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有效支持的儿童学习与发展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习与发展是儿童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且每个儿童建构的路径与结果不同。良好的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可以起到支架的作用辅助儿童,但是没有办法代替儿童自我建构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能否在一日生活中支持与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与自我建构,是评价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标准。
  一、如何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与自我建构
  1. 提供能够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或者环境
  通常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兴趣和需要的是对儿童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或环境。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就是对小朋友的已有经验提出挑战的问题。例如,儿童知道了轻的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重的东西沉在水低。这个时候,老师引发讨论,那为什么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呢?这个问题,就对小朋友的已经经验提出了挑战,于是就激发了儿童的好奇与兴趣,和解决该问题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动机的激发过程。
  2. 强化儿童主动自我建构的行为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个体行为发生之后,他遇到的是满意的结果还是糟糕的后果,会增加或者削弱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如果儿童在自我建构中,提升了能力,丰富了知识,与小伙伴或者老师形成了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些满意的体验越多,就强化了他的自我建构,他将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反之,他就会消极对待学习,失去主动性。当儿童不具有学习的内部动机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强化,激发行为的产生。然后在通过外部强化塑造行为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提高自我效能感,逐步减少外部强化物,把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在动机。
  强化大体上可以分为物质类强化和精神类强化。经常使用物质强化不利于塑造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格。而且,当儿童具有内在动机的时候,不要经常采用外部强化的手段,尤其是钱、物品或者代物奖励。可以给儿童鼓励、微笑、拥抱等这些精神类强化,以免把儿童的内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
  3. 给予有效评价,建构自我形象
  根据麦克莱伦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给予有效评价有助于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动机。有效评价体现在:首先,给予儿童具有敏锐且迅速的反馈。其次,给予儿童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第三,给予儿童积极自我形象建构的评价。例如,儿童帮忙把小椅子摆整齐之后,老师立刻(敏锐且迅速)走过来对他说,“谢谢你帮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摆整齐(细致且针对性),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积极自我形象建构)。”
  二、如何让儿童在自我建构中获得积极情感
  1. 给予儿童努力的机会,获得能力感和成就感
  归因是指人们对事件成功或者失败原因的判断过程。归因理论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原因判断,将会影响后续行为与情感体验。
  例如,当儿童玩儿攀爬时,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成功。有些儿童归因为自己运动能力差,这样就会引起儿童沮丧等消极情绪,后继行为就是放弃。有些儿童归因为自己没有努力,这样的归因会引起儿童内疚的情绪,后续行为是努力尝试。所以,当儿童失败的时候,帮助儿童建立“通过努力获取能力”的归因模式就显得很重要。
  2. 陪伴和接纳,获得安全感
  陪伴儿童一起经历困难,对他们的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接纳他们的失败、甚至犯错,有助于儿童获得安全感。儿童所遇到的困难是他们发展的契机,解决困难的过程是他们发展的过程。根据依恋理论,形成安全感的儿童,更加容易出现探究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也就是说,陪伴和接纳中介于安全感,支持和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3. 给予期待,获得爱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感受到他人对自己期待,有力于儿童体验关爱感和建立归属感。在师幼互动中,期待的表达主要表现在“等待”、“发现”和“共悦”。儿童的成长是缓慢的、漫长的过程。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期待他慢慢地长大,这样儿童就不会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感。能够发现与觉察儿童的变化,甚至是细小的变化,会让儿童感受到喜悦与认同感。与儿童一起享受成长的喜悦,会让儿童产生幸福感和归属感。儿童在体验能力感、成就感、安全感和爱等积极情绪情感中,形成了归属感,最终形成了良好的自尊,获得积极的人格品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而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
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失去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读写能力低,思维发展缓慢,语言表达能力差。目前的聋校语文教学中,并没有针对聋生的特点施教。  一、聋校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鲜活性  目前,在聋校国家课程改革指引下,推进了课改的步伐,但聋校的语文教材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课本。一方面课本内容枯燥陈旧与生活脱节,如《师生情》,课文讲述的是70年代的情景,讲同学们还要凑足鸡蛋去看生
期刊
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笔者应用360度反馈评价,让老师、家长、同学共同参与学生的行为评价与教育改进建议,增强了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增强了学生自我进步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目前家校合作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1. 家校的地位不平等。学校往往以教育权威的姿态出现,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转换为“领导地位”,对家长进行教育“训导”和“恩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的能力培养,离开了教师的“讲”,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去学,学习的能力渐渐地退化,学习的自觉性也将渐渐地失去。笔者在主持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引导学生“学”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  一、结合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研究过程  (一)在学习新课中,引导学生“学”  在新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主要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教师应帮助小学生理清脉络,充分利用学校校本德育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正确树立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好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探究、验证、解决,完成对知识的获取。本文主要阐述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的有效作用。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问的要求  1.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策划,提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性和触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带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和语言来激发他们
期刊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受益一辈子,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期刊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这是仲恺先生的一句名言.我们学校的校训。当下有一种有趣的曲解是:“精神日薪德日薪”.或者是“精神日鑫德日鑫”,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过分追求
阅读德育即阅读教育,其实际意义就是借助优秀的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   一、共看德育教育的现状   美德即智慧,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总是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火花,真与善的高度统一,可以使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美好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道德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反复的教学实践、摸索和研磨中,教师要时刻扮演好领航者的角色,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实效的教学环节和活动,科学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切实有效地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投其所好,快乐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