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它的成功实践需要包括专业的行业企业背景、科学理论的指导、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学校内部具有的特质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对成功经验的借鉴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学校开设专业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实现专业与所在区域行业企业的有效衔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是一个“合”字,需要积聚包括院校和企业甚至行业、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力量,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功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学院的专业设置与鹤壁市区域社会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用工结构一致,有一定的产业、行业背景。
1.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都有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
鹤壁市是全省煤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群基地,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50余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60多家,汽车及汽车配件企业100余家。鹤壁市根据重点发展的煤电化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光伏两大新兴先导产业和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建设了宝山、鹤淇、金山、黎阳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山城区陶瓷、浚县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4.9平方公里。到2012年,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面积将达到36平方公里,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元。
2.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与区域行业产业有较高的匹适度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使所设专业既能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优势,又能很好地贴近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五大专业群,即以护理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医学专业群;以模具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机电专业群;以信息技术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电子专业群;以金属镁冶炼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材料专业群;以教育艺术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群,基本上形成了与鹤壁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行业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行,并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以“大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大职教”理念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所积极倡导的。他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倡导“职业教育依社会需求而办、和社会力量同办、为社会发展去办”的“大职教”办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考虑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得系统的知能”,达到“学而习,习而复学,使其学与社会需要相配合,免蹈一般学非所用的流弊”。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就是在黄炎培先生倡导的“大职业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探索的,强调面对行业、产业,按需求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强调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强调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开放办学、社会参与,发挥企业、行业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构建与运行以工学结合有关理论为依据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但无论什么形式,都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还要接受学校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学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工学结合的理论、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注意贯彻工学结合的宗旨和理念,争取实现工学结合的功能,避免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错误认识,对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指导作用。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建立在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成功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院校强化高职课程的适应性,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变换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加强高职课程的针对性,以保持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本位,确定德国高职课程设置的内容,校企共同制定的培训条例和教学纲要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施的主要标准,“核心阶梯式”的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性。美国社区学院注重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注重适应知识经济的能力,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注重实用观念和务实精神的体现,注重对个人才能、个人天性和自由思考的关注,注重针对性。澳大利亚以能力为本位的TAFE课程依据生源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把继续教育与培训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国内发达地区优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学院的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学院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学院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在学院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执行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宏伟,全国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院长王宪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杨金土教授,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朱传礼教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宗尧教授等为学院高级顾问,采取“专家帮助建院、名师指导办学”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办学理念先进,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师主体地位突出,这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化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德能、智能、技能相统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才为上”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鹤壁,面向河南,辐射全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探索了“盟院合作”和“产教合作集团”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政校企行合作,工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市场,紧密结合行业,紧密融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3)学院积极利用“外脑”借力引智,实现了利用外埠资源促进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强劲推进,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生、发展和丰富、完善的动力
学院成立之初面临着人才匮乏、办学经验缺乏、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学院党委审时度势,广泛联系社会人才资源,以聘请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方式,采取到校指导办学、专家论证整体规划和学科发展、亲自示范指导实验室建设、举办多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班、捐献购置实验设备等措施,助力学院的发展。
2.学院与企业成立的战略联盟组织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搭建了平台
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道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加高效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决定依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这是省教育厅依托12所高等职业院校成立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之一。2009年6月16日,豫北高等教育集团由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正式成立。这个集团是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高等职业教育联合体。该集团在省教育厅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河南高职教育品牌,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该集团的成立必将为学院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职能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和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3.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鹤壁市是我国金属镁产业的发源地和镁生产基地,也是鹤壁市的支柱产业。为了给鹤壁市及我国金属镁行业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2004年年初,学院与中国有色企业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和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学院为依托创办镁院,筹建镁业技术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培训岗位技术工人。学院还根据鹤壁市汽车机电行业、金属镁产业的发展需求,先后与鹤壁市十几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输送技术工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2004年以来,学院师生参与研制的“镁合金全自动抛光机”“变刚度椭圆平衡振动筛”“特大深喉自动压力机”“机床冲压工艺及复合模具”等技术成果先后通过省级鉴定并投入生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4.学院坚持依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智力要素资源为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提供服务,使企事业单位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运行的参与力量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大职教”理念的指引下,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动承担咨询、科技创新、传播先进文化等任务,并为区域社会经济提供直接服务,实现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极大地增强了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学院的支持力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昊.多维交叉的美国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3,(6).
[2]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孙晓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5).
