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07高考文言试题 备战2008古文阅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分析2007年高考18套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相比2006年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新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材异彩纷呈
  
   2007年高考试卷中,意蕴丰富、文辞优美、典范浅易的文言文依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但是纯粹选用正史书籍中的人物传记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支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再,呈现出选材多元化、体裁多样化的特征。如北京卷选自《淮南子·泰族训》和《资治通鉴·唐纪八》、天津卷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上海卷选自南宋陈亮的《〈酌古论〉序》、安徽卷选自明代许獬 《古砚说》、福建卷选自明代高启《自书博鸡者事 (节选)》、广东卷选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郭生》、湖北卷选自明代王士祯的《先祖事略》、湖南卷选自《韩非子》、江西卷选自明代江盈科的《催科》、辽宁卷选自清代崔述《冉氏烹狗记》、浙江卷选自宋代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叙》。文体涉及传记类、游记类、论说类、小说类、序跋类、赠序类等等。
   选材视野的扩大,避免了试题选材的机械化、单一化,体现出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与考查要求拓展阅读题材、提升阅读境界、熏陶阅读素养的精神实质,也符合高考大纲中各省市独立命题的自主、开放的要求,是一次成功的继承与创新。
  
   二、工具特点彰显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 “言文并重”、“平分秋色”。这里的“言”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判断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北京卷第11题除大阅读材料外,另外选用了《资治通鉴·唐纪八》中的一段文字,以断句形式来考查学生句读和语段理解能力: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这段叙述文字虽然比较浅显,但如果在考场上不能前后瞻顾,整体理解,则容易断错而不能得满分。在读懂文段的基础上,我们要借助古汉语语法、虚词、修辞、文言句式、引语等标志来判断。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在2007年试卷中还以直接解释与填空形式来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及对文意揣摩的能力,一举两得。如上海卷17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统过干(2)访以当时之事 (3)干雅自多(4)不矜小节
   文言考题的材料虽然都取自课外,但是知识点一般都是课内学过的。即“材料取自课外,答案源于课内”。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这几个词语都是文言常用词,在教材中都出现过,如在司马迁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的“过”就是“拜访”的意思。在《左传·殽之战》中的“穆公访诸蹇叔”,“访”就解释为“咨询”。而21题又是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的填空题: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考生只有读懂文章,筛选出有效信息,才能正确填写。答案为: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
   同时命题者还注重考查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打破了以往只重视考查考生对选文故事原委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分析、具体事件的理解这种窠臼,而进入鉴赏评价的较高层次。如天津卷14题C项: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考查了文章选材和表达方式的特色。D项: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这一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将理论术语与试题巧妙结合。
   可以预见,随着逐步实施新课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将在试卷中充分显现,命题更强化理解因素,淡化识记因素,运用已有知识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知识的生搬硬套、简单重复。
  
