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1-02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导引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八节动作组成。现代研究证实,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拟侧重谈谈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八段锦的特点: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符合运动学和中学生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上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旋臂、“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冲拳与抓握、“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脚趾抓地与提肛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与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八段锦每势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了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中学生在学习八段锦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以“练形”为主
八段锦属古代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增强肌体、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学生学习八段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首先要从八段锦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在学练的过程中,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常言道:“像不像,三分样”。说的就是不论技术高低、功夫深浅,出手投足,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有个练功的样子,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学练八段锦功法,要抓住点、线、型三个要素(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动作的起止点;“线”是指动作的运行路线;“型”是指形态包括动态与静态),切实在动作的规范性上下功夫。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手型、手法清晰、准确、到位,即人们常说的“先求方,后求圆”。二是熟练掌握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学练时,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转换,掌握好平衡,处理好动作间的衔接,以腰脊带动四肢,使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复练习,不断地纠正和改进动作,使每一个动作都能准确到位、运用自如。三是巩固提高动作质量阶段。要在前段练习的基础上,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做到内外放松、思想宁静、专一练功。动作有张有弛,轻灵含蓄、虚实同体、变化得当。要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松紧适度,做到用意不用力。同时要仔细体会“三调”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动作运转自如,意念进入恬淡,呼吸形成自调,逐步进入三调合一的境界。
二、学练八段锦要重视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
脊柱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又是人体运动的枢纽,主掌着形体运动。在临床上发现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因此,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八段锦在编创中充分考虑了脊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突出了对脊柱的锻炼。每势动作内劲的蓄发均出自脊柱的夹脊部位,其运动规律也都是以脊柱为轴心向全身延伸。
为便于中学生掌握脊柱的轴心作用,结合每势动作提示如下:“预备势”:预备势和八段锦中所有的升降立身动作均要求竖脊,整个脊柱犹如连珠,上下节节贯穿,对拉拔长。“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掌上托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其内劲上达于两掌劳宫穴,中至夹脊。“左右开弓似射雕”:两腕交搭夹脊放松,开弓竖脊劲达夹脊。“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掌上下分撑脊柱对拉拔长,内劲上下分行达于两掌劳宫,中至夹脊。“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掌扶按悬顶竖脊,展肩后瞧劲达夹脊。“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扶按悬顶竖脊,侧倾俯身拉长腰脊,环绕转身旋转尾闾。“两手攀足固肾腰”:起身脊椎对拉拔长,俯身脊椎节节放松。“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下蹲悬顶竖脊,左右冲拳脊柱拧转。“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踵脊椎节节拉长,下颠椎间微震。收势:脊柱放松,还原收功。对于文中所讲内劲,不可理解为是用力,用力则僵,气血不通,一般解释为用意不用力。内劲应理解为神、意、气的化合物。
三、学练八段锦不能忽视预备势的练习
八段锦所选择的预备势尽人皆知,太极拳界称为“太极桩”,健身气功界称为“三圆势”或“抱球势”。其内涵极为丰富,是一般练功的首选姿势,可称得上是“练功第一桩”。把它作为八段锦的预备势寓意有三:一是作为基本身型;二是作为基本动作;三是作为基本功。“基本身型”是指躯干的静止状态。此势最具有代表性,要做到百会虚领、立项竖脊、沉肩坠肘、空胸实腹、中正安舒。“基本动作”是指最基础的、带有规律性的动作。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功法的演练水平。
