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特立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作为其教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教育思想,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丰富而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共产主义教育、阶级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且特点鲜明,主要有政治教育普及且主体广泛、政治教育与社会结合、政治生活寓于生活教育、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等。
关键词: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背景;内容;特点
徐特立生于1877年,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十年发奋,破产读书,亲身经历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压迫,可以说在青少年阶段经历了莫大的艰难困苦,但也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辛,造就了徐特立独特的人格。18岁开始,徐特立开始了他漫长而建功卓著的教育工作之路。在70余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先后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师范和大学,并从事过平民夜校、女子学校、孤儿院及士兵、农民运动以至对俘虏的教育,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优秀的实践教育家。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他的教育生涯,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至建国后的巩固和发展政权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和革命成果的巩固提供了积极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1949年,徐特立在一次谈及伦理道德问题时说:“一般教育问题,总是把伦理教育提到第一位”,并指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伦理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建立在生产关系上。当时社会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当时合理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时的规范。”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时代的“道德既是绳人也是律己,这是道德的基本问题。”他提到:“道德、能力、思想都是政治教育,在学校要放在第一位。学校要讲道德和能力。”在回答教育的涵义时,徐特立认为:教育就是人类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把人类的知识、技能、艺术以及各种建设运动、社会运动等等的生产和斗争的经验传授给后一代。根据徐特立的论述,我们不妨对其政治教育做一下界定,所谓政治教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革命战争以及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社会各个群体进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和政策教育、阶级教育、军队政治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就是在这一政治活动中体现出的带有其独特人格特征的教育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历史条件为思想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同样如此。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稳定成熟期两个大的阶段,因而对于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初步形成期
徐特立于1895年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开始他从事了70余年的教育事业。当时,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开展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主张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可是最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抵抗,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戊戌变法前后,徐特立是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的,但随着改良主义的失败,徐特立的政治思想开始发生转变。1905年徐特立在宁乡速成师范学校进行了四个月的学习,期间,包括周震麟校长及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会员在内的进步人士的民主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徐特立,也就是在此时,他由康梁主义的崇拜者转化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追随者,此后他积极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开展民主革命事业;“抽刀断指,血写抗议书”的举动,更是让他被进步思想者誉为当时最有血性的进步人士。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但由于革命的失败,徐特立心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一团泡影,他的政治理想再次受到打击,他倍感反帝反封建的艰难,对国家和民族的前景也深感忧虑。
1919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徐特立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但此时的徐特立思想中更多的是无政府主义。1919年7月徐特立赴法国勤工俭学到1924年回国后,随着国共合作、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实施,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迅速,他本人也同毛泽东进行了会见,并在之后的实地调查农民运动后,认为他“过去所崇拜的康梁和孙中山,比之有组织的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渺乎小矣。”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疯狂屠杀,白色恐怖令人胆寒。徐特立此时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于是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他政治思想的一次飞跃,也标志着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稳定成熟期
1927年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开始以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面貌出现。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本人被推到革命最先锋的队伍中;从1927年到1949年,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在这一时期,徐特立先后写就了《我的答词》、《资本主义倾覆及其出路》、《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抗日十大纲领》、《政党与政府》、《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等大量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徐特立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敏锐性以及丰富的政治教育思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内继续得到丰富发展。
二、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广泛、体系完整,其政治教育思想也较为丰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简述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党的路线和政策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是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党的路线和政策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则和总的方针策略,因而党的路线方针正确与否,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有效与否,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做好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宣传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才能为百姓所了解,也才能取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支持与拥护。
徐特立关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内容丰富,而且也能够及时地根据形势进行教育内容的更新。例如,1933年5月徐特立在《共产党共青团儿童团讲授大纲》中提到,“党的工作方式是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科学分工,反对一切命令包办,及其他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手工业方式。”1937年12月徐特立在《抗日十大纲领》中提出全国军事总动员与全国人民总动员等纲领,同样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的阐述;对于国共合作,徐特立认为“国共合作不是两党愿不愿意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他们非合作不可。不合作就要断送中国,同时也要断送国民党和共产党!”
