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教学本文,一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对法布尔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感受法布尔喜爱昆虫、执着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品质。然而在当今语用教学的大背景下,仅把对人物形象的探讨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显然已经是不适合并单一化了。笔者最近又教学此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教材重新作了解读,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与教学,课堂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效果。
关键词:《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教学;写作
一、 从浅显处体味
本文主要表现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因此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描写,如法布尔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的动作“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还有对昆虫外形的描写“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这些语句都明白如话,非常浅显,学生也易于体会。这是教学中首先要抓住进行体味的地方。
师:全文就是围绕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来写,下面我们就走进第一个例子,读“捉纺织娘”的故事,说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做好圈画批注。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从中感觉到法布尔的开心与炫耀之情。
师:那你能把这句话的情感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字特别要读好?
生:“瞧”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的兴奋,骄傲。
师:那你带着情感再读一遍。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中,教师也引导学生关注直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语句并进行体会。从这些比较直白、浅显的地方入手,先浅层次地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这是教学本文的第一个层次。
二、 于细微处品味
文中除了那些直接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之外,还有很多地方也暗藏着“玄机”。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把玩品味,体会语言背后蕴藏的情感。
师:你还从那些词句看出来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刚刚的同学是抓住法布尔的语言来说的。
生:从“三天前”说明很早就开始抓虫子。“终于”说明法布尔抓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抓到。“暮色笼罩”看出他一直在抓,抓到了晚上,父母“边跑边呼喊”,可法布尔都没听到可以看出他的专注。
师:特别欣赏这位同学,他能够把前后文都联系起来看,尤其是他抓住了几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比如说“暮色笼罩”、“三天前”、“终于”,我们连起来看就知道法布尔抓虫子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法布尔每天和父母到田里干活的时候,他是怎么守候这只虫子,又是怎样抓这只虫子的,最后抓住了没有?设置一个情境说一说。
生:法布尔蹲在草丛中一声不响,静静听着虫子的声音。突然,他听到了虫子的叫声,于是拿出树枝扑过去,谁知纺织娘是个高手,一下子从他身边跳了过去...
师:你瞧,也许抓住了一只又一只,但好不容易才抓住,这种不容易体现在哪个词中?
生:终于。一起读
师:这艰难的过程作者并没有都写出来,只是用了简练的词语来引起我们的想象,概括地写出了抓纺织娘的艰难。
再如在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教学中
师: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是怎样的表现?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虽然父母严厉地责骂,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丝毫没有减弱。我是从“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句话体会出的。父母叫他扔掉昆虫,他却是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法布尔还是非常喜爱昆虫。
师:你体会的很好。这里的“放”能换成“扔”或“丢”吗?
生:不能。“放”动作很轻,说明法布尔不舍得扔掉昆虫,昆虫是他的小宝贝。
生:“扔”或“丢”表现出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态度很随便,很随意,所以不能换。
生:从“放”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是非常珍爱的,他不可能随随便便地丢掉他心爱的小宝贝的。
师:法布尔对昆虫这样的珍爱、迷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文中还有如对纺织娘外形的描写,以及把纺织娘称为“歌唱家”等细节之处,都蕴含着法布尔对这些“没用的玩意儿”的珍视、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引导学生发现、品味。
三、 在深奥处玩味
本文的教学,能达到这个程度,即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一般就适可而止了。然而笔者研读教材发现,文章作者匠心独运,运用了许多巧妙的写作手法,从多角度、深层次地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与执着,在教学中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要上升到第三层次。在教学完第一个事例“抓纺织娘”之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
师: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看,应该先是三天前,然后是一天傍晚,然后是现在。这是什么写法?
生:这是倒叙的写法。
师:既然是倒叙,我们能不能顺过来讲呢?有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顺着讲是不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呀?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这样说了之后,你对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呢?
生:对三天前印象深刻,法布尔从三天前开始就一直在抓。这样突出抓的过程。
生:可以看出法布尔不惜牺牲自己时间来抓虫子。
师:作者不仅通过对法布尔直接的语言、行动的描写,而且也从对纺织娘的称呼、描绘侧面烘托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现在又用了倒叙的手法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蟲的着迷喜爱,描写的顺序也可以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再如在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中,法布尔不顾父母的责骂“仍然玩那些没用的玩意”,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法布尔父母的责骂?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反衬的写法,通过父母的责骂从反面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在最后还补充了法布尔的几段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了吗?进一步突出法布尔执着研究的精神,这样,法布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更加丰满、立体了。
综上所述,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教学时,只有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探寻作者的写作方法,发现文章的语言密码,才能发挥出教材的最大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袁胜,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关键词:《装满昆虫的衣袋》;语文教学;写作
一、 从浅显处体味
本文主要表现的是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因此文中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描写,如法布尔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的动作“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还有对昆虫外形的描写“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这些语句都明白如话,非常浅显,学生也易于体会。这是教学中首先要抓住进行体味的地方。
师:全文就是围绕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来写,下面我们就走进第一个例子,读“捉纺织娘”的故事,说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做好圈画批注。
生:“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从中感觉到法布尔的开心与炫耀之情。
师:那你能把这句话的情感读出来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字特别要读好?
