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县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取得了良好进展,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将我县开展农远工程应用工作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独立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学校2所,独立初中22所,中心小学16所,完全小学110所,初级小学49所,教学点5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0多人,在职教职工5800多人。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我县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农远工程,2006年9月全部建成,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2月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试点县”之一,5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农远工程应用示范县”。全县实施农远项目校共有284所(占全县学校数97%)。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建成专业多媒体教室248间,简易多媒体教室200 间,电子备课室2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160间,新添计算机5920多台,中学生机比为13∶1;小学生机比为14∶1,全县中心小学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中学全部安装校园智能广播。信息技术开课率为96%,农远设备覆盖率为100%,培训教师4500多人次,90%以上教师能正确使用远程设备,并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为加强应用研究工作,我县成立三个小组:一是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全县农远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应用指导小组,由督导室、教仪站、电教馆相关人员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负责提高设备使用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指导;三是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馆和各个片的熟悉计算机维护业务的教师以及供应商组成,负责各项目校硬软件维护工作。
2.落实制度,注重应用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试点指南》、《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级应用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编写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手册》,从制度上规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应用试点指南》中要求每位教师在工程应用试点期间要参与“六个一”活动,即:①观摩一次优质课;②制作一份简单课件;③撰写一篇教学设计;④进行一次说课展示;⑤上好一节公开课;⑥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课外活动。
3.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不仅要高标准建设好,更要高效益应用好。为推进远程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应用,我县规定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都必须参加使用前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市、县、校三级实施,市级培训对象为县级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县级培训对象为各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最后形成由骨干教师对各项目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培训结束后由县农远应用指导小组负责验收。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方法与效果统一,经常开展交流与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如我县白沙中心小学开展校级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签到,每位教师培训有记录、有作业、有学分、有考核,并发给结业证书,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4.研究课题,促进发展
应用既是农远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变革。我们通过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促进应用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确立了27所项目示范校,其中模式一7所、模式二14所、模式三6所,由指导小组确定研究的总课题,每所项目校根据自己的模式特点,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全县已有20所学校通过课题立项,如竹岐中心小学申报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竹岐中学被省远教办定为开展远教工程“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模式三课堂教学应用案例”专项研究学校。另一方面以常态应用为重点,加强教研交流,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县级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片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定期开展评选农远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的活动,2007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农远应用优秀论文评选,获三等奖2名;2008年参加全省农远首批项目县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5.丰富资源,满足需要
丰富资源是农远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县教育城域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中央电教馆实时提供农远资源。二是福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是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分中心,采用“国之源China School城域网教育资源库平台”,把我县一线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传送到县中心作为本地资源使用。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收集,建设一套适应本县特色的资源。四是部分完小校宽带不能接入的,主要采用卫星系统接收星上资源,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星外资源供应。如我县青口中心小学有专人负责资源选择、下载、整合,然后通过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下属各完小校输送。竹岐中学注重校本资源建设,目前该校已建成两个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和“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教师共建、共享校内资源而建立的网站,“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是让学生学习的网站,资源由教师建立,供“模式三”上课使用。学校还根据各学科特点,以购买点数的形式注册了部分网站,如“语文123资源网”等资源库的建立,满足了师生应用的要求。
6.经费保障,保证运行
我县十分重视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运行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一是示范学校根据不同模式给予研究活动经费补助,模式三项目校补助1万元,模式二项目校补助5000元,模式一项目校补助3000元,每年全县落实补助资金15万元。二是我局与广电部门签定三年光纤合同,全县(除四个山区学校用电信ADSL外)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校全部接入广电光纤,对接入光纤的农村中小学年租赁费给予补助2000元,其余完小校全部用电信ADSL接入,每校年租赁补助300元。三是各校添置一台学生机,给予补助1000元,添置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给予补助1万元。四是对已超过厂家维护期的农远设备,由我局牵头统一与供应商签定延长维护期合同,维护费由局校各承担50%,解决了农远设备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五是县政府每年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其中60%作为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
●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建设,我们深深地感到,农远工程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小学布局点多而广。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及应用,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扩散到农村地区,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城域网”的建立与共享,为促进我县师生共同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网上丰富、优质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农远工程的深入应用,促进各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一批骨干教师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三种模式带进了课堂,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四是弥补了课程不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远程资源的应用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课程开课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农远设备,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礼仪、卫生、法制、安全、科技、环保等教育内容的电影或专题节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虽然我县农远工程进展较快,应用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一些兄弟省市县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强化应用指导,抓好示范校的建设,以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推动应用水平整体提高。通过推行“班班通、堂堂用”,抓好应用效益的提升。在项目校中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力争到2009年班班进多媒体数量达到40%以上,2010年达到60%以上。