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主平台。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一案三段”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实践,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上课方式、行走方式。同时,在借力生长、深化自主预学、细化导学互动、优化训练提升、强化情感驱动方面不断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 借力 灵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0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主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学的课堂”的征途上,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教师作为课堂改革的主体,教师的改变程度决定了课堂改革的力度。2011年,我校构建的“一案三段”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区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后,在校内有序推开。我们首先致力的就是教师的改变。
一、校内开花初结果
1.渐进式推进——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一案三段”模式具体操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即学教案和三份学习活动单(预学活动单、导学活动单、练习活动单)。我们首先改变备课流程:文本解读→制定目标→设计“活动三单”→设计学生活动案→设计教师导学案。其次整体规划部署:第一学年课时总量的五分之一要求教师自己用新模式进行备课,五分之一进行集体备课,五分之三还使用传统的方式。第二、三学年各五分之二,2015年起,全面使用新模式。再次重视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备有设计学教案、组内先行课、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和专题研讨五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理念碰撞、设计修正的过程。校园网备课专栏设有“精品屋”“小作坊”“资料包”。经过集体打磨的学教案、三单和课件放在“精品屋”,资源共享;教师独自设计的学教案放进“小作坊”,可以借鉴;搜集的资源发到“资料包”,便于教师使用。
2.立体式推进——改变教师的上课方式
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理念。课堂上如何变教师的“退”为学生的“进”,变教师的“无为”为学生的“有为”?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学校分语、数、英、艺体四条线,各个学科立足每月一节示范课,由骨干教师领跑;扎根每周一节研讨课,互相诊断提升;每天一节常态课,自我诊断跟进。示范课,请执教者解读自己的设计意图;研讨课,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观课小组,重点聚焦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发言次数、质量,小组讨论的时间、效果,练习的方式、正确率以及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然后提出改进建议;常态课,强调自我反思。刚性要求强化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通过“三单”引领“三段”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我校明确规定,“三单”因需而异,写明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步骤清晰,可操作性要强;交流展示要有评价跟上。课堂评价引领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根据一案三段的操作流程,我们设计了《平潮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自主预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上。
3.浸润式推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读书是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给教师拟定了《教师必读100本书目》,每学期向教师推荐3本研读书目,要求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周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学校还成立了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活动,骨干教师和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必须参加,其余教师自主参与;沙龙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开展了交流读书笔记、好书推荐、“最是读书能致远”演讲比赛、读书心得评比。学校课题组成员还进行“学的课堂理论”以及“情境教育”专题研读。此外,我校将教师阅读纳入书香班级的评比,将教师阅读实行加分制,纳入绩效考核中。
自我校建构并推进“一案三段”教学模式以来,模式的完善伴随着教师理念的提升,我校教师在区优课评比中均采用一案三段模式执教,获奖教师比例上升,近年来仅英语学科就十人次获得区、级市优课评比一等奖,学科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二、协作区落户渐生根
我校作为通西教学协作区的牵头学校,充分发挥辐射作用,让“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在协作区落户生根,与教学协作区内学校一道,着力打造学的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指导培训,掌握要领
如何让教学协作区的教师共享这一教学成果,更好地领悟“一案三段”的精髓呢?从2012年起,我们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定期举行教学协作区内骨干教师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模式的操作要领,如“三单”如何设计、如何展示等,然后再定期反馈,不断完善“一案三段”教学模式。
2.集体备课,携手共进
2013年,在通西教学协作区内,我们统一策划分工,对现用苏教版第一至十二册语文、数学、英语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要求采用“一案三段”备课模式。我校专门设立了“通西教学协作区备课公用邮箱”,并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提供备课范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备教案操作性强,趣味性浓,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将“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成果放大。
3.同题异构,互动共生
一种教育思想,一个教学模式,都需要我们回到课堂去验证。从2012年至今,我们在教学协作区内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到同研共进、互动共生。我校先后在刘桥小学、新联小学、五接小学、李港小学开展了“一案三段”示范教学活动。在五接小学开展了“预学设计与成果运用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李港小学开展数学“同题异构”活动;五接小学、李港小学教师采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执教了语文、数学研讨课,平潮小学教学负责人介绍了“预学设计及成果运用的策略”,教科室主任就如何设计一份预学单给协作区与会教师作了讲座,协作区各学校交流了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情况,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们将和赵甸小学携手,就英语学科开展“同题异构”,与教学协作区各校合力推进下一阶段课改落实工作。
