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助力中学历史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把教学重心转向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上来。而故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以作者自身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来阐述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探索。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故事教学法 新课标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10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来创设历史情境,或者将故事作为教学素材引出课时主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故事教学法特别广泛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是因为历史记载着人类诞生以来的文化故事,它特别容易将学生在学习中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故事进行运用,才能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变为生动的故事,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用虚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驱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动力。在初中学生眼中,历史课堂更让他们喜欢,因为他们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种叙事性思维,喜欢历史课堂上种种故事的叙述。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感到有趣,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需要和兴趣就会增加。例如,笔者在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在播放视频前向学生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949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庆典上,共有54门礼炮28响,这些数字都代表了什么?这是要我们记住什么?看完视频后,学生经过几分钟的讨论还没有得出结论,于是笔者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胜利而进行的28年的浴血奋战。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日子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这样利用影视作品里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扣课堂主题,很好地完成了导课任务。
  二、将历史故事穿插于教学中,化难为易
  初中课堂一般为40分钟一节课,要求学生在这40分钟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难度很大,如果教师一直是以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更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精力稍微下降之际,教师可适当在历史课堂上灵活穿插讲个相关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让学生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时,笔者就在学生觉得沉闷的时候给他们讲述了周恩来总理的一些外交经历。为了恢复中美外交关系,1971年基辛格博士曾秘密访华并由周恩来总理接见,当时他向總理提了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贵国汉墓的发掘成果可谓震惊世界啊!本人受知名科学家委托,想用一种特别的物质来换取发掘出来的那具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可否?”总理听后问道:“不知国务卿阁下想用什么来交换呢?”基辛格说道:“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泥土,珍稀吧!”周总理哈哈一笑:“哦,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啊。”基辛格一脸疑惑,总理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雕像解释道:“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建了广寒宫住下了,每年我们还派人去看她呢!”总理机智而幽默的回答,引得博学严谨的基辛格博士露出了笑容,我们班的学生听到这里也开心地笑了。笔者以幽默的故事形式来讲述枯燥而难懂的中国外交史,寓教于乐,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以故事结束一节课的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节课若草草收尾,肯定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结束前合理运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巩固或者是再次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都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时,笔者向学生讲解了商鞅“徏木立信”来取得百姓支持变法,但最后却被处以“车裂之刑”。学生都对结果感到很失望。为了启发学生,笔者提问道:“商鞅被处死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变法失败了呢?”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笔者讲述了《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惠王即位后,反对商鞅的贵族便处处诬陷他谋反,秦王派人追捕商鞅,他逃到关外打算住客栈被拒,因为“按照当时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就要判罪”。结果商鞅只能逃到魏国。
  总之,故事教学法在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有作用的。如何有效地运用故事教学法值得历史教师探索。只要教师能够让故事教学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就有可能会让历史课堂变得充满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赵剑峰.刍议历史课堂上的教学目标[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3(8).
  [2] 朱煜.历史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也谈“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4(2).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在我的心中,其实,双差生也是孩子,只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教育他们,我们必须付出特殊的爱,将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孩子,我们一定能收获特别的效果。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结合
培养医学生人文技能,是高等医学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和谐医疗执业环境构建的基础步骤。文章结合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特殊的办学定位、自身的区域和民族
新浪网上一篇关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博客,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给予了肯定,并对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表示了无奈之情。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早年的学生,不时回校探望老师,他们好多都是当年的化学尖子,当谈到当年学习的化学知识时,无不表现出模棱两可、恍若未学的样子,因为毕业以后他们没有从事有关化学的工作,所以基本上把化学知识忘光,甚至连水这样的化学式都不记得了。
在新的出版环境下,提高编辑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编辑心理素质的定义出发,提出较高的编辑心理素质的标志,论述提高编辑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2019年5月15日,"乡村振兴与协商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承办,《理论与改革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激励性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学历史教师的重任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其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
[摘要]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就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增进师生心灵交流,通过反馈检测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情感教育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125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其中第三个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文学科是现在学生的弱点,要想提高素质,这一学科要狠抓。关于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着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稳扎稳打,逐步提高,最后达到点石成金、水到渠成的目的。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髓。要教会学生学习,先得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关系到其学习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