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书法文化 推动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an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10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书协决定结合备战十一届国展与各团体会员共同举办“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活动”,选派专家到各地巡讲,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书法文化,提升书法艺术发展的正能量,推动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高雅、健康、积极向上而多姿多彩的书法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公益大讲堂巡讲首站在北京市文联小剧场正式启动。
  中国书协理事、吉林大学教授丛文俊以《书法审美与文化》为题进行讲座。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刘恒,中国书协理事、北京市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田伯平,北京市书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贵,北京市书协、各区县书协和各行业书协的创作骨干200余人参加听课。大讲堂由田伯平主持。
  丛文俊对书法审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深刻涵义进行了讲解,阐释了书法艺术由技进道、以学养书的深刻内涵。他引经据典、精彩生动的讲座,引起了全场的共鸣。
  下午,在专家讲座的基础上,举办了作品品评会。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席刘开阳出席,叶培贵、孟繁禧、刘俊京、杨广馨、龙开胜、田伯平等为创作骨干和作者点评作品,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丛文俊更是不辞辛劳,精神饱满地坚持解答听课者提出的问题,并现场点评篆书、隶书作品。授课现场气氛热烈,专家点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让每一位听课者深受教益。巡讲首站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此次“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活动,中国书协组成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为组长,中国书协理事、吉林大学教授丛文俊为副组长的巡讲专家组,成员包括张天弓、刘文华、叶培贵、李松、陈新亚、陈海良等,活动采取专家讲座与名家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旨在传播书法文化,倡导会员及投稿作者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尊重书法创作规律,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深入传统,挖掘经典,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
  “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从3月10日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展开,时间持续到4月底。
  上海
  3月11日至13日,中国书协与上海市书协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上海开讲。
  3月11日至12日,戴小京、孙慰祖、李静、丁申阳为60位上海书协中青年书法创作骨干授课,培训活动由潘善助主持。四位老师分别就书法篆刻技法、参评注意事项、临摹与创作关系、修养的重要性等方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为学员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3月13日,周志高、李静先后主持活动。丛文俊从书体、范本的选择,书写状态的把握,个性、格调的追求,书法与文化的关系等多方位立体地讲述了书法审美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深刻涵义,解答了听课者提出的问题,并现场点评篆书、隶书作品。下午,崔胜辉为创作骨干点评作品,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上海书协潘善助、郑振华、张卫东和上海书协研究生班学员、本科生班学员、上海书协刚泰书法业余学校学员以及在各类全国展赛中屡获佳绩的作者共1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天津
  3月11日,中国书协与天津市书协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礼堂举行。唐云来、张建会主持。刘文华从中华人文精神、社会科学的思想理念的角度,阐述了书法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对天津近现代书法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应该怎样解读外界认为天津“保守”的问题。刘文华指出,天津要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上“保”,要在艺术创作的底线上“守”。既不是在自己的老师风格上“保”,也不是在自己的流派圈子上“守”。只有开阔胸襟,拓展思路,才能与时代接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筋脉相连。天津的书法家文化底子是厚重的,如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的长处变成优势并发挥到极致,就能走出天津,走向全国。李松是天津人,他对家乡十分热爱。他针对目前书法界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将会员现场交来的作品照片与书法经典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会员作品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分析更加直观,使广大会员非常受益。天津市书协李锋、喻建十、邵佩英、任长文、冉繁英,与来自全市的书法家共近400人参加了活动。
  河北
  3月12日,由中国书协和河北省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石家庄举行。刘月卯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市书协团体会员的160多位书法创作骨干参加了此次活动。陈新亚、刘文华分别做了专题讲座。