[4]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5]王毅,卢崇高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宋官东.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7]高恒山主编.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8]陈小波.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责编:一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学校开设专业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实现专业与所在区域行业企业的有效衔接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是一个“合”字,需要积聚包括院校和企业甚至行业、政府等要素在内的力量,特别是企业的积极参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功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学院的专业设置与鹤壁市区域社会经济和企事业单位用工结构一致,有一定的产业、行业背景。
1.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都有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
鹤壁市是全省煤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工业、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群基地,拥有电子信息企业150余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60多家,汽车及汽车配件企业100余家。鹤壁市根据重点发展的煤电化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光伏两大新兴先导产业和产业发展现状,规划建设了宝山、鹤淇、金山、黎阳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山城区陶瓷、浚县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4.9平方公里。到2012年,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面积将达到36平方公里,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元。
2.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与区域行业产业有较高的匹适度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使所设专业既能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优势,又能很好地贴近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五大专业群,即以护理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医学专业群;以模具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机电专业群;以信息技术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电子专业群;以金属镁冶炼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材料专业群;以教育艺术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人文社科类专业群,基本上形成了与鹤壁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行业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行,并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以“大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大职教”理念是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所积极倡导的。他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倡导“职业教育依社会需求而办、和社会力量同办、为社会发展去办”的“大职教”办学理念,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考虑社会的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得系统的知能”,达到“学而习,习而复学,使其学与社会需要相配合,免蹈一般学非所用的流弊”。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就是在黄炎培先生倡导的“大职业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探索的,强调面对行业、产业,按需求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强调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强调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开放办学、社会参与,发挥企业、行业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构建与运行以工学结合有关理论为依据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但无论什么形式,都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社会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还要接受学校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由此获得相应的学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工学结合的理论、发展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注意贯彻工学结合的宗旨和理念,争取实现工学结合的功能,避免存在的问题和一些错误认识,对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指导作用。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建立在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成功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院校强化高职课程的适应性,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变换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加强高职课程的针对性,以保持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才,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本位,确定德国高职课程设置的内容,校企共同制定的培训条例和教学纲要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施的主要标准,“核心阶梯式”的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性。美国社区学院注重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注重适应知识经济的能力,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注重实用观念和务实精神的体现,注重对个人才能、个人天性和自由思考的关注,注重针对性。澳大利亚以能力为本位的TAFE课程依据生源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把继续教育与培训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较好地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国内发达地区优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学院的锐意进取和大胆创新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学院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学院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在学院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执行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宏伟,全国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院长王宪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杨金土教授,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朱传礼教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宗尧教授等为学院高级顾问,采取“专家帮助建院、名师指导办学”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办学理念先进,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师主体地位突出,这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化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德能、智能、技能相统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才为上”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鹤壁,面向河南,辐射全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探索了“盟院合作”和“产教合作集团”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政校企行合作,工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市场,紧密结合行业,紧密融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3)学院积极利用“外脑”借力引智,实现了利用外埠资源促进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强劲推进,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生、发展和丰富、完善的动力
学院成立之初面临着人才匮乏、办学经验缺乏、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学院党委审时度势,广泛联系社会人才资源,以聘请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方式,采取到校指导办学、专家论证整体规划和学科发展、亲自示范指导实验室建设、举办多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班、捐献购置实验设备等措施,助力学院的发展。
2.学院与企业成立的战略联盟组织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实践搭建了平台
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道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加高效地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决定依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这是省教育厅依托12所高等职业院校成立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之一。2009年6月16日,豫北高等教育集团由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正式成立。这个集团是依托学校为龙头,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各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高等职业教育联合体。该集团在省教育厅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河南高职教育品牌,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该集团的成立必将为学院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职能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和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3.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办学项目,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鹤壁市是我国金属镁产业的发源地和镁生产基地,也是鹤壁市的支柱产业。为了给鹤壁市及我国金属镁行业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2004年年初,学院与中国有色企业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和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以学院为依托创办镁院,筹建镁业技术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培训岗位技术工人。学院还根据鹤壁市汽车机电行业、金属镁产业的发展需求,先后与鹤壁市十几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输送技术工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2004年以来,学院师生参与研制的“镁合金全自动抛光机”“变刚度椭圆平衡振动筛”“特大深喉自动压力机”“机床冲压工艺及复合模具”等技术成果先后通过省级鉴定并投入生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4.学院坚持依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智力要素资源为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提供服务,使企事业单位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运行的参与力量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在“大职教”理念的指引下,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动承担咨询、科技创新、传播先进文化等任务,并为区域社会经济提供直接服务,实现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良性互动,极大地增强了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学院的支持力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昊.多维交叉的美国职业教育[J].职教论坛,2003,(6).
[2]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孙晓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5).
[4]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5]王毅,卢崇高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宋官东.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对我们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7]高恒山主编.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8]陈小波.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责编: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