三、借力生长枝叶茂
1.借区课题研究之力,深化自主预学
在“通州区整体推进有效教学管理——教学常态优化实践研究”课题中,我校承担了子课题“预学设计及成果运用的实践研究”,借助这个机会,深化了对“一案三段”模式中自主预学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预学设计策略、预学成果运用策略,确立了预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解决了诸多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理清了预习与预学的区别,解决了低年级预学单设计的问题,找到了通过预学设计减负增效的方法,对预学单的使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2.借市课改方针之力,细化导学互动
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借十二字方针之力,我们对“一案三段”模式中的导学互动环节作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
集体备课中,对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对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方式、点拨时机、归纳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从诊断入手,我们又改进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平潮小学课堂诊断》,聚焦于学生“学”的表现。我们要求教师每课三问:今天讲授超时了吗?小组合作学习了吗?学生踊跃展示了吗?并围绕十二字方针进行反思总结。我们还专门研究并设计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表格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定量评价部分是自评和互评打分;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教师的话”,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改进与提高。
3.借区域协作之力,优化训练提升
在“一案三段”模式中,学习成果的检验主要集中在“训练提升”的环节。通过有层次的训练、反馈、指导来巩固、总结、检验课堂所学。可是,课堂路径是清晰了,训练效果却平平。如何优化这一环节?我们借助教学协作区的力量,与兄弟学校一起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陆续开展了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型的交流研讨活动。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认识到,在训练提升环节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要关注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小组的学习成效、合作的效率。所以,我们改进了练习单的设计,不仅注意解题能力的考查,还注意归纳总结能力、朗读表达能力的考查,增加了需要小组合作解决的题型,将训练提升环节进行了优化。
4.借情境教育之力,强化情感驱动
2013年3月我校成为南通市首批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借助机遇,我们大力开展情境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积极实践,努力将情境教育理论融入“一案三段”模式中,将情境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学的课堂”。我校邀请了通师二附的名师上了情境教育示范课,为我校教师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在学的课堂上,我们更加关注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更加注重以情感来驱动学习,“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自主预学、导学互动、训练提升三个环节不再机械枯燥,课堂也变得更加灵动,更充满情感。
感受春天即迎夏天,小草日显繁茂。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我校“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还在不断完善、生长,我们将怀揣梦想,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特约编辑 左 芸)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 借力 灵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0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主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学的课堂”的征途上,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教师作为课堂改革的主体,教师的改变程度决定了课堂改革的力度。2011年,我校构建的“一案三段”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区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后,在校内有序推开。我们首先致力的就是教师的改变。
一、校内开花初结果
1.渐进式推进——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
“一案三段”模式具体操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即学教案和三份学习活动单(预学活动单、导学活动单、练习活动单)。我们首先改变备课流程:文本解读→制定目标→设计“活动三单”→设计学生活动案→设计教师导学案。其次整体规划部署:第一学年课时总量的五分之一要求教师自己用新模式进行备课,五分之一进行集体备课,五分之三还使用传统的方式。第二、三学年各五分之二,2015年起,全面使用新模式。再次重视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备有设计学教案、组内先行课、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和专题研讨五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理念碰撞、设计修正的过程。校园网备课专栏设有“精品屋”“小作坊”“资料包”。经过集体打磨的学教案、三单和课件放在“精品屋”,资源共享;教师独自设计的学教案放进“小作坊”,可以借鉴;搜集的资源发到“资料包”,便于教师使用。
2.立体式推进——改变教师的上课方式
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理念。课堂上如何变教师的“退”为学生的“进”,变教师的“无为”为学生的“有为”?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学校分语、数、英、艺体四条线,各个学科立足每月一节示范课,由骨干教师领跑;扎根每周一节研讨课,互相诊断提升;每天一节常态课,自我诊断跟进。示范课,请执教者解读自己的设计意图;研讨课,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观课小组,重点聚焦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学生发言次数、质量,小组讨论的时间、效果,练习的方式、正确率以及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然后提出改进建议;常态课,强调自我反思。刚性要求强化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通过“三单”引领“三段”是“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我校明确规定,“三单”因需而异,写明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步骤清晰,可操作性要强;交流展示要有评价跟上。课堂评价引领教师上课方式的转变。根据一案三段的操作流程,我们设计了《平潮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自主预学、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上。
