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抓好农远工程应用 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县农远工程建设及应用取得了良好进展,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下面,将我县开展农远工程应用工作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独立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学校2所,独立初中22所,中心小学16所,完全小学110所,初级小学49所,教学点5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0多人,在职教职工5800多人。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我县从2005年3月开始实施农远工程,2006年9月全部建成,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2月我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农远工程应用研究试点县”之一,5月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农远工程应用示范县”。全县实施农远项目校共有284所(占全县学校数97%)。累计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建成专业多媒体教室248间,简易多媒体教室200 间,电子备课室2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160间,新添计算机5920多台,中学生机比为13∶1;小学生机比为14∶1,全县中心小学至少有2间多媒体教室,中学全部安装校园智能广播。信息技术开课率为96%,农远设备覆盖率为100%,培训教师4500多人次,90%以上教师能正确使用远程设备,并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为加强应用研究工作,我县成立三个小组:一是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全县农远工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应用指导小组,由督导室、教仪站、电教馆相关人员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组成,负责提高设备使用和资源建设的研究指导;三是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馆和各个片的熟悉计算机维护业务的教师以及供应商组成,负责各项目校硬软件维护工作。
  2.落实制度,注重应用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试点指南》、《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级应用评估细则(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编写了闽侯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手册》,从制度上规范应用工作。特别是《应用试点指南》中要求每位教师在工程应用试点期间要参与“六个一”活动,即:①观摩一次优质课;②制作一份简单课件;③撰写一篇教学设计;④进行一次说课展示;⑤上好一节公开课;⑥开展一次教育教学课外活动。
  3.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农远工程的核心是应用,不仅要高标准建设好,更要高效益应用好。为推进远程教育全面、持续、深入应用,我县规定男教师55岁以下、女教师50岁以下都必须参加使用前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市、县、校三级实施,市级培训对象为县级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县级培训对象为各校骨干教师、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最后形成由骨干教师对各项目校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培训结束后由县农远应用指导小组负责验收。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方法与效果统一,经常开展交流与学习,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如我县白沙中心小学开展校级培训有计划、有教材、有签到,每位教师培训有记录、有作业、有学分、有考核,并发给结业证书,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4.研究课题,促进发展
  应用既是农远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方法的变革。我们通过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促进应用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确立了27所项目示范校,其中模式一7所、模式二14所、模式三6所,由指导小组确定研究的总课题,每所项目校根据自己的模式特点,结合本校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全县已有20所学校通过课题立项,如竹岐中心小学申报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被列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竹岐中学被省远教办定为开展远教工程“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模式三课堂教学应用案例”专项研究学校。另一方面以常态应用为重点,加强教研交流,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县级教学研讨活动,教研片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不定期开展评选农远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的活动,2007年参加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农远应用优秀论文评选,获三等奖2名;2008年参加全省农远首批项目县教学应用优质课及优秀教案评选,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5.丰富资源,满足需要
  丰富资源是农远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目前我县教育城域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中央电教馆实时提供农远资源。二是福州市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提供的教学资源。三是建立县级教育资源分中心,采用“国之源China School城域网教育资源库平台”,把我县一线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论文等,传送到县中心作为本地资源使用。我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收集,建设一套适应本县特色的资源。四是部分完小校宽带不能接入的,主要采用卫星系统接收星上资源,由乡镇中心校负责星外资源供应。如我县青口中心小学有专人负责资源选择、下载、整合,然后通过移动硬盘或光盘向下属各完小校输送。竹岐中学注重校本资源建设,目前该校已建成两个网站:“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和“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农远工程资源管理系统”是为教师共建、共享校内资源而建立的网站,“农远工程专题学习网”是让学生学习的网站,资源由教师建立,供“模式三”上课使用。学校还根据各学科特点,以购买点数的形式注册了部分网站,如“语文123资源网”等资源库的建立,满足了师生应用的要求。
  6.经费保障,保证运行
  我县十分重视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并在运行经费方面予以保障。一是示范学校根据不同模式给予研究活动经费补助,模式三项目校补助1万元,模式二项目校补助5000元,模式一项目校补助3000元,每年全县落实补助资金15万元。二是我局与广电部门签定三年光纤合同,全县(除四个山区学校用电信ADSL外)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部分完小校全部接入广电光纤,对接入光纤的农村中小学年租赁费给予补助2000元,其余完小校全部用电信ADSL接入,每校年租赁补助300元。三是各校添置一台学生机,给予补助1000元,添置一间专业多媒体教室,给予补助1万元。四是对已超过厂家维护期的农远设备,由我局牵头统一与供应商签定延长维护期合同,维护费由局校各承担50%,解决了农远设备维修难、维修贵的问题。五是县政府每年从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10%用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其中60%作为农远工程长效运行的保障经费。
  