  陈新亚对近年来全国大展中书法创作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释了书法研习创作的笔法、笔势、体式等问题,并运用生理学、笔迹学等综合知识对书法家书法取向、风格形成、境界的提高进行了颇具新意的阐述。刘文华就如何把握书法艺术方向、艺术标准、艺术规律做了专题讲座。他结合全国展评审机制的改进和发现的问题、现象,提出书法家要保住传统,守住传统,要做传统的卫道士,经典的探索者,书法家要成为建立在理性、学术基础上的实践者,或者说要成为有文化的书法家。随后,他对各位书家带来的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
  刘金凯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河北省书协将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抓普及。积极搭建群众书法普及平台,不断提升全省群众书法创作水平:二是抓提高。积极为尖子人才搭建创作平台。坚持双推工程,即“推出人才,推出精品”。
  江苏
  3月12日至14日,中国书协与江苏省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暨2015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创作班”在南京举行。丛文俊、孙晓云、徐利明、李啸、崔胜辉、王伟林、王卫军、王继安、潘敏钟、黄正明、谢少承等为学员授课、点评作品,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和在宁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生140余人参加了活动。
  授课专家围绕“书法与文化”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精彩的书法文化课程。内容涵盖了选帖、临帖,创作、风格,审美、格调,形式、内容等。指导学员如何选择临习的书体、范本,如何寻找书写过程中的生动状态,如何追求个性和格调,如何随机应变地创作,如何用文化养书法、用书法展示文化的魅力,如何树立时代的责任和意识,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等。授课专家们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书法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与深刻涵义,他们在讲堂上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书法创作、投稿和评审经历,并就书法的学习与创作等诸多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交流,回答了学员们的提问,开阔了学员的艺术视野,提升了学员的创作水平,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吉林
  3月13日,中国书协和吉林省书协主办,长春乾元艺术中心协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长春举行。本场讲座由著名书法家叶培贵、李松主讲。毕正主持,尹爱群到会传达了中国文联全委会议和吉林省文联全委会议相关精神,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争做人民艺术家。来自全省各地的230多位会员参加了讲座。
  讲座从早晨8点30分开始,到下午7点钟结束。两位老师生动活泼的妙语解读,使广大会员对书法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参加本次讲座学习的230多位会员,大多是正在成长并逐渐强大的第三梯队,接受这样的书法教育,对他们形成健康的创作理念将大有裨益。这样的活动将为“出大家、出精品”孕育更多好苗子。
  山西
  3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书协和山西省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山西太原开讲,来自全省各地的260余名书法创作骨干参加了培训学习。
  3月14日,石跃峰主持,洪厚甜从书法的历史传承、发展变迁、核心内涵、审美意趣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诠释。下午,对学员书法作品从内容、形式到用笔、技巧等艺术层面进行了一一点评。
  15日上午,由张天弓主讲,他为学员做了书法本体论的讲座,对书法的字势、神采、情感、章法、标准等做了讲授。之后,还与学员进行了互动,对听课者提出的一些疑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下午,陈新亚就书法创作中的文辞、文字、形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又针对现场展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的创作品评。
  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讲座时间,大家热情高涨,现场气氛活跃,巡讲活动受到了听课者的普遍赞誉。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及作品点评使听课者深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山东
  3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书协和山东省书协联合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济南举行。丛文俊、顾亚龙、崔胜辉、李向东、孟鸿声、邹方臣、蒋乐志及山东青年书法创作骨干作者、导师工作室学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讲堂由顾亚龙主持。丛文俊以《书法审美与文化》为题作了专题讲座。主要从书法范本、技法、作品格调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书法与文化的深刻内涵。崔胜辉就当下的书法创作误区等问题向大家作了分析,并点评了部分作者作品,解答了现场部分作者的提问。蒋乐志向学员传授了创作经验和体会。
  举办此次活动也是省书协培养人才、服务会员的一项重要举措,让书法作者在家门口就能免费聆听到全国著名学者的精彩讲座,及时掌握最新书坛动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富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对基层作者的书法创作起到了正确指引。
  内蒙古
  3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书协和内蒙古书协联合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张天弓、陈新亚以及内蒙古书协的专家分别就书法本体论、书法创作与点评、篆刻创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来自内蒙古各地的书法作者320人参加了学习。
  黑龙江
  3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书协、黑龙江省书协联合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流动大讲堂”巡讲活动在哈尔滨举行。叶培贵、李松主讲。张戈、胡志平、洪铁军、魏锁亭、王斌、李文侠及省内骨干作者200余人参加。活动由张戈主持。
