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画家的本分事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以画为业,成为一位职业画家。虽为布衣的仇英,因其画艺之精湛,早岁被前辈周臣发现并收为弟子。后又得到文徵明赏识,指点其绘画。曾记载:文徵明画《二湘图》欲让仇英为其设色,因仇英画得精工但古意尽失,最终只得自己动笔。后在文徵明的点拨下仇英画艺既精且雅有了显著的提高。二人也多次合作,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在明之际,仇英能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凭非凡的画艺与宗师沈石田、文垣文徵明、才子唐寅角逐画坛,并居画史“明四大家”之列,实属不易。
  此次苏州博物馆“十洲高会”之仇英特展汇集了各方佳作。全面地展示了仇英的绘画成就。仇英的绘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水墨,浅绛、青绿,无论主题创作或经典临摹都显示出其精工的技艺、多变的形式和集前贤之大成并能融会自身的艺术才能。
  仇英的绘画基础得益于临摹,通过大量临摹与复制古画,从中掌握了丰富的技艺。同时在自己的创作中能将临摹的东西变化再创造,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貌。又因其交友往来的多为贤达文士,并时常得以提携、点拨,最终让仇英的绘事一洗匠人之习,画面精工之极又具雅妍之士气。董其昌虽早先视之为非以画寄乐的习者之流,故颇有微词,但细观仇英的画作后,又不得不佩服地称之“五百年而有仇实父”。
  仇英《观泉图》为上海博物馆所藏,绢本,小青绿设色。此小卷用笔精妙、设色明丽雅致,画面气韵恬静,文气十足。细品画中笔墨勾勒提按起伏有致,略带隶意的笔画形态,似有宋马和之笔意。画面青绿设色,近法文徵明上追赵孟頫,华丽而温润,古妍而文雅,可谓得两家设色之妙法。画中景物安排疏密有致、穿插有序、位置高雅、开合聚散自然妥帖,颇具南宋院体之格制。从笔墨设色的细节到体格位置的构建,均体现了仇英善于学习,取法多变的特色。再如此展中的高头大轴《剑阁图》,此画主题历代画家多有佳构。在画法上仇英以北宗、院体为格调,以刚劲之笔勾勒山体,丰富而爽健的小斧劈皴取法唐寅又暗合李唐。全画远观笔墨苍劲,尽显北宗淋漓壮观的气象,近觑又不乏灵动、自然的南宗气韵,一改吴门画派中纤弱乏力的弊病。在构图上以高远为主,凸显剑阁之奇之险,兼深远、平远以求空间的幽深与旷远。图中山石草木、架阁栈道、人物鞍马位置经营变化繁复,且精准而巧妙,可见其非凡技艺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此画入藏上海博物馆后,经全国书画鉴定小组多位专家认定为
  雪景精工,乃真迹佳构。另有一幅天津博物馆藏《桃源仙境图》,是仇英大青绿设色的代表作品,仇英的设色技巧在此画中体现得相当全面而充分,细观其色既明丽悦目又沉着而雅致,上溯赵伯驹、李思训。尤其关键的是仇英能去青绿赋色所惯见的板滞和僵硬的装饰味,而在流动的节奏中变幻着青绿的华丽,同时恰当保持着雅妍的文人趣味。可以说
  《桃源仙境图》经其多方探索已具仇氏青绿的自家面貌了。
  自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开始,“雅”作为中国画品评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士大夫的精英阶层得到认同并坚守。一切艺事皆以雅与俗分高下,雅即是高品位的审美、具有精英性,俗则因大众、市井的趣味而不入流。明季四家中,仇英作为出生布衣既无功名亦非雅士的一个手艺人,凭艺术之天赋和勤奋,汇众家之长融于一身,终于崭露头角。其画艺备受肯定的关键之处有二
  其一,他在绘画实践中逐渐感悟到中国艺术中“雅”的审美趣味和高度。认知的来源可能一方面在于他大量临摹的经典名画,从中认知了中国画雅正的基本格调。另一方面得益于身边众多文人雅士的熏陶和提携。由此他的“雅”将他的精工之技从一般的画工中区别开来并脱颖而出,也由此他的大青绿设色在华丽悦目中不趋俗调反具文气,从中可见一斑。其二在于其技艺之精,精到几乎无人可及,精到无以复加。特别是将唐宋工致一路的画法得以很好地继承和传习,这或许是士大夫文人画家虽梦想但难以企及的重要一面。
  仇英以他的勤奋、颖悟和敬业的精神,用精而雅的作品回答了雅俗之辩,跨越了行家、戾家之界,也明晰了临摹与创造之间的互通关系。从他那精描细琢、一丝不苟且数量可观的画作中,清楚地看出仇实父是个兢兢业业的,具有艺术才华的老实人。他知道
  认认真真地画画才是画家的本分事。
其他文献
传鑫友兄以书艺享誉海内外,书之余,攻印艺,擅边款,亦成绩斐然,好评如潮。近今,其出示所作印谱一册,尤多边款之制,四体皆备、冲切兼用,朱红墨黛,相映生辉,不禁令老眼为之一明。展读传鑫兄的印谱,尤其是他的边款,第一印象是转益多师,自成蹊径。他是杰出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先生的高弟,又有幸独得大家方去疾先生多年传授,基业厚实。而他妙在食而化之,融诸家于心胸,出新意于锋杪,表达的是纯属于他自己的书风与刻技。有古
期刊