四、呼吸的方式,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动作特点,分别采用顺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
如果做动作时强调柔缓,可采用顺腹式呼吸,以显示尽情舒展肢体的愉快心态;若强调发力,可采用逆腹式呼吸。以下为腹式呼吸八段锦的练习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呼气尽。先吸气将两手由前上提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朝后。两臂继续缓慢上托、伸直,在头顶掌指相对,同时两脚跟上提,抬头向上看。然后呼气 两臂从两侧下落,回到预备姿势。要求 伸展双臂和躯干要柔缓充分。脚跟上提时便于配合收腹提肛,此段应做逆腹式呼吸,兩臂下落时小腹自然隆起,有气沉丹田之感。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先吸气 先将左腿向左跨一大步,同时两小臂在胸前交叉,左臂在内。站稳后左臂向左展开伸直,右手由左胸前如拉弓状用力拉到右胸前,同时两腿再向下蹲,双腿弯曲成骑马式,眼视左拳。然后呼气 两腿先站起,两臂同时伸平下落,左腿回位,成预备姿势。要求 左腿向左跨步与右腿向右跨步交替进行,拉弓时要扩胸,马步下蹲要深。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臂曲于身体两侧,小臂平伸,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呼气尽。吸气 左臂外旋上举,撑于头上,掌心朝上,掌指朝右;同时右臂内旋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呼气 左臂内旋下落,右臂外旋上提,恢复到准备姿势。要求 左右手交替上举,身体保持中正,气尽式成不要憋气。
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吸气 两臂内旋,两虎口朝上撑于体侧,同时头向左后转。呼气 两臂外旋自然垂于体侧,同时将头转正。要求 1。头向左后转和头向右后转交替进行。2。头向左后转时,头部要用力转过180度,左肩要尽力达到180度;头向右后转时亦然。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准备姿势 两脚分开,屈膝成骑马式,两掌撑于膝盖上侧,虎口向后,呼气尽。吸气 先屈左臂,上身及头部随之向左前方尽量左摆,同时右腿及右臂适当伸展。呼气 回到准备姿势。要求 头向左摆和向右摆交替进行。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吸气 两臂上举,到头顶上方掌心向上、掌指相对,目视前上方。呼气 上身向前深俯,两臂下垂,两手尽量握住脚面或踝部。要求 发力于腰,动作缓慢。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准备姿势 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式,双手握拳收至腰侧,拳心向上,目平视前方,吸气尽。呼气 左手向左前方击出,拳心向下,两眼瞪大,怒视前方。左手由拳变掌,从上向右划弧后由掌变拳收至腰侧,恢复准备姿势。要求 左、右手交替击拳。击拳要迅速有力,怒目前瞪,可用口呼气;收拳要慢,吸气要足,储备力气。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吸气两脚跟提起,胸部、颈椎、头顶尽力往上抵。呼气两脚跟迅速下落震地。要求提踵幅度适度,下落力量逐渐加强。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导引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八节动作组成。现代研究证实,八段锦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拟侧重谈谈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的特点以及中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八段锦的特点: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符合运动学和中学生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2、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上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旋臂、“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冲拳与抓握、“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脚趾抓地与提肛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与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八段锦每势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了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中学生在学习八段锦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以“练形”为主
八段锦属古代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增强肌体、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学生学习八段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首先要从八段锦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在学练的过程中,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常言道:“像不像,三分样”。说的就是不论技术高低、功夫深浅,出手投足,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有个练功的样子,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学练八段锦功法,要抓住点、线、型三个要素(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动作的起止点;“线”是指动作的运行路线;“型”是指形态包括动态与静态),切实在动作的规范性上下功夫。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手型、手法清晰、准确、到位,即人们常说的“先求方,后求圆”。二是熟练掌握动作阶段。这一阶段学练时,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转换,掌握好平衡,处理好动作间的衔接,以腰脊带动四肢,使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复练习,不断地纠正和改进动作,使每一个动作都能准确到位、运用自如。三是巩固提高动作质量阶段。要在前段练习的基础上,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做到内外放松、思想宁静、专一练功。动作有张有弛,轻灵含蓄、虚实同体、变化得当。要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松紧适度,做到用意不用力。同时要仔细体会“三调”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动作运转自如,意念进入恬淡,呼吸形成自调,逐步进入三调合一的境界。