3.浸润式推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读书是提升教师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给教师拟定了《教师必读100本书目》,每学期向教师推荐3本研读书目,要求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周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学校还成立了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活动,骨干教师和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人必须参加,其余教师自主参与;沙龙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开展了交流读书笔记、好书推荐、“最是读书能致远”演讲比赛、读书心得评比。学校课题组成员还进行“学的课堂理论”以及“情境教育”专题研读。此外,我校将教师阅读纳入书香班级的评比,将教师阅读实行加分制,纳入绩效考核中。
自我校建构并推进“一案三段”教学模式以来,模式的完善伴随着教师理念的提升,我校教师在区优课评比中均采用一案三段模式执教,获奖教师比例上升,近年来仅英语学科就十人次获得区、级市优课评比一等奖,学科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二、协作区落户渐生根
我校作为通西教学协作区的牵头学校,充分发挥辐射作用,让“一案三段”教学模式在协作区落户生根,与教学协作区内学校一道,着力打造学的课堂,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指导培训,掌握要领
如何让教学协作区的教师共享这一教学成果,更好地领悟“一案三段”的精髓呢?从2012年起,我们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定期举行教学协作区内骨干教师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一模式的操作要领,如“三单”如何设计、如何展示等,然后再定期反馈,不断完善“一案三段”教学模式。
2.集体备课,携手共进
2013年,在通西教学协作区内,我们统一策划分工,对现用苏教版第一至十二册语文、数学、英语教材进行集体备课,要求采用“一案三段”备课模式。我校专门设立了“通西教学协作区备课公用邮箱”,并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提供备课范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所备教案操作性强,趣味性浓,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将“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成果放大。
3.同题异构,互动共生
一种教育思想,一个教学模式,都需要我们回到课堂去验证。从2012年至今,我们在教学协作区内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到同研共进、互动共生。我校先后在刘桥小学、新联小学、五接小学、李港小学开展了“一案三段”示范教学活动。在五接小学开展了“预学设计与成果运用的实践研究”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李港小学开展数学“同题异构”活动;五接小学、李港小学教师采用“一案三段”教学模式执教了语文、数学研讨课,平潮小学教学负责人介绍了“预学设计及成果运用的策略”,教科室主任就如何设计一份预学单给协作区与会教师作了讲座,协作区各学校交流了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情况,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们将和赵甸小学携手,就英语学科开展“同题异构”,与教学协作区各校合力推进下一阶段课改落实工作。
三、借力生长枝叶茂
1.借区课题研究之力,深化自主预学
在“通州区整体推进有效教学管理——教学常态优化实践研究”课题中,我校承担了子课题“预学设计及成果运用的实践研究”,借助这个机会,深化了对“一案三段”模式中自主预学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预学设计策略、预学成果运用策略,确立了预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解决了诸多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如理清了预习与预学的区别,解决了低年级预学单设计的问题,找到了通过预学设计减负增效的方法,对预学单的使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建议。
2.借市课改方针之力,细化导学互动
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借十二字方针之力,我们对“一案三段”模式中的导学互动环节作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
集体备课中,对如何将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对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方式、点拨时机、归纳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从诊断入手,我们又改进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平潮小学课堂诊断》,聚焦于学生“学”的表现。我们要求教师每课三问:今天讲授超时了吗?小组合作学习了吗?学生踊跃展示了吗?并围绕十二字方针进行反思总结。我们还专门研究并设计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表格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定量评价部分是自评和互评打分;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教师的话”,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改进与提高。
3.借区域协作之力,优化训练提升
在“一案三段”模式中,学习成果的检验主要集中在“训练提升”的环节。通过有层次的训练、反馈、指导来巩固、总结、检验课堂所学。可是,课堂路径是清晰了,训练效果却平平。如何优化这一环节?我们借助教学协作区的力量,与兄弟学校一起围绕高效课堂的构建,陆续开展了复习课、练习课等课型的交流研讨活动。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认识到,在训练提升环节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要关注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小组的学习成效、合作的效率。所以,我们改进了练习单的设计,不仅注意解题能力的考查,还注意归纳总结能力、朗读表达能力的考查,增加了需要小组合作解决的题型,将训练提升环节进行了优化。
4.借情境教育之力,强化情感驱动
2013年3月我校成为南通市首批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借助机遇,我们大力开展情境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积极实践,努力将情境教育理论融入“一案三段”模式中,将情境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学的课堂”。我校邀请了通师二附的名师上了情境教育示范课,为我校教师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在学的课堂上,我们更加关注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激发,更加注重以情感来驱动学习,“一案三段”教学模式的自主预学、导学互动、训练提升三个环节不再机械枯燥,课堂也变得更加灵动,更充满情感。
感受春天即迎夏天,小草日显繁茂。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我校“一案三段”教学模式还在不断完善、生长,我们将怀揣梦想,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特约编辑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