生:“瞧”从中可以看出法布尔的兴奋,骄傲。
师:那你带着情感再读一遍。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中,教师也引导学生关注直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的语句并进行体会。从这些比较直白、浅显的地方入手,先浅层次地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这是教学本文的第一个层次。
二、 于细微处品味
文中除了那些直接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之外,还有很多地方也暗藏着“玄机”。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着重引导学生把玩品味,体会语言背后蕴藏的情感。
师:你还从那些词句看出来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刚刚的同学是抓住法布尔的语言来说的。
生:从“三天前”说明很早就开始抓虫子。“终于”说明法布尔抓了很久,好不容易才抓到。“暮色笼罩”看出他一直在抓,抓到了晚上,父母“边跑边呼喊”,可法布尔都没听到可以看出他的专注。
师:特别欣赏这位同学,他能够把前后文都联系起来看,尤其是他抓住了几个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比如说“暮色笼罩”、“三天前”、“终于”,我们连起来看就知道法布尔抓虫子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法布尔每天和父母到田里干活的时候,他是怎么守候这只虫子,又是怎样抓这只虫子的,最后抓住了没有?设置一个情境说一说。
生:法布尔蹲在草丛中一声不响,静静听着虫子的声音。突然,他听到了虫子的叫声,于是拿出树枝扑过去,谁知纺织娘是个高手,一下子从他身边跳了过去...
师:你瞧,也许抓住了一只又一只,但好不容易才抓住,这种不容易体现在哪个词中?
生:终于。一起读
师:这艰难的过程作者并没有都写出来,只是用了简练的词语来引起我们的想象,概括地写出了抓纺织娘的艰难。
再如在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教学中
师: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是怎样的表现?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生:虽然父母严厉地责骂,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丝毫没有减弱。我是从“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这句话体会出的。父母叫他扔掉昆虫,他却是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法布尔还是非常喜爱昆虫。
师:你体会的很好。这里的“放”能换成“扔”或“丢”吗?
生:不能。“放”动作很轻,说明法布尔不舍得扔掉昆虫,昆虫是他的小宝贝。
生:“扔”或“丢”表现出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态度很随便,很随意,所以不能换。
生:从“放”这个词中我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是非常珍爱的,他不可能随随便便地丢掉他心爱的小宝贝的。
师:法布尔对昆虫这样的珍爱、迷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文中还有如对纺织娘外形的描写,以及把纺织娘称为“歌唱家”等细节之处,都蕴含着法布尔对这些“没用的玩意儿”的珍视、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同样要引导学生发现、品味。
三、 在深奥处玩味
本文的教学,能达到这个程度,即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一般就适可而止了。然而笔者研读教材发现,文章作者匠心独运,运用了许多巧妙的写作手法,从多角度、深层次地表现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与执着,在教学中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还要上升到第三层次。在教学完第一个事例“抓纺织娘”之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一天傍晚、三天前、现在。
师: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看,应该先是三天前,然后是一天傍晚,然后是现在。这是什么写法?
生:这是倒叙的写法。
师:既然是倒叙,我们能不能顺过来讲呢?有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顺着讲是不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了呀?那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这样说了之后,你对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呢?
生:对三天前印象深刻,法布尔从三天前开始就一直在抓。这样突出抓的过程。
生:可以看出法布尔不惜牺牲自己时间来抓虫子。
师:作者不仅通过对法布尔直接的语言、行动的描写,而且也从对纺织娘的称呼、描绘侧面烘托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现在又用了倒叙的手法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蟲的着迷喜爱,描写的顺序也可以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再如在第二个事例“捉小甲虫”中,法布尔不顾父母的责骂“仍然玩那些没用的玩意”,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法布尔父母的责骂?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反衬的写法,通过父母的责骂从反面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教师在最后还补充了法布尔的几段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了吗?进一步突出法布尔执着研究的精神,这样,法布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更加丰满、立体了。
综上所述,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教学时,只有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探寻作者的写作方法,发现文章的语言密码,才能发挥出教材的最大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袁胜,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