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研究好学生,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充分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准备阶段,而备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如果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那么一切的准备工作就会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结合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游戏:每一轮选1人为“猫”,6人为“老鼠”。活动前先让“猫”观察1分钟,蒙上眼睛,然后由学生指出某只“老鼠”的前后(或左右)各是谁,再由“猫”猜出“老鼠”的名字。该游戏极富童趣,每当猫“捉”到老鼠时,教室里是一片欢腾,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思想实际,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心里状态,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情境设计,或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来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有效教学的水平。
其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一)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这些在教师备课时,也要充分注意到。因为教学就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和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这些东西做铺垫,课堂上新知识的教学才容易展开,学生理解新知识才会水到渠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教学的内容如果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没有什么知识和经验作为理解的基础,学生还有没有兴趣坚持听下去?学生没兴趣进行新知识的接受学习,还谈什么有效教学?因此,备课时,一定要多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清楚什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容易接受?等问题。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所需,充分备课,才能实现后面教学中的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否则,在课堂上就可能会出现的“听不懂”现象。
例如Ⅸ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学生对“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起点。我在教学此内容时,便在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完全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68.7%,其余的学生是对2元和2角纸币混淆,硬币一元与一角辨认不清。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73%。根据这种情况,我将本课“认识区分2元和2角纸币,一元与一角硬币”及“明确单位间近率”作为教学起点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收效显著。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处理好有效教学的难点。
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而存在的。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例:一个书包65元,小明有30元,买一个书包差多少元?
生:30 35=65(元)
师:为什么用加法?怎么想的?
生:30加35是65元
师:差多少元?
生:差35元,35 30是65
当学生列出错误算式后,教师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学生对“买一个书包差多少元”这句话不明白,题意不理解。然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教师了解到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数量关系,但当他们要把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时,都表示为加法。可以看出他们在用算式表示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障碍。因而教师就要把情境理解和运算意义的对接,即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作为教学难点进行教学。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之前所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在五年级学生学习时采用了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而我听过一位老师在二年级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效果也很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根据二年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采取让学生画形象图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不但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题技能,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方法。这说明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法将任何知识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而选择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
研究学生思想或知识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回忆历年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可以和其他老师多多交流,更好的途径就是和学生多接触,通过语言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结合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游戏:每一轮选1人为“猫”,6人为“老鼠”。活动前先让“猫”观察1分钟,蒙上眼睛,然后由学生指出某只“老鼠”的前后(或左右)各是谁,再由“猫”猜出“老鼠”的名字。该游戏极富童趣,每当猫“捉”到老鼠时,教室里是一片欢腾,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思想实际,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心里状态,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情境设计,或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来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有效教学的水平。
其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一)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这些在教师备课时,也要充分注意到。因为教学就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和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了这些东西做铺垫,课堂上新知识的教学才容易展开,学生理解新知识才会水到渠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教学的内容如果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没有什么知识和经验作为理解的基础,学生还有没有兴趣坚持听下去?学生没兴趣进行新知识的接受学习,还谈什么有效教学?因此,备课时,一定要多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清楚什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容易接受?等问题。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所需,充分备课,才能实现后面教学中的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否则,在课堂上就可能会出现的“听不懂”现象。
例如Ⅸ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学生对“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起点。我在教学此内容时,便在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完全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68.7%,其余的学生是对2元和2角纸币混淆,硬币一元与一角辨认不清。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73%。根据这种情况,我将本课“认识区分2元和2角纸币,一元与一角硬币”及“明确单位间近率”作为教学起点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收效显著。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处理好有效教学的难点。
所谓学生的学习“障碍”,事实上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教学难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原本就是为了“解疑释惑”而存在的。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着力于分析学生学习中将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缘何会成为学生的障碍,这些问题对学生造成的障碍有多大等等。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想学生之所想,摸清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例:一个书包65元,小明有30元,买一个书包差多少元?
生:30 35=65(元)
师:为什么用加法?怎么想的?
生:30加35是65元
师:差多少元?
生:差35元,35 30是65
当学生列出错误算式后,教师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学生对“买一个书包差多少元”这句话不明白,题意不理解。然而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教师了解到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数量关系,但当他们要把这一关系用算式表示时,都表示为加法。可以看出他们在用算式表示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障碍。因而教师就要把情境理解和运算意义的对接,即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作为教学难点进行教学。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之前所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在五年级学生学习时采用了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而我听过一位老师在二年级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效果也很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根据二年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采取让学生画形象图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不但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题技能,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方法。这说明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以适当的方法将任何知识传授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而选择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
研究学生思想或知识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回忆历年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可以和其他老师多多交流,更好的途径就是和学生多接触,通过语言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