(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
1933年8月30日,徐特立在《关于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与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的决议》中提出:“目前教育工作的方针,就是满足战争的需要和帮助战争的动员,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教育。在目前环境下,要达到上面的这个任务,必须把教育的中心工作放到社会教育和普通教育上面去,极大地发展社会教育,通过俱乐部、列宁班、识字班、工农剧社等群众组织来提高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并强调:“为着适应目前的环境,不管是社会教育方面,还是普通教育方面,我们需着重在政治教育。”徐特立认为:“在工农民主专政下的小学教育,是训练现在参加民主革命的后代,同时在这基础上,准备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现在和将来绝对不可分离。”
此外,徐特立强调必须要“消灭教育上的愚民政策。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消灭一切教育上的麻醉剂,使人民从民族解放斗争中觉悟起来,自觉是教育上最高的原则,尤其是政治的了解和自己的解放,社会的解放及民族的解放。”
(三)阶级教育
阶级教育是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特立指出:“苏区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教育。要讲教育首先要讲到无产阶级、共产党,她有彻底的革命性,因为她没有承受什么遗产,穷的很,一切全凭创造。”此外,1946年秋,徐特立在延安谈起苏区教育时说:“游击战争的环境,教育跟着战争跑。教育的内容有怎样用枪。还要教些军事知识,教他们组织党,组织群众,建立政权。教育对象是谁?就是吸收当地中的积极分子。我们的口号:‘工农兵是一家人’;‘共产党是穷人的党’;‘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国民党的兵是穷人’。这是阶级教育。还有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不是杀人,只没收土地,废止高利贷。”
(四)思想道德教育
徐特立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徐特立认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伦理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建立在生产关系上。当时社会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当时合理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时的规范。”“阶级社会总是片面道德。本应让强的照顾弱的,长的照顾幼的,但片面道德,却要弱的照顾强的,幼者服从长者。”他认为:“奴隶道德必须绝对废除。我们社会绝对不要奴隶,大家都变成国家主人,自尊而尊人,有自信心和看得起人。”同时,徐特立从革命的需要和青少年将要肩负的历史重任出发,特别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他认为要通过教育时使青少年不但具有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先进的思想和优良的品德,使他们能够担负起革命的重担。他强调“青年要树立革命人生观,注意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军队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与军事是不能割裂的,缺少了政治教育的军队,就不可能成为人民的军队,就会成为土匪和军阀的军队。徐特立认为缺少政治教育,地方武装就不会有阶级认识,就可能沦为土匪;没有政治教育,官兵也就不会有共同一致的政治目标,就不能在火线上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在这方面,徐特立的政治教育思想体现为对改善军队政治的重视。他认为“指挥员与战斗员在政治上团结一致,在生活上同甘共苦,废止肉刑及一切打骂。军队与人民在政治上团结一致,严守军队纪律,不拉夫,不拉牲口,不派款,不强迫买卖。”同时,他认为要“采取一些民主制度,发扬军队的积极性。在政治教育方面,用生活改善来发扬他们的积极性”,主张要“实现抗日军队一律平等待遇,不论中央军、地方军及一切抗日军队,都是国军。人员的补充及薪饷一律平等待遇。”
此外,他认为“要经常进行政治教育”。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他认为:“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政纲,必使每一个军队了解和执行,每一次政治的转变,战略的转变必须普遍的传达,使每一个军人充分地执行新的任务和新的策略。”又如,抗日战争时期徐特立在《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一文中,认为“目前乡村工作属于政治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征兵问题。过去的征兵工作主要的缺点是没有动员工作,没有教育工作,更没有安慰工作。”关于其中的教育工作,他认为“第一步是先要组织,把十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都组织起来,然后加以教育,使人人都懂得抗战,第二步是进行政治、军事、娱乐三种教育工作。”
三、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对其政治教育思想内容的考察,我们认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政治教育普及且主体广泛
徐特立认为,政治教育必须要普及,简单粗浅的知识也必须要普及,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关于教育主体,他认为:“除反革命外都要进行教育,俘虏也要教育,不是上课教,而是到处向老百姓说,给他们以事实的教育。要普及教育,我们打游击战经常离开,教会了群众,他们自己在那里才能建立党政武装的组织。”
同时,徐特立认为要“特别加紧青少年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不能放松对小学的注意,因为儿童是革命的新一代,是新社会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目前参加革命斗争的一员。但我们要坚决反对过去许多地方只办小学,忽视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错误。”从上述事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徐特立所践行的政治教育思想的普及性和广泛性。
(二)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年代,享受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大部分人民的文化素质很低,这也是政治教育开展的瓶颈。二三十年代,徐特立创造性的开展了以扫盲运动为中心的社会教育,并在扫盲运动中有效地进行了政治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调动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的积极性。
例如,徐特立在兴国县城李家祠创办了“扫盲骨干培训班”,分省级和县级两个班,其中省级班主要学习政治和他自己在长沙小学创办的“实习批评”;县级班以识字、扫盲运动的办法和方式为主。
