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原三学”语文味课堂:回归本原,从教走向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acafa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欲,因此高中语文课堂积极探索“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學生为教学的主体,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通过解读生本教学示范课《几何概型》,并由此生发思考,冀能探索出有语文味的生本课堂,从“教”走向“学”。
  关键词 “本原三学”;语文味;生本教学;《几何概型》
  “本原三学”课堂源于生本教育理念,是通过十几年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完善的新型课堂模式。“本原三学”课堂包含“前置研学、团队互学和班级群学”等环节,外加“教师帮学”,回归本原,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以生为本,注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基于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寻求适合本学科特点的策略,回归本原,研究“本原三学”课堂模式的提出者与实践者胡首双的生本教学示范课《几何概型》,从中找到适合本学科又有语文味的高中语文生本课堂路径。
  一、前置研学,先学后教,相信“本原三学”是语文味课堂的有效载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写作”。“本原三学”的“前置研学”要求学生个人独学,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前置作业,圈点勾画出自己的疑惑,为上课做好准备。胡老师的生本教学示范课《几何概型》十分注意前置研学作业的布置,如前置研究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几何概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紧接下来的前置研究任务是要求每个同学找一道例题和小组的其他同学分享,然后小组里面组员要共同深究一道题目,这道题目代表小组的水平,并且小组的六位同学都要会做,在这个基础上上课时才能拿出来在全班进行展示。这个前置研究是讲究梯度的,从一般到典型,由浅入深进行引导,表面上是放手给学生去展示,但是前置任务就如一条线将课堂教学环节串联起来,达至教学目的,并完成教学重难点,一气呵成。
  二、团队互学,以生为本,构建“本原三学”语文味教学法课堂
  在“本原三学”理念下的课堂是学生全面参与团队合作学习,团队成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成员进行思维碰撞,认真倾听对方的解题思路,并做好相关记录,为接下来的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几何概型》这节课里,胡老师注意发挥团队互学的力量,每次团队代表展示之前都会问学生需不需要再讨论,落实展示的细节,通过引导学生将几何概型例子联系古典概型,让学生在两者的特点比较中准确建构几何概型的概念。在胡老师的课堂里,轮到第四个小组展示的时候,小组代表好比主持人一般,主动邀请同学来解答他们组的问题,并且对同学的答案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展示正确的答案。生生互动,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让整节课亮点频出,让人赞叹。
  基于以上启发,笔者思考语文课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构建语文味课堂呢?答案显而易见的,“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这种团队互学、以生为本的方式可以让本来不是很活跃的语文课堂能够亮堂起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利用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方式方法,提拉学生自主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胡老师《几何概型》生本示范课里得到启示,思考高中语文的语文味课堂构建,意在解决教师以及学生层面上的重点问题。
  1.学生层面:通过“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味”教学法课堂的构建,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之学习力,改变“填鸭子”的粗陋的语文学习方式,回归高中语文学习的本原,掌握母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健全人格,提升审美品位,促进个体精神成长。
  2.教师层面:回归三学课堂本原,回归高中语文之教学本原,着力“本原三学”课堂模式下“语文味”教学法课堂的构建;探讨教学策略,有计划、有序列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味教学法课堂指导;探索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评价机制,助力一线老师回到语文教学本真的原点。
  思路如下图所示:
  三、教师帮学,捕捉细节,依据“本原三学”理念进行针对点拨
  赞可夫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确实如此,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个性会在互动中暴露出来,如何引导与点拨是“本原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点,抓住突破的生长细节,学生的思维会有更好的锻炼。胡老师在《几何概型》这节生本示范课中把握相当到位。胡老师在这节课中说的话不多,却能观照课堂里学生的学习状态,迅速抓住生本课堂里的生长细节,能在知识生长处着力,并且在方法形成处和思维发生处进行精准明确的引领、导向和提高。比如,课堂上有一位学生作完班级群学的汇报后,胡老师迅速抓住关键词“比例”,引导学生区分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从而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善于捕捉细节,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感更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认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鼓励求学者自由表达。是的,摒弃老旧的教学观念,“本原三学”课堂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好比笔者在评讲《好东西在哪里》这篇小说时,也注意向胡老师学习,捕捉细节,捉住生长点来进行导引。小组中心发言人阐述完毕简答题的解题思路后进入互动环节,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局布尔山羊死了?”中心发言人没有准备,临场反应,但是显然没有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场下的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旁观形势抓住这个知识生长点,引导学生用欧亨·利式结尾去理解这个布尔山羊之死的用意,纵深挖掘文本主旨,另外还布置学生课后回归文本找杀死布尔山羊的凶手,延续学习的兴趣。显然,教师在教师帮学中引导者的作用就是通过捕捉生长点,聚焦到教学细节上,提升课堂含金量,成为高中语文味课堂的突破口。
