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需要真感受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可以直接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来获知的,凭借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过程来获取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本文结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力、弹力》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中的真感受,充分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知识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帮助学生突破相应的重点,解决抽象思维过程中的疑惑。
  1感受力的存在
  学生对“力”这个字并不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形成对“力”的认识,但是如何真正理解“力”呢?这便成了学习本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这里笔者只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一下力的存在即可有效地突破知识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力是由两个物体而产生的这个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请你用你的手去推一下你的课桌,拉一下你的同桌。(学生做动作)
  师问:你们付出力了吗?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我们付出力了,而且还感受到桌子也在推我,同桌也在拉我。
  师再问:那你再做做类似“力”的动作,看看是否都有同样的体验呢?
  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着“力”,并体验着“力”的特征。
  师问:有同样的感受吗?
  生答:有。
  师问:那么,生活中还有其他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例呢?大家想一想,交流一下。
  学生由于刚才的亲身体验,每个学生都对力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因此,每个学生都很快投入到刚才的问题之中,并在自己思考后马上把自己想到的力与同学们交流,这时的参与度会因为学生的亲身体验而变得非常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敏捷性都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时我们再请学生举几个例子,并把他们写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明白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且要产生力必须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此时老师再用一个磁铁去吸引一个离它较近的大头针,问磁体对大头针有力的作用吗?它们接触了吗?再请学生观察与墙面接触的课桌,它们接触了,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力吗?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式提问获知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产生力,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2感受形变下的知识
  课前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发一个小的气球,一块橡皮泥,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受吹好的气球干扰,我们的气球不要吹。活动开始前,我们请学生把气球吹好扎紧,然后请学生分别压一下气球和橡皮泥,让每个学生感受一下。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把气球和橡皮泥的形状压变形,并深刻感受到气球和橡皮泥似乎在阻碍人压他们,有了这种亲身感受后,老师再请学生上来演示一下刚才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让上来表演的学生一只手压气球,一只手压橡皮泥,此时老师问道,同学们看到什么了吗?学生回答,有的说变形了,有的变扁了,有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学生回答到这里,我们就引导学生获取什么是形变,即物理学中把这种形状的改变称之为形变。这时老师再让演示的学生慢慢松开双手,让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细小的过程,学生都会发现气球恢复到原状,而橡皮泥却无法恢复原状,学生在自己亲身感受下,发现这是两种不同的形变,在这个体验获知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形变。即分别称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学生也轻松地获知这两个概念。
  在体验到什么是形变及分类之后,我们下面就要引导学生解决他们的感受,那就是为什么在压的过程中感受到阻碍我们压物体的力。接下来,老师又引导道: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学生做,老师请同学们再慢慢地感受一下,引导学生注意压气球时和压橡皮泥时又感受到什么不同呢?学生开始边做边议论,感受越来越明显,这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感受的活动之中,有的说气球在阻碍我压它,有的说气球也给我一个力等等,老师借机略做点拨,物理学中,把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且阻碍它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学生便理解什么是弹力,发现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由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也会发现拉橡皮筋、压气球时都会产生相应的拉力和压力等,都属于弹力。学生在亲身体验感受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形变及分类,感受到弹力的存在,而且初步感受到弹力的大小可能与形变程度有关。
  3感受外力下的形变
  苏科版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在一定范围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学生可以用力去压尺,用力去压气球等方式来感受到这一点,而在我们实际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定性地获知在一定范围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的结论,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设计实验,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去感受其中的定量关系。此时,我们除了给学生发一个气球,还可以给每组学生发一根弹簧,学生在初步感受到外力越大形变越大的结论后,老师可以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们能用这根弹簧去设计一个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吗?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学生开始交流、讨论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大部分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还需要“指针来指数,刻度盘来标数,还需要一个1 N重的物体来显示1 N的力能使弹簧伸多长。”这时老师再追问:“那么小于1 N的力如何表示呢?如0.1 N。”此时学生开始思考回答:“0.1 N可以把1 N分成10等份,每小份就是0.1 N。”师再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再次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学生如果此时还不能想到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力对应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的话,我们可以再次提问学生,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什么关系时,才能把1 N的伸长量等分为10小份,每一小份就是0.1 N呢?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想到证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此时老师再让学生交流如何证明和操作。(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反应好的,把这个实验留给学生做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体验一下,如课堂实践来不及,老师做演示实验,课后让学生用橡皮筋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形变,并体验到弹力的存在,从而真正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4感受力的大小
  学习了力的概念以后,学生对具体力的大小还不是很清楚,比如1 N的力到底有多大还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即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又能感受到1 N大概的大小,对力的大小有一个主观上的认知,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力的大小。因此这个环节必须让学生去亲自体验一下,这时我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给每个学生使用,让他们去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如笔袋、胶带、钢笔等。因为学生要去测量力的大小,就不得不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解,让学生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训练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而在每个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会有很多收获,比如,学生发现测量过程中,会分析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和外壳之间会发出声响,这时学生就会明白这里面存着摩擦,知道在测量前最好来回拉动几下,已达到减小摩擦干扰的效果,学生也会发现,如果所测量的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不在一直线上时,测量值会变大。这样的真实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感受到一些常见力的大小,比如对1 N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从而对力的大小有个初步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感受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双重效果。
  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基础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相应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通过真感受获得真知体验,通过真体验提升学生真认知,最终形成真素质。
其他文献
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讨与实施.  1 利用物理学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的发展,展现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求知的动力。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它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学习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源泉。在科学探究中,兴趣对人的活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午,我正在写暑假作业,妈妈突然喊道:“宇宇,你听是什么声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则也相应地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而展开,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这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新课改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说明了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纵观十几年的新课改,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影响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对于物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来说,其教学有效性又如何呢?我们知道科学
提倡智慧课堂,智慧是隐藏在每个人的思维之中的,而我们教师就要用我们的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绽放精彩,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的智慧果实,在苏科版《直线运动》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巧妙的运用智慧来激发学生的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1巧用创设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1.1情景创设  在苏科版《直线运动》教学的时候,正处于冬季,各个学校都在举行着大规模的冬季长跑,本节课的引入就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改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但由于升学的压力,许多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教师“一言堂”现象依然很严重,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思考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由于课堂氛围枯燥呆板,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听课效率往往不高.新课改明确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宗旨,在构成课堂“铁三角”的教材、教师、学生三要素中,教材是依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即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如何调动学生积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走进丛林,绿树成荫,野花开满山岗,小溪如银白的玉带……多彩的自然就像美丽的画;游历山水,跳跃的浪花飞溅起快乐的音符……灵动的自然就像动听的歌;流连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