(三)政治教育寓于生活教育
徐特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是十分推崇的。他对陶行知的高度赞誉除了自己的谦虚外,更多地则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对生活教育学说及教育实践发自内心的评价,而且他本人也力求将生活教育理念贯穿于他的教育之中。1942年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徐特立撰写了《生活教育社十五周年》,以生活教育反对教条主义。他认为“生活教育社所提倡的生活教育与小先生制,是实际的,同时又是革命的”,“如果把生活教育看为对中国的病症下药,那么就值得我们特别尊重该社的实际精神和革命精神。因为不独国民党的复古教育离开生活太远,我们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理论和原则……也没有针对着我们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
(四)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任何科学思想的产生都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也莫非如此。徐特立生的时代是中国主权由独立到半独立,到1937年是将要完全殖民地化,以至到后来的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徐特立的经历是异常丰富的,也正是在这丰富的实践经历遭遇中,孕育了徐特立政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说,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都是源自他对现实政治形势的深刻把握,尤其是身体力行的考察与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又及时的将他的政治教育思想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从而最终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特立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常顺英.继承和发展: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戴永增.徐特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关键词: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背景;内容;特点
徐特立生于1877年,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十年发奋,破产读书,亲身经历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压迫,可以说在青少年阶段经历了莫大的艰难困苦,但也正是青少年时期的艰辛,造就了徐特立独特的人格。18岁开始,徐特立开始了他漫长而建功卓著的教育工作之路。在70余年的教育工作中,他先后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师范和大学,并从事过平民夜校、女子学校、孤儿院及士兵、农民运动以至对俘虏的教育,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优秀的实践教育家。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他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他的教育生涯,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至建国后的巩固和发展政权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和革命成果的巩固提供了积极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
1949年,徐特立在一次谈及伦理道德问题时说:“一般教育问题,总是把伦理教育提到第一位”,并指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伦理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建立在生产关系上。当时社会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当时合理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时的规范。”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时代的“道德既是绳人也是律己,这是道德的基本问题。”他提到:“道德、能力、思想都是政治教育,在学校要放在第一位。学校要讲道德和能力。”在回答教育的涵义时,徐特立认为:教育就是人类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把人类的知识、技能、艺术以及各种建设运动、社会运动等等的生产和斗争的经验传授给后一代。根据徐特立的论述,我们不妨对其政治教育做一下界定,所谓政治教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革命战争以及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社会各个群体进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和政策教育、阶级教育、军队政治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等。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就是在这一政治活动中体现出的带有其独特人格特征的教育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历史条件为思想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同样如此。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稳定成熟期两个大的阶段,因而对于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初步形成期
徐特立于1895年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开始他从事了70余年的教育事业。当时,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开展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主张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可是最后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抵抗,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可以说,戊戌变法前后,徐特立是深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的,但随着改良主义的失败,徐特立的政治思想开始发生转变。1905年徐特立在宁乡速成师范学校进行了四个月的学习,期间,包括周震麟校长及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会员在内的进步人士的民主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徐特立,也就是在此时,他由康梁主义的崇拜者转化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追随者,此后他积极地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开展民主革命事业;“抽刀断指,血写抗议书”的举动,更是让他被进步思想者誉为当时最有血性的进步人士。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但由于革命的失败,徐特立心中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为一团泡影,他的政治理想再次受到打击,他倍感反帝反封建的艰难,对国家和民族的前景也深感忧虑。
