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我校以“综合实践”特色课题研究为抓手,在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题研究;综合实践;特色品牌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03-1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全新的课程,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校自“八五”起就一直打造的劳技教育特色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活动资源管理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我校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三情”的小学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构建与校本实施的研究》为抓手,分别在各年级中开展了《车型的认识》、《介绍我熟悉的汽车标志》、《认识汽车倒车镜》、《关于界牌路灯造型的调查》、《我家乡的小吃》、《关于界牌物流市场的调查》、《夸夸家乡新变化》、《我和汽车》《走进界牌洋快餐》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要求做到“五个一”,即: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一次展示活动(可以是课堂展示、媒体式说课、布置展板或者手编小报)、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活动体会、教师撰写一篇活动反思,课题组积累一套完整的过程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活动组织管理求“有序”
学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运行主体的不同,确立了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方式,分层推进,螺旋上升。一是学校示范。以学校为活动主体,围绕共性课题,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大型活动,为教师提供范例,带动其它各层次活动的开展。二是年级组拓展。以年级组为活动主体,年级组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各年级组围绕各自的板块内容,开展活动。三是班级落实。以班级为活动主体,由班主任主导、开发、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校形成了点、线、面结合,以及相互渗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立体组织框架,使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运行起来。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们的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社会宣传、表演、总结、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
三、活动模式管理求“规范”
学校梳理活动现象,探寻实践规律,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四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引领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让学生目中有所入,脑中有所思,心中有所悟,笔中有所录,事中有所行。使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实践性的社会参与模式。通过“明确参与项目→确定服务对象→联系社区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社区服务→撰写反思日记”等五个步骤,实施社会参与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直接参与、亲历社会活动领域。如:四年级的“我为路灯洗个澡”等活动。二是体验性的社会考察模式。通过“选择考察主题→确定活动方案→准备活动设备→开展考察活动→搜集整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等步骤,开展社会考察调查活动,让学生直面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如:五年组的“小区设施大家谈”、六年级的“夸夸家乡新变化”活动。三是设计性的实际应用模式。通过“确定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搜集信息准备→设计实施制作→总结交流评价→作品展示应用”等步骤,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我用我手美家园”“我设计的汽车”“我为汽车设计车标”等活动。四是研究性的主题探究模式。通过“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组织研究小组→实施探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交流评价”等步骤,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关于界牌路灯造型的调查”、“保险杠保险吗?”、“关于界牌物流市场的调查”等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规范管理,克服当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将学校特色品牌不断引向深入,努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排头兵。
关键词:课题研究;综合实践;特色品牌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03-1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它既不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全新的课程,对我们学校的发展,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既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校自“八五”起就一直打造的劳技教育特色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活动资源管理求“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我校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三情”的小学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构建与校本实施的研究》为抓手,分别在各年级中开展了《车型的认识》、《介绍我熟悉的汽车标志》、《认识汽车倒车镜》、《关于界牌路灯造型的调查》、《我家乡的小吃》、《关于界牌物流市场的调查》、《夸夸家乡新变化》、《我和汽车》《走进界牌洋快餐》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要求做到“五个一”,即: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一次展示活动(可以是课堂展示、媒体式说课、布置展板或者手编小报)、每位学生撰写一篇活动体会、教师撰写一篇活动反思,课题组积累一套完整的过程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活动组织管理求“有序”
学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运行主体的不同,确立了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方式,分层推进,螺旋上升。一是学校示范。以学校为活动主体,围绕共性课题,学校统一组织开展大型活动,为教师提供范例,带动其它各层次活动的开展。二是年级组拓展。以年级组为活动主体,年级组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各年级组围绕各自的板块内容,开展活动。三是班级落实。以班级为活动主体,由班主任主导、开发、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层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校形成了点、线、面结合,以及相互渗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立体组织框架,使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运行起来。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们的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社会宣传、表演、总结、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
三、活动模式管理求“规范”
学校梳理活动现象,探寻实践规律,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四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引领师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生活。让学生目中有所入,脑中有所思,心中有所悟,笔中有所录,事中有所行。使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实践性的社会参与模式。通过“明确参与项目→确定服务对象→联系社区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社区服务→撰写反思日记”等五个步骤,实施社会参与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直接参与、亲历社会活动领域。如:四年级的“我为路灯洗个澡”等活动。二是体验性的社会考察模式。通过“选择考察主题→确定活动方案→准备活动设备→开展考察活动→搜集整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等步骤,开展社会考察调查活动,让学生直面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阅历。如:五年组的“小区设施大家谈”、六年级的“夸夸家乡新变化”活动。三是设计性的实际应用模式。通过“确定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搜集信息准备→设计实施制作→总结交流评价→作品展示应用”等步骤,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我用我手美家园”“我设计的汽车”“我为汽车设计车标”等活动。四是研究性的主题探究模式。通过“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组织研究小组→实施探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总结交流评价”等步骤,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关于界牌路灯造型的调查”、“保险杠保险吗?”、“关于界牌物流市场的调查”等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也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实践证明,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施规范管理,克服当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将学校特色品牌不断引向深入,努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