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活动之一。在朗读教学中,情感性和知识性的融合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和朗读情感的发挥,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
【关键词】朗读情境;朗读训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基本功,它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口里念、脑中想将知识谨记于心。并且朗读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领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在语言上的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朗读的积极性不高。作为老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一、创造优美情境,激发朗读热情
小学生处在一个由懵懂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做什么事都不是自愿去做,而是要有一定诱因。朗读同样也是如此,尤其对缺乏朗读兴趣的学生,如果想要提高他们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充分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比如幻灯片、课文插图、PPT等来创造一个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慢慢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和朗读热情,使他们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由不喜欢朗读到爱上朗读。
如朗读《花儿也会放风筝》这篇文章,“天,是这样蓝,风,是这样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莹莹的草坪”,读到这里,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那么我就会启迪学生,你们平时进行过什么户外活动?进行户外活动时,是怎样的心情?你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你对此有什么疑问?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是心情轻快的、放松的、愉悦的,所以读时要慢一点,轻一点,柔一点。并且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魅力,从而读得绘声绘色,有情有景。
二、教师带头朗诵,引发学生共鸣
学生学习朗读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爱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比如朗读《和氏献璧》:“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要结合上下文,了解到卞和为什么悲伤:“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 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所以在朗读中要读出人物的痛心、心痛。当学生领悟到老师所要表达的心境和情感时,在朗读时才会做到这点。不仅语气、语调模仿得很像,连老师的表情也学到了。这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是录音、录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老师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搭起一座桥梁。
三、形式千变万化,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优美的课程,要加强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就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体会变化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教学生朗读《田忌赛马》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并且教导他们要用快速、难过的语气来读出第一次比赛输了后的沮丧、难过而又不服输的心情,第二次比赛要用和蔼、轻声轻语读出比赛赢了之后的喜悦之情。
因为是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因此热情高涨,使出浑身解数,课堂上也达到了很满意的效果。
四、设立评价机制,提升朗读的水平
适当竞争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设立了评价机制。经常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比如我叫一位学生出来朗读,然后问其他学生:“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好,哪里又读得不好?”“有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其他学生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而我也经常加入到他们 中,对读得不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要求他们多读几遍,一遍读不好,再讀一遍,直到读得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好。学生不但自己愿意读,还形成了互帮机制,帮助其他同学读,经常看到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学生对老师的“范读”,也能在报以赞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会挑战老师,“老师,我来读,我来和你比一比”,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了一个力争上游的竞争机制。
五、结语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需要学生平时多读、多思考,反复进行实践,不断获得提高。让学生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保证质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让每位学生发挥出其自身的潜力,让每位学生都能爱上语文、爱上朗读。
参考文献
[1]牛军然.小学语文课堂激发朗读兴趣的尝试浅议[J].金色年华(下),2012(11).
[2]郝兵.浅议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J].小作家选刊,2017(4).
(编辑:郭恒)
【关键词】朗读情境;朗读训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基本功,它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口里念、脑中想将知识谨记于心。并且朗读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领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在语言上的表达能力。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朗读的积极性不高。作为老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一、创造优美情境,激发朗读热情
小学生处在一个由懵懂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做什么事都不是自愿去做,而是要有一定诱因。朗读同样也是如此,尤其对缺乏朗读兴趣的学生,如果想要提高他们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充分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比如幻灯片、课文插图、PPT等来创造一个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慢慢融入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和朗读热情,使他们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由不喜欢朗读到爱上朗读。
如朗读《花儿也会放风筝》这篇文章,“天,是这样蓝,风,是这样轻,我们蹦蹦跳跳,跳跳蹦蹦,来到绿莹莹的草坪”,读到这里,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那么我就会启迪学生,你们平时进行过什么户外活动?进行户外活动时,是怎样的心情?你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你对此有什么疑问?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是心情轻快的、放松的、愉悦的,所以读时要慢一点,轻一点,柔一点。并且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魅力,从而读得绘声绘色,有情有景。
二、教师带头朗诵,引发学生共鸣
学生学习朗读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爱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比如朗读《和氏献璧》:“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要结合上下文,了解到卞和为什么悲伤:“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 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所以在朗读中要读出人物的痛心、心痛。当学生领悟到老师所要表达的心境和情感时,在朗读时才会做到这点。不仅语气、语调模仿得很像,连老师的表情也学到了。这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是录音、录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老师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搭起一座桥梁。
三、形式千变万化,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优美的课程,要加强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就要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体会变化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教学生朗读《田忌赛马》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并且教导他们要用快速、难过的语气来读出第一次比赛输了后的沮丧、难过而又不服输的心情,第二次比赛要用和蔼、轻声轻语读出比赛赢了之后的喜悦之情。
因为是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因此热情高涨,使出浑身解数,课堂上也达到了很满意的效果。
四、设立评价机制,提升朗读的水平
适当竞争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设立了评价机制。经常鼓励学生要勇于表现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比如我叫一位学生出来朗读,然后问其他学生:“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好,哪里又读得不好?”“有什么地方值得肯定?”“又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其他学生也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听得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很踊跃。而我也经常加入到他们 中,对读得不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要求他们多读几遍,一遍读不好,再讀一遍,直到读得好为止。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好。学生不但自己愿意读,还形成了互帮机制,帮助其他同学读,经常看到学生之间进行比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学生对老师的“范读”,也能在报以赞扬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还会挑战老师,“老师,我来读,我来和你比一比”,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了一个力争上游的竞争机制。
五、结语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马上就能学会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需要学生平时多读、多思考,反复进行实践,不断获得提高。让学生在追求数量的同时也保证质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让每位学生发挥出其自身的潜力,让每位学生都能爱上语文、爱上朗读。
参考文献
[1]牛军然.小学语文课堂激发朗读兴趣的尝试浅议[J].金色年华(下),2012(11).
[2]郝兵.浅议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J].小作家选刊,2017(4).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