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举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从不同角度四次提出了“人文素养”。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人生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历史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养成要依靠挖掘教材内容、提升人文品位、深化人文内容等方法,给学生创设富有营养的人文历史课堂,使学生的人文理念得到不断的丰富,进而对人文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而在当今的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关心的是教学的成果,即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试的合格率等等。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更关心的也是科技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而往往容易忽视人们的人文素养,致使很大一部分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缺乏人文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教会学生人文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面貌是至关重要的,这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 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人文特性
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各个朝代更替的政治制度的介绍及讲解,引导学生积极从中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学习也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之一。如:关于百家争鸣的讲解,应了解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所代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者是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對社会的各种现象、对人们各种行为举措作出解释,或者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从而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百家争鸣的时候,也许学生不能理解何谓人文素养,但教师若能在讲解的时候融入对《孟子》的讲读,有助于学生对人文素养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还可进一步补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回忆说,在他年少时,父亲请了一位历史学的博士给他讲《孟子》,当时的他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当中。没想到,当他每一次面临人生中最重要选择的时候,《孟子》都能够给他一定的启发,使他作出正确的选择。由此可见,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可能是教师不经意间的引说,也可能是与教本无关的课外读物。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地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来,方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无意中得到提高。
所有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大师内心深处的信仰,从而探究当时的历史变更对中国后续的文化发展起到何种影响,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不但是记忆历史事件和朝代更迭表,更是要融入更多的人文内容,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将其中的思想和经验应用到后世中。
二、 历史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主体是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很多人认为文史类学科学习只需背诵,其实这是狭隘认识。文史学科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融入自己的认知,可以说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如: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有的学生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将国家领土一块块分裂出来,导致中国成为了殖民地,使列强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欺凌百姓。但还有的同学分析,任何官员都不愿自己的祖国弱小,他代表的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政府的凋零不是他一人决定的。相反他在教育、通信、交通方面大力革新,也取得初步成效,他是第一个提出建设中国自己的通信电缆的官员,主张中国的通信不能假手于外国,否则中国将无任何“秘密”可言。通过这个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能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直接评述历史的好坏。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使用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进而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能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让学生记忆答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从自己的角度探寻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调整心态,从而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 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潜在内容
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教育要强调人文精神,使每一个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世界的文化,了解他人,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就要提到一位关键人物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真正导火线是林则徐发起的虎门销烟。当时中国处于被列强欺压的状态,列强为了从中国掠夺白银,开始大量地向国内倾销鸦片,希望鸦片能摧毁中国国民的身体,并能将鸦片换来的资金带回国内发展国内经济。朝廷下令让林则徐进行禁烟行动,在禁烟期间林则徐励精图治,要将鸦片踢出中国国门,他在自己的门前写下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表明自己一定要将禁烟活动进行到底,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后来林则徐在禁烟活动中取得成绩,也表明了他的伟大,后期即使他被贬黜,但是他的精神和行动后人是不会忘记的,历史也会公正地评判他的行为,他也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
四、 结束语
人文素养是精神的内化过程。人文素养在形成初期有着自己的特点,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能让人文素养得以发展。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在挖掘现有课本人文资源的前提下,根据精神变化机理以及人文思想模式的对接提升学生的人文理念。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目标完成,不但要重视人文内容和人文素材的挖掘,更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提升整体课堂品位的同时,加设人文体验,从而让学生形成人文理念。
参考文献:
[1]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2]熊三倩.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77-278.
[3]陈荔歆.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3,(13):308.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而在当今的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关心的是教学的成果,即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试的合格率等等。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更关心的也是科技发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和变化,而往往容易忽视人们的人文素养,致使很大一部分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缺乏人文素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教会学生人文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面貌是至关重要的,这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 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人文特性
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各个朝代更替的政治制度的介绍及讲解,引导学生积极从中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的学习也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之一。如:关于百家争鸣的讲解,应了解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所代表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者是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界的各种物体、對社会的各种现象、对人们各种行为举措作出解释,或者是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从而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百家争鸣的时候,也许学生不能理解何谓人文素养,但教师若能在讲解的时候融入对《孟子》的讲读,有助于学生对人文素养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还可进一步补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回忆说,在他年少时,父亲请了一位历史学的博士给他讲《孟子》,当时的他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当中。没想到,当他每一次面临人生中最重要选择的时候,《孟子》都能够给他一定的启发,使他作出正确的选择。由此可见,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可能是教师不经意间的引说,也可能是与教本无关的课外读物。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地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来,方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无意中得到提高。
所有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大师内心深处的信仰,从而探究当时的历史变更对中国后续的文化发展起到何种影响,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也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不但是记忆历史事件和朝代更迭表,更是要融入更多的人文内容,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将其中的思想和经验应用到后世中。
二、 历史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主体是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很多人认为文史类学科学习只需背诵,其实这是狭隘认识。文史学科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融入自己的认知,可以说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如:关于李鸿章的评价,有的学生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他将国家领土一块块分裂出来,导致中国成为了殖民地,使列强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欺凌百姓。但还有的同学分析,任何官员都不愿自己的祖国弱小,他代表的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政府的凋零不是他一人决定的。相反他在教育、通信、交通方面大力革新,也取得初步成效,他是第一个提出建设中国自己的通信电缆的官员,主张中国的通信不能假手于外国,否则中国将无任何“秘密”可言。通过这个探究性活动,让学生能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直接评述历史的好坏。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使用这种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进而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能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让学生记忆答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从自己的角度探寻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调整心态,从而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 挖掘历史教学中的潜在内容
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教育要强调人文精神,使每一个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世界的文化,了解他人,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如:在讲解《鸦片战争》的时候,就要提到一位关键人物林则徐,鸦片战争的真正导火线是林则徐发起的虎门销烟。当时中国处于被列强欺压的状态,列强为了从中国掠夺白银,开始大量地向国内倾销鸦片,希望鸦片能摧毁中国国民的身体,并能将鸦片换来的资金带回国内发展国内经济。朝廷下令让林则徐进行禁烟行动,在禁烟期间林则徐励精图治,要将鸦片踢出中国国门,他在自己的门前写下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表明自己一定要将禁烟活动进行到底,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后来林则徐在禁烟活动中取得成绩,也表明了他的伟大,后期即使他被贬黜,但是他的精神和行动后人是不会忘记的,历史也会公正地评判他的行为,他也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介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
四、 结束语
人文素养是精神的内化过程。人文素养在形成初期有着自己的特点,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能让人文素养得以发展。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在挖掘现有课本人文资源的前提下,根据精神变化机理以及人文思想模式的对接提升学生的人文理念。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目标完成,不但要重视人文内容和人文素材的挖掘,更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在提升整体课堂品位的同时,加设人文体验,从而让学生形成人文理念。
参考文献:
[1]高月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
[2]熊三倩.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77-278.
[3]陈荔歆.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3,(1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