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理想与诗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发展在青年教师教学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提升自己,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令我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拒绝偏狭功利,发现人性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摒弃世俗之气;追寻人文理想,探求教育诗意。
  【关键词】吴非 ;《致青年教师》;教育功利 ;情感体验;教育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论语 侍坐》篇中孔子与众弟子各言其志,畅谈自己的治国安民之志,唯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疾不徐,却能见其人生境界,教育亦是慢的艺术,揠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反而不进则退,阅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一书,深为其教育思想所感染,也对自己从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些许反思,从本书中提取三点,希望对今后的教学生涯有所助益。
  一、拒绝偏狭功利,发现人性美好
  “教师的心里要有阳光,否则学生的心灵会是一片黑暗。”艾略特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片荒原,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学生活环境难免滋生偏狭与功利,使教师的人生境界陷入并不开阔的格局。本雅明早就指出机械复制时代人内心世界的“小我化”,尼采也曾忠告世人,“凝视深渊时久,深渊报以凝视”。吴非一针见血地描绘了当下中小学中的真实场景:一位老师精心准备了公开课,磨课数次,教案几经删改,学生却表现不够积极。没有取得理想预期效果,教师课后便冷眼相向,教师只是一时情绪化表现,于学生却影响深远。有些同学学习心理受挫,更难进入良性循环与教师形成互动。因此,教师自身不能偏狭,拥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理性正确地看待每一次得失,整个班级才会更具凝聚力,学生心中也会洒满阳光。
  教师的眼光不功利,学生成长之后才会遵循本心。周星驰在其新片《新喜剧之王》中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理想的女演员如梦,30岁,对于一个女演员而言,早已过了发展的巅峰年龄,她就像一块璞玉,在无数个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中摔摔打打,她因为纯粹热爱表演而一次又一次去尝试,倘若她一开始就为了成名而功利地去进行表演,必不会有她日后璀璨光芒四射的人生。吴非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指出当下语文教育的症结,很多学生背诵古诗文,只是因为这些内容在考试填空中会考到,老师讲课文也是挑重点的高频考点讲。他在书中举了一个典型例子,几位老师在一起读诗,有一位读到普希金的诗,说这应该不会考,没有必要读。教育的功利随之带来学生日后择业、择偶、交友的功利,什么都讲求实惠,什么都要居于人上,不甘一步落于人后,其实自己过得未必幸福。不要小看言语的力量,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的教育不能过度沾染上功利色彩。这样,学生在重大选择面前才会更多地去遵循本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人性深处之美好。”张扣扣案令人深思,尽管陈年往事已经过去多年,但张扣扣为母报仇的心愿一直潜藏于其内心,他始终无法轻易释怀,最终,王家三兄弟皆成为其泄愤的牺牲品。北大钱理群教授振臂疾呼: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北大天之骄子弑母,复旦研究生投毒,这些孩子上学时一步也不落于人后,可是到了社会上却变得嫉妒、偏狭,一点委屈受不得,狭隘的心胸往往就是在一次次排名与比较中滋养的,倘若我们少一些比较,多一些理性的纠错、引导、分析,多启发孩子看同学甚至竞争对手的优点,孩子的格局以及日后的境界是不是更加开阔而高远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与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自己心胸开阔,豁达泰然,学生亦会心中澄澈干净,洒满阳光。
  二、丰富情感体验,摒弃世俗之气
  教师的阅读经验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倘若教师的人生阅历丰富,开辟学生心灵的荒原,他会看见夜晚繁星闪耀,玫瑰盛开,听见夜莺在动人而深情歌唱。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文章,例如《黄山奇石》《敕勒川》《葡萄沟》等,皆通过介绍祖国山川风物,从而开阔其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倘若教师腹有诗书,对祖国山川风物都有所了解,讲起课来也更生动有趣,更具情味,结合自己人生体验的文本解读,并不是依据教参照本宣科,若教师有丰富的阅读经验,高尚的学科素养,将教育教学的技巧再融入其中,课堂教学必然挥洒自如,浑然天成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有效地与教师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在书本中获得知识。倘若教师整日都给学生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观点,学生将阅读、将上课当作一种任务而疲于应付,那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了。
  三、追寻人文理想,探求教育诗意
  黄厚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真正的特级教师?我说,我心中的特级教师,就是教了30年书还喜欢上课的教师;就是走进课堂就陶醉,自己陶醉,学生也陶醉的教师。”吴非主张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追寻自己的人文理想,从而探寻教育的诗意。
  从前在师范专业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便一直和我们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善养人文之气,积淀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学养。就像吴非说的那样,这个世俗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理想主义者渐渐变成了挖苦人的话,教师的世俗气越来越重,却少了书卷气、文人气,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日益下降,对于經典文本的解读仅仅局限于教参,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甚了了,又何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微言大义呢?
