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情深不如“人间清醒”——浅析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习作中的妙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d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网络语言,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从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媒介上“蹦”出一些耐人寻味的新词.渐渐地,这些新名词在小学生的习作中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而部分教师还没有挖掘到网络语言的习作价值,仿佛与之“水火不相容”.再者,社会各界对于这一现象更是热议纷纷,褒贬不一.本文将结合日常习作的批改,就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习作中的巧妙运用展开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意性表达,提升其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为了做到真正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评价一节课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收获是不是到位,选择怎样的阅读文本来做为能力训练实践的脚本呢?对照了各年级语文要素和能力层次对应表,我把目光投向了阅读概括能力上.段落概括能力训练在阅读中起到“打地基”的作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必须夯实的基础.以《花钟》一课为例,我做了初步的尝试.
新课改呼唤新课堂,这种呼唤是富有时代特色的追求,更是急促而强烈的人心所向.美术作为初中阶段的艺术性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立足于新课改背景,老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思路,应用创新型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助力每个学生提升艺术修养.
数学是一门考查思维和逻辑水平的学科,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最快,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进行思维训练和开发设计要面向大部分学生,不能只是面向小部分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的追问必须是广泛而客观的.问题的难度系数不能太大,这样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则对思维训练没有效果;问题也不能太简单,这样又会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没有分析的必要.因此,教师的追问体现在数学课上需要恰当、合理,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拓展逻辑思维.实际追问时,教师要选对主要问题,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深入和思维的拓展.
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教育,重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让孩子机械地练习美术技能,忽视了幼儿的主观意愿,美术作品只有其形而没有其神.教师要将美术创意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让幼儿主动积极地与材料互动,用作品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项目,对启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与认知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前教育的理念,幼儿美术教育应当基于生活,立足幼儿兴趣,结合户外活动,引入家长参与,实现材料的生活化、环境的生活化、互动的生活化,以此提升美术教育的成效.新时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灵活落实.
关键,即为重点,它占据C位,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把握关键语句,教师不仅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均衡用力,同样,学生也可以对文章删繁就简,把握精髓.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和利用关键词句呢?本文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期盼大家指正!
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活动,更是如今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最初教育的一种方式.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出适合自己、并满足自己意愿和需要的游戏.只是如今的自主性游戏夹杂了太多教育目的,反而让幼儿自主性游戏变成了教师的教材内容,失去了自主性游戏培养幼儿的本质性目的.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探讨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问题时,对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自主性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新授课被称为“栽活一棵树”,复习课就是“育好一片林”.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现,而是给每一块知识安一个“家”,通过整理、再现、归纳等方法把知识串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起到“查漏补缺”的效果.同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一、引言rn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某一特定时期内学习过程的学习表现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做出的评价,是一种贯穿学习过程的,动态性的评价.学生在得到评价之后根据反馈,改进学习表现,促进自身发展.rn英语写作是培养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写作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批改时只重视词汇和语法有无错误,而缺乏对篇章结构、内容要点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在教师修改之后不反思不修改,导致自身水平提高慢.
“作文教学不好搞!”“小学生的写能力难提升!”这是困扰很多一线老师的“顽症”,很多人为此寻医问药,但在学习和实践前人的“药方”时发现,“顽症”虽然有这样那样程度的缓解,但孩子写能力薄弱的“病灶”依旧存在.若想把“病灶”连根拔起,须要先溯病源.很多老师给出“顽症”病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rn其一,生活不能给予小学生写作素材,学生无米下锅.有些老师说,电子产品的普及、留守儿童的增多等原因,加上学生每天两点一线,怎能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其实不然,也许由于诸上原因,学生生活趣味性消退,但是,不能说学生没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