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后去过湖南通道3次。第一次是春天的傍晚,在县城的双江河畔吃酸笋鱼,独蓉风雨桥上的灯火闲淡地落入江水,明月在河对岸的夜空悬着,暮色为桥披上了一件薄纱。那些天我们的汽车日日穿行在侗乡的青山绿水里,隔不远便能望到一座木质风雨桥,或大或小,在村落的入口处静候着归家的寨民。
第二次去是早秋,一路走马观花,我没用心记下坪坦河上任何一座风雨桥的名字。
直至这一次,才学会在每一座桥边屏息驻足,用眼睛摄录下它们的模样。
普济桥数百年淡淡的落寞,如同一段遗梦
原来只知侗乡人管风雨桥叫“福桥”或者“花桥”,最近才晓得风雨桥还有个名字叫廊桥。不可避免地,我立刻想起《廊桥遗梦》里的罗斯曼桥,它原本只是横跨在米德尔河上的一座普通廊桥,因《廊桥遗梦》闻名于世。
而这僻静的通道侗乡木质廊桥,则如同一段遗梦,一做数百年,落寞了无痕。
平生第一次见到的侗乡廊桥,是湖南芷江潕水河上的那座号称世上最大的风雨桥——龙津桥。龙津桥雄伟恢宏霸气,可自打去过通道,我的印象里,龙津桥便已然成了风尘味十足的新妇,而通道的山、水、桥则一派清新。
通道廊桥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座,一座叫普济,一座唤回龙。若论富丽堂皇,两桥远远赶不上修葺一新的普修桥;若单论霸气,通道确实没有任何一座桥抵得过芷江龙津桥。
但那的每一座廊桥,如一个个相貌各异却都清风明月的侗妹。其绝大多数始建于清朝中晚期,普济桥最具代表。
我很喜欢普济桥那浅浅淡淡的落寞——在那里可以读到侗乡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可以猜想当年贵为湘桂边界古商道上物资集散码头的坪坦古寨的繁华热闹;还可穿越时光的隧道,随着坪坦河一路往北,流入渠江汇入沅江再注入洞庭……
回龙桥畔桂花香,桂花香里木叶飘
头一回是逆流而上参观百里侗文化长廊,这一次是自南向北顺流而下,一直游览到横岭廊桥。侗乡人骄傲地告诉我们,通道的风雨廊桥没有一座是造型相同的。
当地一著名摄影家拍过无数的通道风雨桥,但问起他通道侗乡到底有多少座风雨桥时,他却从来就没说清过。是啊,光一路蜿蜒北去的坪坦河上该有多少座风雨桥,估摸着都没几个人真正数得清呢。
自坪坦古寨蜻蜓点水般掠过,我们驱车前往另一座被形容为“张了两百年的弓”的拱形风雨桥——回龙桥。回龙桥顾名思义,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大约因此风雨桥才被唤之为“福桥”罢。
远远瞥见此桥,眼前便鲜活起一群姹紫嫣红的文学女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顿涌心头——如梭的时光带走的不仅仅是容颜啊!站在物是人非的回龙桥畔,哪里还有心思细细打量桥上的花鸟彩绘,如何会有心情揣度桥头梁上悬着的那双崭新的草鞋是哪位侗民所织?我直奔桥对面那棵桂花树,树下已经坐了几位正在纳凉的文友。咦,春暮时节怎么闻到了桂花香?定睛一看,坐的并非旧人。
没人告诉我这棵桂花树跟回龙桥相依相伴了多少年,更无心打探往里走的那个村落叫什么名字。
站在廊桥中间,沉醉在八月桂花香里。木叶声声飘,侗歌轻轻起,芦笙淡淡和,这是怎样美好的侗乡明月夜啊!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驴友)
第二次去是早秋,一路走马观花,我没用心记下坪坦河上任何一座风雨桥的名字。
直至这一次,才学会在每一座桥边屏息驻足,用眼睛摄录下它们的模样。
普济桥数百年淡淡的落寞,如同一段遗梦
原来只知侗乡人管风雨桥叫“福桥”或者“花桥”,最近才晓得风雨桥还有个名字叫廊桥。不可避免地,我立刻想起《廊桥遗梦》里的罗斯曼桥,它原本只是横跨在米德尔河上的一座普通廊桥,因《廊桥遗梦》闻名于世。
而这僻静的通道侗乡木质廊桥,则如同一段遗梦,一做数百年,落寞了无痕。
平生第一次见到的侗乡廊桥,是湖南芷江潕水河上的那座号称世上最大的风雨桥——龙津桥。龙津桥雄伟恢宏霸气,可自打去过通道,我的印象里,龙津桥便已然成了风尘味十足的新妇,而通道的山、水、桥则一派清新。
通道廊桥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座,一座叫普济,一座唤回龙。若论富丽堂皇,两桥远远赶不上修葺一新的普修桥;若单论霸气,通道确实没有任何一座桥抵得过芷江龙津桥。
但那的每一座廊桥,如一个个相貌各异却都清风明月的侗妹。其绝大多数始建于清朝中晚期,普济桥最具代表。
我很喜欢普济桥那浅浅淡淡的落寞——在那里可以读到侗乡几百年的沧桑变迁;可以猜想当年贵为湘桂边界古商道上物资集散码头的坪坦古寨的繁华热闹;还可穿越时光的隧道,随着坪坦河一路往北,流入渠江汇入沅江再注入洞庭……
回龙桥畔桂花香,桂花香里木叶飘
头一回是逆流而上参观百里侗文化长廊,这一次是自南向北顺流而下,一直游览到横岭廊桥。侗乡人骄傲地告诉我们,通道的风雨廊桥没有一座是造型相同的。
当地一著名摄影家拍过无数的通道风雨桥,但问起他通道侗乡到底有多少座风雨桥时,他却从来就没说清过。是啊,光一路蜿蜒北去的坪坦河上该有多少座风雨桥,估摸着都没几个人真正数得清呢。
自坪坦古寨蜻蜓点水般掠过,我们驱车前往另一座被形容为“张了两百年的弓”的拱形风雨桥——回龙桥。回龙桥顾名思义,取“桥如长龙,屹立水上;水至回环,护卫村寨”之意,大约因此风雨桥才被唤之为“福桥”罢。
远远瞥见此桥,眼前便鲜活起一群姹紫嫣红的文学女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顿涌心头——如梭的时光带走的不仅仅是容颜啊!站在物是人非的回龙桥畔,哪里还有心思细细打量桥上的花鸟彩绘,如何会有心情揣度桥头梁上悬着的那双崭新的草鞋是哪位侗民所织?我直奔桥对面那棵桂花树,树下已经坐了几位正在纳凉的文友。咦,春暮时节怎么闻到了桂花香?定睛一看,坐的并非旧人。
没人告诉我这棵桂花树跟回龙桥相依相伴了多少年,更无心打探往里走的那个村落叫什么名字。
站在廊桥中间,沉醉在八月桂花香里。木叶声声飘,侗歌轻轻起,芦笙淡淡和,这是怎样美好的侗乡明月夜啊!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