  “本原三学”中的“教师帮学”要求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倾听以及分享,参与沟通和写作,引导学生探究与掌握学习的方法,从教走向学,从而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本原三学”课堂是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创新型生本课堂模式,对构建高中语文味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落实“本原三学”理念,回归教育教学本原,给予学生展示思考和交流的平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找到提升点,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素养。
  [作者通联: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定位了普通高中语文教育,认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而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工作放到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而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
《论语》中孔子有句话:“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陶渊明的性格中,就有“狂狷”的特色。只是后来,“狷”胜了“狂”,他退出了官场,选择了田园,但在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悲痛和失落。   陶渊明也是有报国安民之志的伟丈夫。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东晋末期和南朝宋初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典型特征就是分裂动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也有济世安民的理想,“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活动之一,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和提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评点,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积淀下来的一种读写结合的实践性活动形式,随文即兴,文字可长可短,具有鲜活、灵动的特点,易于在阅读教学中,将具体的语言文字置于特定的阅读情境和文化情境中去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形成个性化的言语经验,并能将个性的言语经验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
文本解读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思维和感知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但目前“教师的文本解读意识薄弱”,可见,文本解读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并不断进行提升的重要项目。  文本解读的方法是多样的,文本细读是其中一种,它是“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是文本、作者及阅读者融合、碰撞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
关于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学界一般认为,该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們总是充满怀念。〔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这段评论在客观阐述《再别康桥》给不同时期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巨大的审美享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这一专题研究纳入了专项任务群;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多次强调了古诗文教学中的方法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时常把古诗文教学作为攻坚课型。尽管如此,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仍不尽人意。下面笔者谈谈个人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看法。   一、古诗文教学需突破的瓶颈   1.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不足,文化感不强   若问起屈原,除了“长太息
提到女性文学,势必提到张爱玲,但这个人,自身的人生经历要比她笔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要精彩和真实得多。她的确开辟了女性文学新的视角,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安忆的《长恨歌》同样是写女性主题,同样是大上海背景下,但我却认为其格局要胜张爱玲一筹,其人物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小说《长恨歌》的开头,王安忆就琐屑地叙述了那些穿着花裙子、背着书包、扎着小辫儿从院子里跑出来的女孩儿们是王琦瑶,在
清代文学批评家袁枚《随园诗话》中有言:“诗有有篇无句者,通首清老,一气浑成,恰无佳句令人传诵。有句无篇者,一首之中,非无可诵之句,而通体不称,难入作家之选。二者一欠天分,一欠工夫。必也有篇有句,方称妙手。”他说的是诗,用之于文,亦可。笔者近日重读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深以为《阿房宫赋》就是一篇由“妙手”写就的“有篇有句”的绝妙好文。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作者杜牧在
高考字音、字形、成语及默写的考查,是语文考试中最基础的题型。该类题型涉及量大,内容繁琐但分值比重少,这使得复习常陷于尴尬的境地。首先是内容庞杂,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掌握:反复记忆又反复遗忘,常陷入复习效率低下的泥潭,学生不愿花功夫。其次,基础知识复习常常被理解为单纯的死记硬背,教师以下发相关资料了事。且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也使学生缺少兴趣和动力。所以复习见效甚微,教者头痛,学者无趣。如何让高三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季莫菲耶夫的《文学原理》中提到,“和生活过程中任何相当完整的片段一样,作为情节基础的冲突包含开端、发展和结局。”在阐释“发展”时,季莫菲耶夫又提出“运动的‘发展’引到最高度的紧张,引到斗争实力的决定性冲突,直到所谓‘顶点’,即运动的最高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苏式文艺理论教条早已被废弃,季莫菲耶夫的“形象反映生活”“文学的人民性”“文学的党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早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