通过加快资源库建设,抓好地方教育资源的增容。鼓励一线教师将农远工程资源重新整合或二次开发,形成适合本地需要的校本资源。逐步促使农远工程建设应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独立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学校2所,独立初中22所,中心小学16所,完全小学110所,初级小学49所,教学点5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0多人,在职教职工5800多人。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我县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农远工程,2006年9月全部建成,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2月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试点县”之一,5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农远工程应用示范县”。全县实施农远项目校共有284所(占全县学校数97%)。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建成专业多媒体教室248间,简易多媒体教室200 间,电子备课室2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160间,新添计算机5920多台,中学生机比为13∶1;小学生机比为14∶1,全县中心小学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中学全部安装校园智能广播。信息技术开课率为96%,农远设备覆盖率为100%,培训教师4500多人次,90%以上教师能正确使用远程设备,并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为加强应用研究工作,我县成立三个小组:一是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全县农远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应用指导小组,由督导室、教仪站、电教馆相关人员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负责提高设备使用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指导;三是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馆和各个片的熟悉计算机维护业务的教师以及供应商组成,负责各项目校硬软件维护工作。
2.落实制度,注重应用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试点指南》、《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级应用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编写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手册》,从制度上规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应用试点指南》中要求每位教师在工程应用试点期间要参与“六个一”活动,即:①观摩一次优质课;②制作一份简单课件;③撰写一篇教学设计;④进行一次说课展示;⑤上好一节公开课;⑥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课外活动。
3.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不仅要高标准建设好,更要高效益应用好。为推进远程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应用,我县规定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都必须参加使用前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市、县、校三级实施,市级培训对象为县级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县级培训对象为各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最后形成由骨干教师对各项目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培训结束后由县农远应用指导小组负责验收。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方法与效果统一,经常开展交流与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如我县白沙中心小学开展校级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签到,每位教师培训有记录、有作业、有学分、有考核,并发给结业证书,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4.研究课题,促进发展
应用既是农远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变革。我们通过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促进应用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确立了27所项目示范校,其中模式一7所、模式二14所、模式三6所,由指导小组确定研究的总课题,每所项目校根据自己的模式特点,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全县已有20所学校通过课题立项,如竹岐中心小学申报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竹岐中学被省远教办定为开展远教工程“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模式三课堂教学应用案例”专项研究学校。另一方面以常态应用为重点,加强教研交流,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县级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片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定期开展评选农远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的活动,2007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农远应用优秀论文评选,获三等奖2名;2008年参加全省农远首批项目县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5.丰富资源,满足需要
丰富资源是农远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县教育城域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中央电教馆实时提供农远资源。二是福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是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分中心,采用“国之源China School城域网教育资源库平台”,把我县一线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传送到县中心作为本地资源使用。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收集,建设一套适应本县特色的资源。四是部分完小校宽带不能接入的,主要采用卫星系统接收星上资源,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星外资源供应。如我县青口中心小学有专人负责资源选择、下载、整合,然后通过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下属各完小校输送。竹岐中学注重校本资源建设,目前该校已建成两个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和“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教师共建、共享校内资源而建立的网站,“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是让学生学习的网站,资源由教师建立,供“模式三”上课使用。学校还根据各学科特点,以购买点数的形式注册了部分网站,如“语文123资源网”等资源库的建立,满足了师生应用的要求。
6.经费保障,保证运行
我县十分重视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运行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一是示范学校根据不同模式给予研究活动经费补助,模式三项目校补助1万元,模式二项目校补助5000元,模式一项目校补助3000元,每年全县落实补助资金15万元。二是我局与广电部门签定三年光纤合同,全县(除四个山区学校用电信ADSL外)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校全部接入广电光纤,对接入光纤的农村中小学年租赁费给予补助2000元,其余完小校全部用电信ADSL接入,每校年租赁补助300元。三是各校添置一台学生机,给予补助1000元,添置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给予补助1万元。四是对已超过厂家维护期的农远设备,由我局牵头统一与供应商签定延长维护期合同,维护费由局校各承担50%,解决了农远设备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五是县政府每年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其中60%作为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
●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建设,我们深深地感到,农远工程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小学布局点多而广。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及应用,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扩散到农村地区,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城域网”的建立与共享,为促进我县师生共同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网上丰富、优质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农远工程的深入应用,促进各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一批骨干教师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三种模式带进了课堂,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四是弥补了课程不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远程资源的应用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课程开课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农远设备,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礼仪、卫生、法制、安全、科技、环保等教育内容的电影或专题节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虽然我县农远工程进展较快,应用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一些兄弟省市县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强化应用指导,抓好示范校的建设,以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推动应用水平整体提高。通过推行“班班通、堂堂用”,抓好应用效益的提升。在项目校中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力争到2009年班班进多媒体数量达到40%以上,2010年达到60%以上。通过加快资源库建设,抓好地方教育资源的增容。鼓励一线教师将农远工程资源重新整合或二次开发,形成适合本地需要的校本资源。逐步促使农远工程建设应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