  在网络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公众平台都在推送与文学有关的相关内容,将原本阳春白雪的东西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也能够接受美的滋养与熏陶,比如常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为你读诗”,哪怕每日欣赏一首古诗,听一篇现代诗的赏析,胸中涨溢的情感也会受到撩拨与激荡,从而获得共鸣与升华。学生本就与古诗存在年代隔阂,这样就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调动其感官,为学生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了。例如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熏染、陶冶,在反复吟咏诵读中感悟诗文的言语形式及深刻哲理。他的《长相思》便是很好的课例,看完使人受益匪浅。追寻教育的诗意并非易事,看似是普普通通的一节课,背后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隐形的付出与功力。
  吴非不仅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思想家,更是在数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针对诸多教育症结提出了自己的洞见,言语虽犀利,思想却深刻。仅仅只言片语,便令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思考良深,从而更踏实、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语文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把握整本书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学会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经验。以《红楼梦》教学的导读课为例,阐述导读课设计的三原则:一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二是有效追问,深层思考;三是激趣引领,养成习惯。  【关键词】《红楼梦》;导读课;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
【摘要】逆向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选择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标准,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本文以《鸿门宴》一课为例,在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逆向教学设计在课文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逆向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57-03 
【摘要】适应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厚实学生的国学积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孙钦善《论语本解》为阅读版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读《论语》,写《论语》读书报告。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文化经典;论语;读书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新在
【摘要】《史记》这部著作是司马迁非常有名的作品之一,其可以称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分析与研究的。首先在于它具有特色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从古至今的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诠释、认可和自我接受,即所谓的经典文学的构建。司马迁的《史记》能够实现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跟该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史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史记》这部作品可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拓展视野,丰富阅读经验,并通过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整本书的阅读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本文针对高中生《论语》的整本书阅读展开分析,分析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优化方法。  【關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逐渐受到重视。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在书籍的天空中尽情徜徉,品味先贤思想,体验百味人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助上一臂之力,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健康、全面成长与发展。然而,想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基于此,本
【摘要】对于比喻和比拟的两种修辞手法,虽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但在我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发现还有学生总将二者混为一谈,甚至还会张冠李戴。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帮助学困生对此两者修辞手法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帮助其辨析:(1)從二者的概念入手,帮助学困生加以区分;(2)从二者的功能入手,帮助有学困生准确分辩;(3)从二者的种类入手,帮助学困生加以分辨;(4)从二者的异
【摘要】统编教材“双线并行”的编排体系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困惑,如何积极应对并化解,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笔者分享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首先从学习、学科、课标、教材角度,去明晰单元教学的目标意义;然后分别从不同单元和本单元内部去寻找语文要素的关联,确定学习生长原点和远点,找到学生能力发展路径;接着系统整体设计并组织这一单元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一课一得,逐渐习得策略,提升相
【摘要】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关键词】团结一致;良好习惯;坚强勇敢;勇往直前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一个具有良好习惯以及优良传统的班级,往往具有培养优秀人才的土壤,优秀人才或是
【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文章,进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整体;比较揣摩,体会言语;前后勾连,读清意图。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原理,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引领学生习得言语之才。  【关键词】朗读;梳理;比较;勾连;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停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