二、学练八段锦要重视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
脊柱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又是人体运动的枢纽,主掌着形体运动。在临床上发现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因此,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八段锦在编创中充分考虑了脊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突出了对脊柱的锻炼。每势动作内劲的蓄发均出自脊柱的夹脊部位,其运动规律也都是以脊柱为轴心向全身延伸。
为便于中学生掌握脊柱的轴心作用,结合每势动作提示如下:“预备势”:预备势和八段锦中所有的升降立身动作均要求竖脊,整个脊柱犹如连珠,上下节节贯穿,对拉拔长。“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掌上托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其内劲上达于两掌劳宫穴,中至夹脊。“左右开弓似射雕”:两腕交搭夹脊放松,开弓竖脊劲达夹脊。“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掌上下分撑脊柱对拉拔长,内劲上下分行达于两掌劳宫,中至夹脊。“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掌扶按悬顶竖脊,展肩后瞧劲达夹脊。“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扶按悬顶竖脊,侧倾俯身拉长腰脊,环绕转身旋转尾闾。“两手攀足固肾腰”:起身脊椎对拉拔长,俯身脊椎节节放松。“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下蹲悬顶竖脊,左右冲拳脊柱拧转。“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踵脊椎节节拉长,下颠椎间微震。收势:脊柱放松,还原收功。对于文中所讲内劲,不可理解为是用力,用力则僵,气血不通,一般解释为用意不用力。内劲应理解为神、意、气的化合物。
三、学练八段锦不能忽视预备势的练习
八段锦所选择的预备势尽人皆知,太极拳界称为“太极桩”,健身气功界称为“三圆势”或“抱球势”。其内涵极为丰富,是一般练功的首选姿势,可称得上是“练功第一桩”。把它作为八段锦的预备势寓意有三:一是作为基本身型;二是作为基本动作;三是作为基本功。“基本身型”是指躯干的静止状态。此势最具有代表性,要做到百会虚领、立项竖脊、沉肩坠肘、空胸实腹、中正安舒。“基本动作”是指最基础的、带有规律性的动作。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功法的演练水平。
四、呼吸的方式,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动作特点,分别采用顺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
如果做动作时强调柔缓,可采用顺腹式呼吸,以显示尽情舒展肢体的愉快心态;若强调发力,可采用逆腹式呼吸。以下为腹式呼吸八段锦的练习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准备姿势两脚与肩同宽、松静站立,呼气尽。先吸气将两手由前上提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朝后。两臂继续缓慢上托、伸直,在头顶掌指相对,同时两脚跟上提,抬头向上看。然后呼气 两臂从两侧下落,回到预备姿势。要求 伸展双臂和躯干要柔缓充分。脚跟上提时便于配合收腹提肛,此段应做逆腹式呼吸,兩臂下落时小腹自然隆起,有气沉丹田之感。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先吸气 先将左腿向左跨一大步,同时两小臂在胸前交叉,左臂在内。站稳后左臂向左展开伸直,右手由左胸前如拉弓状用力拉到右胸前,同时两腿再向下蹲,双腿弯曲成骑马式,眼视左拳。然后呼气 两腿先站起,两臂同时伸平下落,左腿回位,成预备姿势。要求 左腿向左跨步与右腿向右跨步交替进行,拉弓时要扩胸,马步下蹲要深。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臂曲于身体两侧,小臂平伸,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呼气尽。吸气 左臂外旋上举,撑于头上,掌心朝上,掌指朝右;同时右臂内旋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呼气 左臂内旋下落,右臂外旋上提,恢复到准备姿势。要求 左右手交替上举,身体保持中正,气尽式成不要憋气。
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吸气 两臂内旋,两虎口朝上撑于体侧,同时头向左后转。呼气 两臂外旋自然垂于体侧,同时将头转正。要求 1。头向左后转和头向右后转交替进行。2。头向左后转时,头部要用力转过180度,左肩要尽力达到180度;头向右后转时亦然。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准备姿势 两脚分开,屈膝成骑马式,两掌撑于膝盖上侧,虎口向后,呼气尽。吸气 先屈左臂,上身及头部随之向左前方尽量左摆,同时右腿及右臂适当伸展。呼气 回到准备姿势。要求 头向左摆和向右摆交替进行。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吸气 两臂上举,到头顶上方掌心向上、掌指相对,目视前上方。呼气 上身向前深俯,两臂下垂,两手尽量握住脚面或踝部。要求 发力于腰,动作缓慢。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准备姿势 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式,双手握拳收至腰侧,拳心向上,目平视前方,吸气尽。呼气 左手向左前方击出,拳心向下,两眼瞪大,怒视前方。左手由拳变掌,从上向右划弧后由掌变拳收至腰侧,恢复准备姿势。要求 左、右手交替击拳。击拳要迅速有力,怒目前瞪,可用口呼气;收拳要慢,吸气要足,储备力气。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吸气两脚跟提起,胸部、颈椎、头顶尽力往上抵。呼气两脚跟迅速下落震地。要求提踵幅度适度,下落力量逐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