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事先考虑的越多,准备才会越充分,最后的实验效果才能越有保障。笔者在执教《折形状》一课时,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产生了一些疑问,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本文就结合在教学过程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现象,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与大家共勉!
现象一:学生折形状有困难
在某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折形状有很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折四种基本形状(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的纸筒需要的时间很长;二是折出的纸筒质量不高,如接口处不齐、有的上面有多余的折痕等。这两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最后的实验效果,前者影响了后续研究的时间,后者则将影响最后测量的数据。
笔者认为:学生在折纸筒时产生的困难,真实地反应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比较弱。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几种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把四种基本形状中的六边形去掉,课堂上就完成三种形状。学生在折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时,六边形纸筒的难度是最大的。为此,就有教师建议在课堂上干脆把六边形去掉,用其它三种基本形状也可以开展纸筒承受力的研究了。话虽不错,但笔者认为:课堂上不能因为学生的某项学习有难度,我们就回避它。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做什么呢?因此,笔者认为:六边形纸筒可以有,但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如何去折,降低学生折的难度,从而缩短学生折纸筒的时间。㈡改变纸筒接口处的粘合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透明胶带粘合纸的接合处,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教师建议:用双面胶带代替透明胶带,即教师事先在纸的一端粘好双面胶,学生在折的过程中,只要留出接口处的距离,然后撕掉双面胶,就可以较快完成纸筒,且接合处会比较整齐。对于这个建议,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它能适当降低学生折纸筒的难度,缩短学生折纸筒的时间,关键是双面胶带的使用,对纸筒承受力的测试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㈢教师事先在纸上折上折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在接口处粘合下就可以了。这样操作,确实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折出的形状质量也会得到保证。但笔者认为:如果这样操作,学生动手实践的意义就大为下降了,纯粹追求最后的一个实验数据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如此操作,代替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学生的动手能力何时才能得到提升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给学生动手实践多创设机会;另一方面,在具体某个实验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实验设计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实际需求更贴近些,尽量减少或降低影响实验教学的不利因素。
现象二:实验结果三角形纸筒比四边形纸筒随力大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完成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测试后,按承受力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圆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下面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你倾向于哪种呢?
㈠让实验数据有问题的学生重新做一次测试。笔者曾在多年前见过一位特级教师也是这么处理类似问题的,他让有实验数据有问题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严格按实验的要求重新做了一次实验,最后得了较正确的结论。这样操作出发点是好点,为了保证每位学生从实验中有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操作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重新操作需要很多时间,如果仅是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出现差错,让他们再次操作,这是在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更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如长期这样操作,更是给学生带去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一次操作不成没关系,老师反正还会让我操作一次,以至于实验中要求的仔细、精确、耐心等很难养成。
如果在《折形状》一课中,真想让出现问题的学生再次测量,笔者建议:教师事先做一份四种形状的纸筒,直接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纸筒再次去测量,省去学生折的时间。同时必须进一步教育学生提高对实验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认真、细致地操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的正确性。
㈡利用好错误的数据,展现教师智慧。笔者发现:在测试结果中,出现问题主要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纸筒,这两种纸筒承受力本身差异不是太大,加上学生脑子里有“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的概念,学生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得出“三角形纸筒比四边形纸筒承受力”的结论,但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是很明显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这一点做文章。如“通过测量,同学们都发现了圆形纸筒的承受力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学生们通过讨论就会发现:圆形纸筒承受力大,是因为圆形纸筒把上面书本(用来测量)的重量均匀分散到圆边上了,每个地方所承受的力就小了,因此,圆形纸筒的承受力是最大的。
六边形纸筒把压力主要分散到六条棱上,数量比圆形少多了,所以它的承受力没有圆形纸筒大。以此类推,四边形纸筒的承受应该三角形纸筒的承受力大。学生在利用已经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出正确的数据,这本身就是实验的一部分。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再次验证三角形纸筒和四边形纸筒的承受力谁大谁小。笔者认为:经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与体验是深刻的,能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现象三:同一个教学设计不能适应所以班级的教学。笔者在不同的班级执教《折形状》一课时,遇到地情况差异很大。如有些班级主要问题发生在折的环节,有的班级则发生测试环节,有的班级出现在分析现象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现场的表现随时调整实验设计,要避免“走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在其他实验教学中也应如此,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实验教学与学生贴得更近一些,让教学更真实些,教师要养成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如笔者在某个班教学时,在折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环节,有个别组操作比较快,完成以后就私自用重物测量了,导致纸筒没法参加统一标准的测量。对于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笔者是这样操作的:趁其他组学生还在折的时候,单独教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随意测量对于实验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影响整班的测量。在学生意识到错误时,额外再给他们发四张纸,让他们抓紧时间完成制作,参加接下来全班统一的测量。在此,教师要避免为了接下来的统一测量,而把抢先测量的学生凉一边,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迷补他们的过失。
