍;近观油菜,黄花盈金,蝴蝶飞舞。村庄炊烟袅袅,流水掩映人家;校园书声琅琅,弥漫着泥土气息,一派乡见读书音......,这些都可作为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作文素材。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曾提到:“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由此,也可看出,天地之间的一切生灵,物种,有形的,无形的,皆可以之为文,以之为思,以期有所得,即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静心思考,以获得心之感悟,后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诉诸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二、以文本为底本、巧引妙渗、吸取题材
学生写作的过程,指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我们教材中所用的每篇文章都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意蕴,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品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巧加引导,从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中来捕捉写作的素材,以使学生学会积累,扩宽思维领域,如在进行《白鹅》一文的讲解时,文中主要针对其高傲这一性格特征,分别从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并有侧重的描写了它的吃相,使它高傲的性格更加鲜明,因此在本课结束后我尝试对学生在描写动物时可以重点突出它性格特点的某一方面。如在描写狗时,我重点强调了狗的忠诚,那它这一特点是如何展现的呢?接下来我便引导孩子们从它为主人看家时,以及如有别的狗跑来咬小主人,它便迎上去去咬那只狗等等,因所举事例大多为孩子们所熟识,故能被大多数孩子所接受,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文本加以引导,拓展孩子的思维与衔接事物的联系,并将其用文字符号展现出来,也可作为题材汲取的一个方面。
三、以日记为载体、巧加归纳、活用题材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便成为我们教师所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日记作为作文题材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每天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的过程当中,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孩子们的习作热情,使孩子们可以将写话习作的积累看作是自己生活中一种必不可缺的自觉行为。但在实践中我却发现我们班孩子收上来的日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将日记写的与“流水账”不遑多让,通篇尽是:写家中的,如做饭、洗碗、与朋友们玩;写在学校,统一似起床、上课、上完课玩,又上课,后吃饭等这一例单一的词语,对具体某一件事的阐述描写缺乏形象化的说明,因此,在评解时我加以引导,指出如你写做饭,当具体写出你是如何做的,是先择菜,生火还是烧水,或针对其中某一环节具体予以分析;也有一些学生的描写是较为形象的,有个学生写到:小石子拦住了我的去路一句,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此句该同学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运用了所学的修辞手法——拟人,并对该手法有较为准确的把握非常不错,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其的归纳整理,是写人、写事或写物,同时,在实践中对日记、作文这两种不同体例的区分,也当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划分,因日记所取题材更为广阔,有的或详尽,或简略,各有不同,因此应有不同的侧重,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能做出正确的区分,更好的进行文字功底的锻炼与积累。
素材积累与运用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早已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教师更应妥加引导,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的在训练中下功夫,积累起自己的素材库,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