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没有发挥情感的重要作用。所以,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很有必要。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情感渗透的策略有课前激情感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渗透
语文作为一门有着鲜明人文特点的学科,对于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恰当的情感渗透,是进入语文殿堂的金钥匙。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双基与考点的训练,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互动,没有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一、课前激情感染进行情感渗透
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
教学进行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师风格、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设计课前激情背景,选择能引起大多数(甚至全部)师生共鸣的题材来提炼、加工、完善、甚至改造才能用。例如,在阅读《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时,为揭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个论点,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就可设计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为例,指出:一个气象学家却解决了地质学界在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这说明什么?学生在听完故事后讨论问题,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意识,这时,学生就会有很多想说、想问的话,在师生讨论中,教师合理引导,就可达到激情的效果,引起学生急切要了解课文的目的。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情感渗透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师生间的交流陷入尴尬和不利的局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涵盖很多情感,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将成为空谈。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积极关爱他们,多倾听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感悟到的情感应该积极予以指导鼓励,如果发生偏差要予以纠正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进行情感渗透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一方面,你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平等参与者。语文课只是你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地方,交流对语言对文学对文化的品味和赏析,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就像和同事、朋友交流一样的自然。同时,学生也能分享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经验、知识、快乐、痛苦,甚至尴尬。教师一旦拥有了这种意识,也就拥有了轻松、自由的心态。而学生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唤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你要成为学生学习之路上“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陪伴者。惟有如此,才会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位真心为他们着想的贴心的老师,是学习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明灯。而我们很多老师却常常是好心办坏事,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学生,又生怕学生掌握不好,重复一遍又一遍,结果换来的却只是一片叹苦声。这能怪学生吗?正是由于你的“好心”,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切断了学生本可以自主探索的道路,人为地拉开了学生和语文课的距离。
四、激发兴趣创设氛围进行情感渗透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情感渗透创设氛围。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同学通过表演展示文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會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总之,要用心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要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在学《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吻》,通过音乐创设氛围,向学生传达母爱的伟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强烈的情感气氛。
五、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实现教学相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更应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完美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抓住学生的情感脉络,以学生喜爱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在讲到诗词的时候,笔者特意说到周杰伦的歌词,以周杰伦歌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到押韵时,又以学生所喜爱的歌曲作范例,让学生在欢喜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渗透
语文作为一门有着鲜明人文特点的学科,对于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恰当的情感渗透,是进入语文殿堂的金钥匙。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双基与考点的训练,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互动,没有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一、课前激情感染进行情感渗透
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
教学进行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师风格、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设计课前激情背景,选择能引起大多数(甚至全部)师生共鸣的题材来提炼、加工、完善、甚至改造才能用。例如,在阅读《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时,为揭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个论点,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就可设计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为例,指出:一个气象学家却解决了地质学界在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这说明什么?学生在听完故事后讨论问题,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意识,这时,学生就会有很多想说、想问的话,在师生讨论中,教师合理引导,就可达到激情的效果,引起学生急切要了解课文的目的。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情感渗透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师生间的交流陷入尴尬和不利的局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涵盖很多情感,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将成为空谈。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作为教师应该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积极关爱他们,多倾听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感悟到的情感应该积极予以指导鼓励,如果发生偏差要予以纠正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进行情感渗透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这首先需要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并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一方面,你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平等参与者。语文课只是你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地方,交流对语言对文学对文化的品味和赏析,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就像和同事、朋友交流一样的自然。同时,学生也能分享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经验、知识、快乐、痛苦,甚至尴尬。教师一旦拥有了这种意识,也就拥有了轻松、自由的心态。而学生也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唤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另一方面,你要成为学生学习之路上“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陪伴者。惟有如此,才会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位真心为他们着想的贴心的老师,是学习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明灯。而我们很多老师却常常是好心办坏事,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都教给学生,又生怕学生掌握不好,重复一遍又一遍,结果换来的却只是一片叹苦声。这能怪学生吗?正是由于你的“好心”,剥夺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切断了学生本可以自主探索的道路,人为地拉开了学生和语文课的距离。
四、激发兴趣创设氛围进行情感渗透
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情感渗透创设氛围。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是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能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同学通过表演展示文学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自编自演,体會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体会旧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时光,热爱现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总之,要用心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要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在学《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吻》,通过音乐创设氛围,向学生传达母爱的伟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强烈的情感气氛。
五、寻找师生心灵的契合点,实现教学相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召学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更应是情感投入的参与者,要努力运用课文佳作所包含的真挚感情,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完美的统一。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抓住学生的情感脉络,以学生喜爱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在讲到诗词的时候,笔者特意说到周杰伦的歌词,以周杰伦歌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作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说到押韵时,又以学生所喜爱的歌曲作范例,让学生在欢喜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了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