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共一同”未来学习的预演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u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重大事件会加速改变固化的生活学习模式,推进社会的变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数千万大中小学生在家通过互联网平台等进行在线学习,这其中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自控能力较弱、时间规划不合理、浅表学习的现象较多、部分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等。如何实现线上深度学习,如何实现线上教育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衔接,江西师大附中以线上学习共同体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
  一、背景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将“学习共同体”定义为:“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作为教育的专家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家长与市民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疫情期间,现实的学习需求对在线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佐藤学提出的理论,江西师大附中把在线共同体的互动从仅有学生和老师,扩展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人士。
  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生均顺利开始线上学习,使用的硬件包括了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从具体实际上看,4G网与一台手机,或者一台普通电视就足夠支撑基础的线上学习,而AI技术与大数据算法革新为线上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诸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微信小程序班小二和线上作业帮等,极大完善了线上互动平台,减轻了教师负担。
  二、做法
  费曼学习法认为,知识只有在教他人与表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内化。因此,线上学习共同体以打造互相倾听的文化氛围为基础,要求所有参与者表达观点,鼓励团队进行互评互赞、相互尊重,帮助每一个参与者提升自信、找到归属,实现共同成长。
  (一)线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明确目标
  全体参与者需明确共同目标:个体成长与团队共赢、归属感与目标感。
  2.恰当分组
  为了让每个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有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展示,学校各班以6-8人进行分组。
  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分为如下三组:打卡组以每日作业、互督互进为目标;兴趣组以资源共享、互教互学为目标;项目组以团队协作、主题教育为目标。各组每个角色都可以由学生、教师、家长或者其他人员担任。
  3.各组职能
  打卡组是必备的分组。从初中、高中和国际部30多个班的尝试来看,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划分小组,设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第二步,明确职责,诸如组织早读;发布当日作业;每日情况记录等。第三步,阶段反思,确保每周一次小组云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组长对上周情况点评,小组成员分享心得体会等;班主任每周在家长群详细反馈一次。第四步,建立激励机制,每周例会,相互点评激励;每周形成一份表扬名单,发至班级群与家长群;每日表现计入个人日常量化等。
  兴趣组是指以学科互学为主,按照学校科目,学生层次分为多个学习共同体,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学习程度进入不同的兴趣组学习;有学科优势的同学会轮流担任各兴趣组的指导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兴趣组一般以作业讨论、解题交流、讲解知识、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要求会前人人有提案、会中人人均发言、会后人人有反思。
  项目组是深度学习本质上体现。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线上学习共同体不仅注重知识交流学习,打卡督促改进,还取材设置项目,开展了分享一本好书、时政新闻评议、居家劳动尝试、亲子交流分享等项目内容,以高三(19)班的主题项目“共战疫情班会”的准备为例,共策划了四个板块,分别是疫情聚焦、疫中温情、抗疫日记和疫情预防。全班每个同学从四块主题中选一块,结合网络信息和个人感悟形成一份个人PPT。在全班同学PPT完成后,再汇总形成最终的项目PPT,并在班会时录屏。
  (二)师生互学与家校合作,线上学习共同体的广泛基础
  线下的学校学习,一般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家长参与度较低;线上的学习共同体给予了全新的平台,让更多的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人能参与到其中。在线上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学校邀请了教师、家长、毕业生、驰援武汉的医生护士、大学教授、心理专家等多方人士参与。例如,疫情期间在线连线在武汉方舱支援的医生家长,听医生在防疫一线的亲身经历,全体同学在线上为医生们加油;为了帮助家庭共度疫情中学习的难关,梳理亲子关系,我们在线上开展了亲子家长会,一起找到居家学习沟通的方式方法;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有读书的指导,我们邀请了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等为四个年级同学们进行线上讲座。
  三、线上学习共同体“五共一同”特点
  线上学习共同体有六大特点:
  共通的行动研究。教师们在半年多的网络学习中,接触了新鲜的学习共同体理论知识,丰富了线上育人素材库,尝试了数十个线上教学软件、平台、微信程序。家长们发现手机与电脑并不仅仅是打游戏,还可以作为学习的一个交流媒介,资源的平台。
  共享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每日打卡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自身的学习方式。每周一晚上通过听同学们分享的学习方式,每位同学尝试进行改进。每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全班每一位同学更新自身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共融的团队建设。师生认真设计角色,从简单的打卡记录员、小组长再到学习指导者、情感支持者,目的是让每个参与的同学都有组织活动的经历,有集体活动中发言的经历,有在团队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的经历。家长们都说学生比以前更自信、更自律、更有目标与动力。连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参与了线上学习共同体后,也能在晚饭时开心地与家人分享今日云端会议的感受,讲述自己的体会。
  共进的线上活动。每位同学在打卡中感受进步的快乐,在学科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项目活动中,感受体会协同工作的乐趣。很多家长称赞暑假期间的学习共同体,消除了对学生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的担忧,帮助家长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解决了以往只能盲目找辅导班求助的现象。学生面对游戏、网聊等诱惑时,能恰当地控制时间,实现学与玩的劳逸结合。
  共生的家校互动。这次线上学习共同体实践的意外收获就是实现深度家校合作,重新构建两者之间的教育合伙人关系。家长对于线上学习共同体非常支持,并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的线上活动,家长从听一次讲座,到参与一次活动,从幕后再到台前,介绍职业,介绍亲子沟通的经验等等。