   三、文言基础强化
  
   2007年试题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略有微调,出现了以下变化:
   1.实词考查多样化
   不再仅仅考查文章中实词含义的理解,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等开始在实词解释和翻译题中出现。如全国卷Ⅱ中11题“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中的“利”是意动用法,可以解释为“以……为利”;湖南卷13题(3)“从衣文之媵七十人”中的“从”是使动用法,“衣”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句话应翻译为: 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辽宁卷“冉氏以是颇患苦狗”中的“苦”是意动用法。上海卷18题中的“书记”、“待遇”、“可以”,安徽卷11题“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中的“宝藏”,都是古今异义词,辽宁卷14题“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中的“卒”为通假字。
   2.句式考查灵活化
   文言句式主要考查介词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以及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以前仅是偶尔涉及,在2007年各省高考试卷中开始遍地开花,并且作为采分点。湖北卷13题”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中“于其下”是介词短语后置,辽宁卷“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是宾语前置句。北京卷考查省略句。天津卷11题“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中的“之所以”,安徽卷“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中的“特……而已”,江西卷“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中“无若我何”都是固定短语。
   3.虚词考查集中化
   由于虚词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另外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再者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因此备受命题者青睐,试卷中多单独加以考查。在64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中,2007年试题主要考查了虚词“则、于、而、之、以、其、者、为、因、所、乃、乎、焉、且”,其中又有所侧重,在11套试卷中8套考了“以”,5套考了“于”、“而”,4套考了“之”,3套考了“其”、“则”。“实字易训,虚词难释”,要求考生平时立足课本,突出重点,分类梳理,弄懂弄透,以不变应万变。
   4.翻译考查重点化
   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理解水平和书面表达水平,它是对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的综合考查。在2007年的18套高考试卷中均涉及到,并且分值在9分左右,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2008年高考对此有可能进一步强化。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其他文献
军事技术决定战争形态。人工智能作为最重要的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深入,成为引领世界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因素,未来必将改写战争规则,催生智能化战争。智能目标识别,作为一项面向探测预警、情报侦察、态势感知、精确制导等多个军事应用领域的关键使能技术,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能够解决战场自动目标识别的关键问题,是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智能目标识别横空出世,势不可挡  “一旦新技术在既有
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兴奋,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词汇教学  对于学生初次接触的词汇,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学习和掌握。笔者在教授《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一句时,对句中“弱秦”的理解颇觉困惑,教材对“弱秦”的解释是“削弱秦国”,可以把它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而《高中文言文学习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5版,第33页)对“弱秦”的解释是:“削弱秦国。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小。”  那么,在这里,“弱”字到底是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语文教学改革,给语文学科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特级教师。他们是教学改革的先锋,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在教育革命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为教学改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所创造的经验、理论,是提供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然,特级教师所提出的经验、理论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不是完全无懈可击的。就拿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坛非常引人注目的韩军老师来说,他是中
多年以前,缸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水缸、面缸、米缸、粪缸,吃喝拉撒,样样离不开缸。  水缸放在厨房的灶台后面,方便做饭、洗刷取水。上面盖着面板,和面、切菜、剁肉,就在面板上进行,水缸经常被敲击得“梆梆”响。夏天,水缸的表面会沁出一层细小的水珠。因为缸内的温度低,水缸成了天然的冰箱,每天的剩菜、剩飯就放在小瓷盆里,漂在缸里的水面上。河里涨水后,在河边捉回来的活鱼,三两天吃不完的,也放在
婴儿是有社交需求的社交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社交性大约在3千万年前随着紧密型育儿方式(某种发育巢或壁龛)的产生而产生。这是除基因以外,很多可以进化的物质之一。这种发育巢需要依靠个体才能进行正当的进化。紧密型育儿的实践方式包括数年以母乳喂养建立起婴儿良好的大脑和身体系统,几乎经常性的抚摸和时常出现的喂养人,对避免婴儿紧张的需求的回应,与多年龄段婴儿自由玩耍和舒缓围产期经验。这些都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
新冠病毒与政治病毒交织,抗疫与抗议叠加,令美国一下子陷入动荡不休的局面。一段时间以来,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国内形势的发展,不少人猜测美国是否已经病入膏肓,会从此一蹶不振。如何诊断美国乱局的本质,如何把握美国未来的战略走势,是一个值得深长思之的重大课题。美国之乱  毋庸讳言,当下美国正在经历一个混乱时期,类似于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困扰下陷入混乱的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也类似于19世纪80年代镀金时代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趣的一部散文精品集。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名篇都被遴选到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之中,不论就传记意义或文学意义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我思考了一个问题:这两篇散文难道仅仅只有对故人的深切怀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重读《朝花夕拾》,细品这两篇文章,心中不觉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阿长与〈山海经〉》:对少年时代文学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非常通俗的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因此我们看到的教学设计都会围绕以下这些问题:杜十娘为什么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为什么只肯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最后为什么要抱着百宝箱自沉?当然,这些问题如果拿到课堂上来讨论,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也会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将教学作上述设计,一步步地抛出这几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杜十娘的人物形象,从而理解在她身上蕴藏的
如水随容器赋形而本身却无定形一样,文章有法却无定法。正因如此,作文教学就显得困难重重。有这样一种说法: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学会的,不是教师教会的。此话未免失之偏颇,因为它否定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若果真如此,作文教学就成了多余。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细细体味起来,这句话本身就有为达“不教”之目的必须先有一个“教”的过程的意思。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的“教”,教师要有明晰的“目标”意识,从七年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