  ●几点体会
  
  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建设,我们深深地感到,农远工程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是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县小学布局点多而广。通过实施农远工程及应用,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地扩散到农村地区,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是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教育城域网”的建立与共享,为促进我县师生共同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网上丰富、优质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农远工程的深入应用,促进各中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一批骨干教师掌握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三种模式带进了课堂,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现代远程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四是弥补了课程不足,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远程资源的应用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课程开课不足的问题。我们通过农远设备,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礼仪、卫生、法制、安全、科技、环保等教育内容的电影或专题节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虽然我县农远工程进展较快,应用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一些兄弟省市县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强化应用指导,抓好示范校的建设,以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推动应用水平整体提高。通过推行“班班通、堂堂用”,抓好应用效益的提升。在项目校中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力争到2009年班班进多媒体数量达到40%以上,2010年达到60%以上。通过加快资源库建设,抓好地方教育资源的增容。鼓励一线教师将农远工程资源重新整合或二次开发,形成适合本地需要的校本资源。逐步促使农远工程建设应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其教学策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建构意义。总而言之,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本课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贯穿了整个课堂,并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关键时刻
摘 要:微课是与传统课堂大不相同的一种新式的授课形式,它具有自由、活泼和个性化的教学特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设计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长时间以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末引入中国。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涵盖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自主、合作、创新”的思想。目前,合作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种:师生、师师、生生和全员互动。通过近30年的实践,合作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措施、小组分工不明确以及只注重学生口
在网络开发方面,各种技术甚嚣尘上,构成了丰富的网络应用,令我们目不暇接。亲兄弟Flex与Flash各有什么特长?在RIA开发中,Flex与Silverlight、JavaFX谁胜谁负?Flex与AJAX谁优谁劣?Flex与HTML5谁前景光明?Flex开发平台如何发展?下面请听主持人和各位嘉宾娓娓道来。  Flex与Flash  刘树明:Flash技术曾经掀起过一阵应用潮流。在网页制作方面,它大量
2014年8月,我们三人组团有幸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整个大赛筹备工作周密细致,组织工作严谨有序,比赛过程紧张激烈。两天的磨砺,使我们如同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懂得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回顾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予和绿叶的衬托。一个人,即使智慧再卓越、能力再出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机化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有机组合起来应用于培训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形象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就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 农机化教学 课件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美国SIIA(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的Vision K-20项目的目的是促进最佳的技术使用,以此来为所有学生提供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和引领世界创新的学习环境。(注:K-20是指学生经历的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Vision K-20调查是依托于SIIA的Vision K-20网站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者和领导人进行一年一度的在线自我评估。往年的Vision K-20调查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在实际中应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呢?下面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为例来说明。  ●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
去年,我跟风在家中客厅安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有次出差在外,我手机上的摄像头管理程序突然弹出了警告,说侦测到异常事件。打开应用后,我看到红外镜头下一个穿睡衣的娇小身影飞速地从房间中蹿出来,抓起沙发上的一个物体,又飞奔回了房间。或许大家已经可以猜到发生了什么。没错,7岁的儿子临睡前记得沙发上的iPad没有被收走,于是在上床装睡哄走了大人后,禁不住诱惑,又冒着风寒偷偷来拿了。  这一幕,或者只是众多家庭
首次接触信息化教育是在2003年,那时突然感觉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们的教学也变得立体起来,我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一点点地丰实了自己的教学。  ● 博客开启信息化学习与反思之旅  信息化的书写始于博客,开始时,我利用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与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有生活中的也有教学中的,所以博客就像我的亲密朋友。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记录教学中的事,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课堂外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及对某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