  学生、家长、学校同成长。以在线学习共同体为纽带,教师、学生和家长均参与其中,每天同学们都在云端见面,分享成长点滴;每周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挑战主题学习,超越自我;每周亲子家长会,家庭共享亲子沟通方法,述说家庭趣事。教师在共同体的参与中,更了解了每个家庭,更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和家长们也比之前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展示了自我,收获了更多的鼓励与分享。
  学校线上学习共同体已经从疫情期间的非常方式,转变为假期期间的常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探讨知识,在打卡群中找到动力,在云课堂中得到心理关爱;让每一个家庭在“共通、共享、共融、共进、共生”的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帮助下,一同健康快乐地成长。
  未来的学习模式,正是线下与线上的有机结合,在学校是走班制与社团化的共同体,回家后是线上的兴趣共同体,不论何时何地,学生都不再是孤军奋战,家长也不会盲目焦虑。只要打开电子设备,来到线上学习云端,就能实现学习的无缝连接与交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7日,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长教学点教师袁清山从乡村学校走上了“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主席台。当他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时,聚光灯照在他朴实又兴奋的脸上。他的获奖感言质朴而真诚:“只有将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才不辜负‘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眼。”这是从教44年的袁清山老师的人生写照。默默奉献山村教育近半个世纪,培养了三代人走出大山,袁清山
期刊
“六十年耕耘,只为做好一件事;六十岁出发,夸父逐日新征程。不辞辛劳辅后学,大江南北留芬芳。提琴奏曲,都说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枥,又赞皓月更迷人。”这是2020年9月7日,江西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获奖者——南昌三中退休教师黄恕伯的颁奖词。  60年,人生一甲子;80年,风雨人生路。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上午,记者如约在南昌三中见到了黄恕伯老师。“退休后,在江西的活动少了,在全国的
期刊
秋日,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94岁的宋金如老教授按时走出家门,沿着太谷路走向她的“稀有散装实验室”。路旁的大樟树高耸入云,那是当年学校从山西搬迁至江西建校时栽种的。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我们投身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校歌勾勒出了该校的不凡出身。从1956年创办的太谷地质学校,到20世纪60年代因“追逐”铀矿迁至抚州,再到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是省级贫困乡,但在这里,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相反,还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省市优秀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上百人。当地的百姓都说,这得益于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  2020年9月,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晓,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终身名誉理事长李维正榜上有名。现年91岁的他是这次入选者中年龄最大、唯一没有到场领奖的获奖者。颁奖晚会现场,在众人关
期刊
9月7日,在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当一位年轻的独臂老师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他身上。而听完他的事迹介绍和获奖感言,大家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外,更被他身残志坚、矢志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就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单文增。   用坚强作“翅膀”,在逆境中起飞   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节软件开发课上,单文增用
期刊
“诚信做事,良心做人。常怀感恩之心,致力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无数孩子重返校园;急公好义,赢得世人普遍尊敬。你用大爱绘出了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这是写给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凃雅雅的颁奖词,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祖籍山东、从小旅居香港的凃雅雅,一直关心国家的兴旺发达,以本真之心创业处世,心系教育发展。多年来,她不仅将企业做得有声有色,还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期刊
主题思政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以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社会生活热点事件、话题为契机,围绕某个主题实施的思政教育活动。“浸润式”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创设教育情境,注重氛围营造和过程参与、体验,促进学生学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主题思政教育活动是载体,“浸润式”教育是方法,二者有机结合,可有力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020年“七一”到来之际,
期刊
他是大学教授,却皮肤黝黑更像农民;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爱农村。作为大学教授,他本可以很光鲜地出现在农村,但他却选择光脚走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奔波在田间地头,把种植技术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2020年教师节前夕,担任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黎川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的“农民教授”李荣同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消息传到他所服务的黎川县,百姓纷纷为之叫好。  “我是
期刊
身为中共婺源县委书记的吴曙,站在“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后,主持人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了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书记身份,甘当教育勤务兵;师者情怀,乐做校园监护人……财政小县建成教育大县,书香文脉点亮最美乡村。” 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 吴曙正在带领全县人民倾情打造美丽江西“婺源样板”,同时凝聚全县力量大手笔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为美丽再做一道加法。  
期刊
20年很长,每一次都是心灵的陪伴。20年也很短,因为他一直乐在其中。   从无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守护者   从无到有,从一个人、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到覆盖全校的“六位一体”体系,20年来,在一所工科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能落地生根、開花结果,他倾注着满腔的热血与挚爱。  时针拨回到2001年,舒曼开始担任1998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辅导员。那时,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困难、网络普及等,一种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