综合所述,笔者认为:虽然科学实验教学我们每年都在进行,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只有这样,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江苏】
现象一:学生折形状有困难
在某班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折形状有很大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折四种基本形状(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的纸筒需要的时间很长;二是折出的纸筒质量不高,如接口处不齐、有的上面有多余的折痕等。这两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最后的实验效果,前者影响了后续研究的时间,后者则将影响最后测量的数据。
笔者认为:学生在折纸筒时产生的困难,真实地反应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比较弱。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几种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把四种基本形状中的六边形去掉,课堂上就完成三种形状。学生在折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时,六边形纸筒的难度是最大的。为此,就有教师建议在课堂上干脆把六边形去掉,用其它三种基本形状也可以开展纸筒承受力的研究了。话虽不错,但笔者认为:课堂上不能因为学生的某项学习有难度,我们就回避它。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还需要我们教师做什么呢?因此,笔者认为:六边形纸筒可以有,但教师要给学生示范如何去折,降低学生折的难度,从而缩短学生折纸筒的时间。㈡改变纸筒接口处的粘合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透明胶带粘合纸的接合处,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教师建议:用双面胶带代替透明胶带,即教师事先在纸的一端粘好双面胶,学生在折的过程中,只要留出接口处的距离,然后撕掉双面胶,就可以较快完成纸筒,且接合处会比较整齐。对于这个建议,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它能适当降低学生折纸筒的难度,缩短学生折纸筒的时间,关键是双面胶带的使用,对纸筒承受力的测试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㈢教师事先在纸上折上折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在接口处粘合下就可以了。这样操作,确实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折出的形状质量也会得到保证。但笔者认为:如果这样操作,学生动手实践的意义就大为下降了,纯粹追求最后的一个实验数据了。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如此操作,代替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学生的动手能力何时才能得到提升呢?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要扎实开展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给学生动手实践多创设机会;另一方面,在具体某个实验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实验设计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实际需求更贴近些,尽量减少或降低影响实验教学的不利因素。
现象二:实验结果三角形纸筒比四边形纸筒随力大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完成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测试后,按承受力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四边形、三角形、六边形、圆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下面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你倾向于哪种呢?
㈠让实验数据有问题的学生重新做一次测试。笔者曾在多年前见过一位特级教师也是这么处理类似问题的,他让有实验数据有问题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严格按实验的要求重新做了一次实验,最后得了较正确的结论。这样操作出发点是好点,为了保证每位学生从实验中有收获。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操作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如重新操作需要很多时间,如果仅是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出现差错,让他们再次操作,这是在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更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如长期这样操作,更是给学生带去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一次操作不成没关系,老师反正还会让我操作一次,以至于实验中要求的仔细、精确、耐心等很难养成。
如果在《折形状》一课中,真想让出现问题的学生再次测量,笔者建议:教师事先做一份四种形状的纸筒,直接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纸筒再次去测量,省去学生折的时间。同时必须进一步教育学生提高对实验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认真、细致地操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的正确性。
㈡利用好错误的数据,展现教师智慧。笔者发现:在测试结果中,出现问题主要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纸筒,这两种纸筒承受力本身差异不是太大,加上学生脑子里有“三角形是最稳固的”的概念,学生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得出“三角形纸筒比四边形纸筒承受力”的结论,但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是很明显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圆形纸筒承受力最大”这一点做文章。如“通过测量,同学们都发现了圆形纸筒的承受力是最大的,为什么呢?”学生们通过讨论就会发现:圆形纸筒承受力大,是因为圆形纸筒把上面书本(用来测量)的重量均匀分散到圆边上了,每个地方所承受的力就小了,因此,圆形纸筒的承受力是最大的。
六边形纸筒把压力主要分散到六条棱上,数量比圆形少多了,所以它的承受力没有圆形纸筒大。以此类推,四边形纸筒的承受应该三角形纸筒的承受力大。学生在利用已经数据的基础上,推导出正确的数据,这本身就是实验的一部分。最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再次验证三角形纸筒和四边形纸筒的承受力谁大谁小。笔者认为:经过这样的实验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与体验是深刻的,能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现象三:同一个教学设计不能适应所以班级的教学。笔者在不同的班级执教《折形状》一课时,遇到地情况差异很大。如有些班级主要问题发生在折的环节,有的班级则发生测试环节,有的班级出现在分析现象环节……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现场的表现随时调整实验设计,要避免“走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那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在其他实验教学中也应如此,我们要努力使课堂实验教学与学生贴得更近一些,让教学更真实些,教师要养成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如笔者在某个班教学时,在折四种基本形状的纸筒环节,有个别组操作比较快,完成以后就私自用重物测量了,导致纸筒没法参加统一标准的测量。对于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笔者是这样操作的:趁其他组学生还在折的时候,单独教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随意测量对于实验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影响整班的测量。在学生意识到错误时,额外再给他们发四张纸,让他们抓紧时间完成制作,参加接下来全班统一的测量。在此,教师要避免为了接下来的统一测量,而把抢先测量的学生凉一边,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迷补他们的过失。
综合所述,笔者认为:虽然科学实验教学我们每年都在进行,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只有这样,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