王壮弘(1931-2008)浙江慈溪人。书法从许铁丰。沈尹默,擅篆、草。精于金石碑刻鉴定,书画鉴定及太极拳术。  我认识王壮弘先生是1962年。  1961年我从上海出版学校毕业、被分派到朵云轩工作,9月就职上班,经过一段时期熟悉朵云轩经营的业务后,我被分配到碑帖柜台工作。当时还是时兴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熟悉业务,我指定的师傅是尤士铮先生。  1962年王壮弘先生结束下放劳动回到朵云轩工作、我和他同在
期刊
顾炫,1978年生于上海。随父顾潜馨学习工笔花鸟画,后师从画家张渊。现为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水墨缘艺术沙龙成员、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翰青雅集艺术总崎。  20世纪70年代中,家父张守成收了一位敦厚朴实的学生顾潜馨,他家住浦东郊外。那时从浦东乡下到上海徐家汇没有直达车,中间还要摆渡再换车,更没有如今快捷的地铁,因而路途遥远。他每隔几月来一次,每次总携带大卷写生和创作的画稿前来请教。想必他
期刊
朱耷
期刊
1947年7月,郑振铎撰写的序《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起首就说道:”今世能识古画者鲜矣。无论以骨董为业者,惯于指鹿为马,即收藏家亦往往家有敝帚,珍之千金,尝见海外所藏我国画,大半皆是泥沙杂下,玉石不分,而论述我国艺术史者每采及不知所云之,下品与赝作居为论断源流之资、夫真伪未辨、黑白不分,即便登座高谈、其为妄诞曲解可知。我国艺术之真谛其终难为世人所解乎。”直到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部门的领导之职
期刊
想来这“花鸟画”的分法,似颇有几分蹊跷,多不类其他。譬之文学,一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之属,多依体裁而界,题材如山水、人物、花草、鸟兽、建筑等,是作为材料任由摘取的,这自由的幅度加之于作家的,不可谓不大。然进入这绘画中,彼之为材料者,此处却成了断定画人身份之依据,比如多以山水发论的即是山水画家,好绘人物的也只可为人物画家。甚而有依画中山水、人物、花鸟多少,定其种属的。极化了的表现,便是这花鸟画中
期刊
中国绘画史进八元以后,赵孟颊“石如非白木如籀,写竹还将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的提出,使得书法用笔入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重要转变。故而元代以后的杰出画家,往往多在书法上也有杰出的成就,吴湖帆先生亦是如此。时人多以画家、鉴藏家目之,而其则自云:“画或可一二日不作,字不可一日不写,书不可一日不读。”可见他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嬗变  吴湖帆先生早年曾写过大篆。初到上海,与陈子清合开
期刊
苏渊雷(1908-1995),始名中常,字仲翔,别署钵翁、遁园、浙江平阳人。专治文史哲研究,对佛学禅宗有独到见解。兼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是著名文史学家、佛学家。著述尚有《论诗绝句》《五灯会元(点校本)》《中国民族文化论纲》《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苏渊雷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用功极深,著名学者、古文献学家胡道静曾评价曰:”以拔俗之姿,挟超人之慧,其治学也,则文史哲兼通,其为艺
期刊
李学勤(1933-2019),北京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2018年被评为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2018年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
期刊
一幅书画的最后完成并非在艺术家掷笔之刻,而在它与观众心灵相交之时。  八大山人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中国书画家之一。尽管几十年来八大山人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他头上依然笼罩着一层迷雾。书画是视觉艺术,理解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当然最好是看原作。当今世界,互联网上泛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八大作品图片,也有将大师书画炒成天价的拍卖会,然而大众依然鲜有机会近距离与大师原作亲近。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弗利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