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语文教师的素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素质?简而言之就是基本潜在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即内存。也就是你赖以谋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潜质,可以务实地理解素质也就是你吃饭的本领,素质的程度也决定了你所吃之饭的质量。
  教师每天要跟学生说很多的话,这“很多的话”中包含着奉劝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内容。应该把反复叮咛给学生的话,也留给自己,要求自己也这样做。林语堂说过“家无鲜鱼不待客”,这“鲜鱼”就是教师的腹内才华,吃开口饭,不是易事,课堂上学生是在与长者、智者、智慧交流;退一步说,总该让他们有超过自学的收获吧。不管“鲜鱼”多寡,都应该筹备、储存,发酵后逐渐提升层次,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向着高一层的境界努力。
  语文是什么?把字写规范,把字音读正确,把别人的话听得懂,把别人的文章看得懂;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清楚,把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写得明白,把别人的文章能有条理地分析,一般人看待学语文的人也就如此。用老话说——也就是识文断字,这是最初级的要求。但,能够达标也非易事。当然,“识文断字”延伸无限,做得好也是一辈子无法达到的追求目标。
  识字量要大,包括一些文气很重的生僻字,特别是古典文献中的字。
  要写一手还算漂亮的字,因为计算机的使用写字的功能在萎缩。要有超乎一般人听别人话的本领。会不会“听话”,在课堂上已经能够验证。“耳聪”也是功底和智慧的表现。
  分析别人的文章不要拾人牙慧,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想渗透其中;援引、述说别人的话,要自己理解,也要让听者明白,要使其增色添彩,浑然天成,而不是貌做高深,听者云里雾里一头雾水,自己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是语文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现状。深刻,不是靠假大空支撑,博得学生喜爱不是靠热闹来哗众取宠;落实新课标理念不是学之毛皮,不要华而不实的虚假繁荣。
  能够写一点文章,仅说最简单的“下水”文,不但是体现了师生一致,了解学生苦衷,也是检测自己的命题和写作能力,让学生“粉”自己一把。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要求是高的,或者说期望值是高的。为什么这样说?
  语文是母语,是本民族语言,每个人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每天耳濡目染的全是这些内容,实难例外。所以才有“生活中有语文”这一说法。学生也在“生活”中,你將怎样超越他呢?应该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还停留在“知道不知道”的成分居多,还没有达到“好不好”的程度。因为这样往往就是“谁看谁知道”“谁没看谁不知道”的时候居多。教师拥有的资料,学生也可以全部拥有,这又是击中教师软肋的地方,你将怎样“每天有新鲜的讲义”呢?
  语文是创造性的学习、思考、劳动,不是知识的传声、复印、翻版。学了此知识,不是只记住此知识,它是要开通、过渡、牵引到彼知识。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而循序渐进,临摹得再准确,也只是匠气。启智、启灵,最为重要。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有的时候也确实是“弟子不必不如师”,但不要出现“我懂的你讲,我不懂的反倒不讲了”;更不要出现“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不明白了”的尴尬。误人子弟,当应摒弃。
  回想自己当学生到现在的经历,我觉得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可以说涵盖从小学到大学。他读过的错字,我也以“错”为“对”的读了多年,这是近亲繁殖的弊端吧;但他的才学、能力、思维方式,甚至说话的方式、语气、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是从课程之外、在最好的老师处汲取的营养。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也必将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们,我们当思考用什么样最好的一面去影响、濡养他们。
  中学语文教师也是个了不起的职业,大家不要拿自己太当回事,但绝不可以拿自己不当回事。教师本职就是教书的嘛,没什么不对呀?我说的这个教书的,就是没有创造、创新的、日积月累积攒的、陈陈相因延续的、照本宣科的说法、规矩、程式,拾人牙慧的技术和匠气。我也赞成电视业内人士对中学教师出身的人在一些文化媒体的评价:很多大学者都是从中学语文讲坛走出来的。如果有机会,何尝没有脱颖而出,且胜于他们的人呢?
  这关键是一个“走”字,不是说改行,而是走出小知识分子的小家子气,走出匠气笼罩的课堂八股程序,走出束缚、羁绊、拘泥、陈规,走出精于操作、表演、雕饰、如同绘画绣花的所谓的精致,摒弃疏于挖掘文本、做读本的表面文章、热衷于场面的热闹繁荣的授课和设计,这是指从教学到治学到思想的根本转变。
  姜东,教师,现居吉林长春。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主流之际,广大教师亦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关注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炽热之潮。为适应教学需要,我校语文科组亦立下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课题,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研究,在课题实践中探索和反思,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提高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初中语文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优秀的
高中语文课堂里,学生漠视语文的现象随处可见。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表现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再加上教师教法不当,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在相对时间内提升幅度最小也是最难出成绩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个人的领悟能力。而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使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的“命题——批改——点评”模式非常的死板,容易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从而倍加感受到作文的枯燥无味,甚至丧失对作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就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的
新课改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体现这一理念,不少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不引导,不讲解,因而课堂成了放羊式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收获甚微。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那教师哪儿去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怎么进行组织和引导?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好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
唐朝诗人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美好景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堂优质、精彩的语文课也需要教师注重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通过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一要更
简洁地讲,解答小学语文句子仿写类题题目,一要审修辞,二要看句式,三要分析句间关系,四要品读语体色彩,五要考虑词语的保留和替换。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那么,怎样做才能弄明白这些?  一.察“形”会“神”,知“形”明“神”  察“形”的目的是为了知“形”,知“形”的目的是为了明“神”。察“形”具体指仔细地观察例句格式,分析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用词特点、句式特点等。
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是创新之作,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认为作文必须有创新意识。郑板桥说:“不拘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创新”,是时代的呐喊。“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写出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感悟,做到同中有新、新中有异。只有这样,才可能从“山重水复”中突现“柳暗花明”。基于以上情由,笔者在创新作文指导方面摸索了一些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从标题上进行创新    俗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但许多学生都视写作为畏途,甚至以为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仍然无事可叙,无物可绘,无情可抒……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探索出“动态生成式”作文教学,即富有创意的动态生成的作文教学。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为作文兴趣、作文情境、作文内容等的生成;二为学生作品的动态、现场、现实动态生成。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  一.动态生成式的作文教学之关键:在
补白(学习卡片)是教材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共六册,其中补白(学习卡片)一共65则,其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既有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短文(3则),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又有基于课文的阅读延伸(13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举一反三;既有写作指导(6则),从不同层面指导学生的写作,又有名人轶闻(2则),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相关人物;既有文化常识(3则)
初中生写作叙事类的记叙文,最常见的毛病有两个:一是叙述不清,二是叙述无味。有时老师反复给学生们讲写作的要领,他们依然难以掌握。这时,我们不妨找一个写作的模板,教给他们暂时“依葫芦画瓢”地去模仿,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会写出具备基本架构的作文。这是学习写作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先把作文写得像模像样以后,才能指导他们进一步地去学习改进和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叙事类记叙文的范例,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