1919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徐特立感受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但此时的徐特立思想中更多的是无政府主义。1919年7月徐特立赴法国勤工俭学到1924年回国后,随着国共合作、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实施,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迅速,他本人也同毛泽东进行了会见,并在之后的实地调查农民运动后,认为他“过去所崇拜的康梁和孙中山,比之有组织的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渺乎小矣。”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疯狂屠杀,白色恐怖令人胆寒。徐特立此时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于是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他政治思想的一次飞跃,也标志着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稳定成熟期
1927年徐特立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开始以一名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面貌出现。1931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他本人被推到革命最先锋的队伍中;从1927年到1949年,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在这一时期,徐特立先后写就了《我的答词》、《资本主义倾覆及其出路》、《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抗日十大纲领》、《政党与政府》、《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等大量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徐特立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敏锐性以及丰富的政治教育思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内继续得到丰富发展。
二、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广泛、体系完整,其政治教育思想也较为丰富。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简述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党的路线和政策教育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是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党的路线和政策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准则和总的方针策略,因而党的路线方针正确与否,党的路线方针宣传有效与否,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只有做好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宣传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才能为百姓所了解,也才能取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支持与拥护。
徐特立关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内容丰富,而且也能够及时地根据形势进行教育内容的更新。例如,1933年5月徐特立在《共产党共青团儿童团讲授大纲》中提到,“党的工作方式是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科学分工,反对一切命令包办,及其他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手工业方式。”1937年12月徐特立在《抗日十大纲领》中提出全国军事总动员与全国人民总动员等纲领,同样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的阐述;对于国共合作,徐特立认为“国共合作不是两党愿不愿意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他们非合作不可。不合作就要断送中国,同时也要断送国民党和共产党!”
(二)共产主义理论教育
1933年8月30日,徐特立在《关于目前教育工作的任务与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的决议》中提出:“目前教育工作的方针,就是满足战争的需要和帮助战争的动员,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教育。在目前环境下,要达到上面的这个任务,必须把教育的中心工作放到社会教育和普通教育上面去,极大地发展社会教育,通过俱乐部、列宁班、识字班、工农剧社等群众组织来提高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并强调:“为着适应目前的环境,不管是社会教育方面,还是普通教育方面,我们需着重在政治教育。”徐特立认为:“在工农民主专政下的小学教育,是训练现在参加民主革命的后代,同时在这基础上,准备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现在和将来绝对不可分离。”
此外,徐特立强调必须要“消灭教育上的愚民政策。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消灭一切教育上的麻醉剂,使人民从民族解放斗争中觉悟起来,自觉是教育上最高的原则,尤其是政治的了解和自己的解放,社会的解放及民族的解放。”
(三)阶级教育
阶级教育是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徐特立指出:“苏区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教育。要讲教育首先要讲到无产阶级、共产党,她有彻底的革命性,因为她没有承受什么遗产,穷的很,一切全凭创造。”此外,1946年秋,徐特立在延安谈起苏区教育时说:“游击战争的环境,教育跟着战争跑。教育的内容有怎样用枪。还要教些军事知识,教他们组织党,组织群众,建立政权。教育对象是谁?就是吸收当地中的积极分子。我们的口号:‘工农兵是一家人’;‘共产党是穷人的党’;‘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国民党的兵是穷人’。这是阶级教育。还有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不是杀人,只没收土地,废止高利贷。”
(四)思想道德教育
