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一直以来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加上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胆子小,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差,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
一、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思想品德课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是广大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教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政治教师必须加深对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去,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对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二、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以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教育,得到关心、帮助和爱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认同或反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的把学生当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亲切的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问题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关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三、尊重主体,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死读书”,管束太严,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特别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表现自己,有主见,好动,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加强引导而不是“封杀”个性,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加“玩世不恭”,“变本加厉”,只能适得其反。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过去教师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枯燥说教走向民主教学,最大限度的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手段科技化
心理学通过大量试验证实:人们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荀子曾说: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政治教师如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制作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注意自己的教态语言,把学生思维带到情境中去。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辨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要面对的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些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东西搬到了荧屏,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把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思考。
总之,我们只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作用。
一直以来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向学生灌输教条式的思想品德知识,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加上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胆子小,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差,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思想品德教学任务,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
一、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思想品德课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政治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直是广大政治教师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教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政治教师必须加深对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中去,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对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二、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以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填鸭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教育,得到关心、帮助和爱护。但是,学生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给予自己的教育,时时都会产生接受或拒绝、认同或反对、积极或消极的反应,由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的把学生当成是接受教育的能动主体。教师与学生应相互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尊重学生的老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摸索、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亲切的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问题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关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三、尊重主体,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改变过去“死读书”,管束太严,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特别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渴望表现自己,有主见,好动,我们只能顺应规律,加强引导而不是“封杀”个性,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加“玩世不恭”,“变本加厉”,只能适得其反。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过去教师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枯燥说教走向民主教学,最大限度的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手段科技化
心理学通过大量试验证实:人们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荀子曾说:教学应以“闻见”为基础,“不闻不若闻之”。政治教师如能从本学科特点出发,制作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注意自己的教态语言,把学生思维带到情境中去。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辨证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要面对的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些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东西搬到了荧屏,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把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的进行观察思考。
总之,我们只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功者。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