  14日,叶培贵从物质、制度与习俗、精神三个层面,结合书法史及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些典型现象,阐述了书法与文化之间的重要联系,特别是书法与文字、文词、礼仪文化以及人格养成的关系。在互动环节,与学员就书法专业大学生如何规划学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李松针对学员的200余件作品有重点地进行了创作点评。他以作品为媒介,对于作者的创作思路、创作态度、碑帖取舍、审美视角等作了深入阐释,同时对中国书协的创作评审流程做了认真的介绍,对各种书体的特点及书写技法进行认真的讲解。在互动环节,就墓志鉴赏、创作投稿、学书的路径选择等,以及学员们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
  15日,由黑龙江省在全国大展中获大奖的作者担任教师进行辅导。钱松君、曲庆伟、李文宝、金泽珊、吴庆东、栾金广、刘银鹏等七位书坛精英先后在大讲堂上与学员们就书法、篆刻、刻字三部分互动交流。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阐释了书法创作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学员的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医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引进势在必行。但HIS系统尚未成熟,要想更好地适应医院的需求,还需要不断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着重介绍HIS系统在管理与维护方面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HIS系统 数据库 操作系统 OLTPSQL语言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旧的
期刊
摘 要 目的:在保证母子平安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分娩7260例的资料,其中剖宫产1351例,死产新生儿死亡4例。结果: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27.4%、18.5%、22.4%、19.6%、16.8%;5年间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最后一位。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可以控制,死产、新生儿死亡也可以稳定在正常
期刊
资料来源    统计我站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门诊早孕登记,共计2454例,其中未婚先孕1047例。对其发生率、年龄、职业、人员居住、妊娠次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 果    年龄分布:20岁以下351人,占未婚流产人数的33.52%;21~22岁432人,占41.26%。22岁以下占74.78%。  妊娠次数:1047例中首次妊娠596例,占56.92%;第2次妊娠
期刊
从部队转业已11年时间,适应了从部队大医院到地方乡镇医院的变更,并能够时刻牢记人民  军队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B超影像诊断在现代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  不断取得较好成绩。  追求健康长寿,古往今来,概莫能外。WHO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部队大医院的实践和从医乡镇医院的体会,认为保障健康是一种程序,即看病“四环节”:诊断→用药→治疗→效果。一
期刊
时间:2015年2月13日  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采访人:陶然孙海兴杨沛沛姜文  《翰墨天下》: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面对浩瀚丰富的古代经典法帖,书法爱好者应如何选择和学习?  卢中南:现在很多入学书法不得要领。经常问我怎么写字、应该从哪下手、应该学什么碑,我觉得首先应该选择好学习的对象。实际上这有点像找对象,我给你介绍,你不跟她接触,你怎么会确定要跟她建立关系或跟她结婚呢?你只有跟她朝
期刊
对一个技法已经成熟的书家而言,在创作过程中,感情的起伏对作品的形成效果影响最大。而所谓的技法,不过是被物化的人文素质的长期积累、沉淀。如蜂之采花,酿成其蜜。从掌握技法到注入感情然后创作出好作品,其中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米芾从“集古字”到自成一家,大半生里所费的辛苦也非常人可及。在解析《蜀素帖》的技法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对米芾书法的评价吧:  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
期刊
根据中央领导批示,教育部已于2012年秋季把中小学书法教育列入国家课程,并正式实施。至此,书法教育已经开始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中断时间比较长,本来就很严重的师资短缺方面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没有师资,加强书法教育是一句空话。当下,缓解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该结合学校教育改革,推进深化中小学在教师培养机
期刊
2014年5月11日,受文化部派遣,由我担任团长的中国书画家代表团一行十人赴巴基斯坦,出席“牵手2014-中国巴基斯坦文化交流展览”开幕式活动。  从乌鲁木齐飞往伊斯兰堡三个小时,途经一座城市稍作停留。当我们一行出机场时,巴基斯坦新闻广播遗产部的代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处官员陈思敏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当我们到外面乘车时,看到两名军警挎着枪在我们的车旁等候着,这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文化部与
期刊
2014年是我幸运的一年,丰收的一年,不仅连续五次入展全国书法篆刻展,更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佳作奖。入展兰亭并非说明已有很高的水平,未入展也并不能说明水平就差。但客观地说,这应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既然是比赛那就有它的规律和规则。有规律我们就要去发掘,有规则我们就要去遵守,只有这样参加书法展时我们才更有把握。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这次兰亭奖的作品,谈谈投稿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期刊
他人笑我太疯癫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人称“米南宫”,襄阳人,“宋四家”之一,不仅书法成就了得,还精鉴裁、富收藏、善诗画。然而正是这位拥有绝世才华的米芾,被人提起时,总免不了以一“颠”字相称。他喜着异服,“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据《何氏语林》记载米芾曾因戴高檐帽无法入轿而撤去轿顶,露帽而坐。他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