徐特立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徐特立认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伦理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建立在生产关系上。当时社会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当时合理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时的规范。”“阶级社会总是片面道德。本应让强的照顾弱的,长的照顾幼的,但片面道德,却要弱的照顾强的,幼者服从长者。”他认为:“奴隶道德必须绝对废除。我们社会绝对不要奴隶,大家都变成国家主人,自尊而尊人,有自信心和看得起人。”同时,徐特立从革命的需要和青少年将要肩负的历史重任出发,特别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他认为要通过教育时使青少年不但具有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先进的思想和优良的品德,使他们能够担负起革命的重担。他强调“青年要树立革命人生观,注意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军队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与军事是不能割裂的,缺少了政治教育的军队,就不可能成为人民的军队,就会成为土匪和军阀的军队。徐特立认为缺少政治教育,地方武装就不会有阶级认识,就可能沦为土匪;没有政治教育,官兵也就不会有共同一致的政治目标,就不能在火线上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在这方面,徐特立的政治教育思想体现为对改善军队政治的重视。他认为“指挥员与战斗员在政治上团结一致,在生活上同甘共苦,废止肉刑及一切打骂。军队与人民在政治上团结一致,严守军队纪律,不拉夫,不拉牲口,不派款,不强迫买卖。”同时,他认为要“采取一些民主制度,发扬军队的积极性。在政治教育方面,用生活改善来发扬他们的积极性”,主张要“实现抗日军队一律平等待遇,不论中央军、地方军及一切抗日军队,都是国军。人员的补充及薪饷一律平等待遇。”
此外,他认为“要经常进行政治教育”。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他认为:“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政纲,必使每一个军队了解和执行,每一次政治的转变,战略的转变必须普遍的传达,使每一个军人充分地执行新的任务和新的策略。”又如,抗日战争时期徐特立在《加紧农村工作是战胜之最大保证》一文中,认为“目前乡村工作属于政治问题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征兵问题。过去的征兵工作主要的缺点是没有动员工作,没有教育工作,更没有安慰工作。”关于其中的教育工作,他认为“第一步是先要组织,把十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都组织起来,然后加以教育,使人人都懂得抗战,第二步是进行政治、军事、娱乐三种教育工作。”
三、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涉及面广、内涵丰富。通过对其政治教育思想内容的考察,我们认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政治教育普及且主体广泛
徐特立认为,政治教育必须要普及,简单粗浅的知识也必须要普及,事实上他也做到了。关于教育主体,他认为:“除反革命外都要进行教育,俘虏也要教育,不是上课教,而是到处向老百姓说,给他们以事实的教育。要普及教育,我们打游击战经常离开,教会了群众,他们自己在那里才能建立党政武装的组织。”
同时,徐特立认为要“特别加紧青少年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时不能放松对小学的注意,因为儿童是革命的新一代,是新社会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目前参加革命斗争的一员。但我们要坚决反对过去许多地方只办小学,忽视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错误。”从上述事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徐特立所践行的政治教育思想的普及性和广泛性。
(二)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年代,享受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大部分人民的文化素质很低,这也是政治教育开展的瓶颈。二三十年代,徐特立创造性的开展了以扫盲运动为中心的社会教育,并在扫盲运动中有效地进行了政治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调动了广大人民参加革命战争和苏维埃建设的积极性。
例如,徐特立在兴国县城李家祠创办了“扫盲骨干培训班”,分省级和县级两个班,其中省级班主要学习政治和他自己在长沙小学创办的“实习批评”;县级班以识字、扫盲运动的办法和方式为主。
(三)政治教育寓于生活教育
徐特立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是十分推崇的。他对陶行知的高度赞誉除了自己的谦虚外,更多地则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对生活教育学说及教育实践发自内心的评价,而且他本人也力求将生活教育理念贯穿于他的教育之中。1942年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徐特立撰写了《生活教育社十五周年》,以生活教育反对教条主义。他认为“生活教育社所提倡的生活教育与小先生制,是实际的,同时又是革命的”,“如果把生活教育看为对中国的病症下药,那么就值得我们特别尊重该社的实际精神和革命精神。因为不独国民党的复古教育离开生活太远,我们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理论和原则……也没有针对着我们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
(四)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任何科学思想的产生都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也莫非如此。徐特立生的时代是中国主权由独立到半独立,到1937年是将要完全殖民地化,以至到后来的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徐特立的经历是异常丰富的,也正是在这丰富的实践经历遭遇中,孕育了徐特立政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说,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都是源自他对现实政治形势的深刻把握,尤其是身体力行的考察与敏锐的政治判断力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又及时的将他的政治教育思想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从而最终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特立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常顺英.继承和发展: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戴永增.徐特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