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没有观察,就没有‘研究’,更没有‘认识’”。可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各种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浅谈起始年级观察能力培养
自从担任科学老师,几句名言体会尤其深刻。如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说过。
不需要再去阐述观察在科学课中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上,我们亲身体验,记录,从点滴做起。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从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入手,要做有目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在没有明确的感知任务时,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确了目的任务去知觉某一事物,知觉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因此,必须养成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2.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把液体倒进水里》,指导学生用“先……后……然后” 等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种子的结构》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再局部观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利用工具,剖开种皮,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胚及胚芽。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察方法的渗透,又有观察顺序的指导。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概括不出事物的规律。
3. 重复和长期观察的习惯。因为很多事物的发展特别突然、迅速,由于观察速度跟不上,还没观察清楚,现象就消失了。所以要一再重复观察,才能使结果可靠。另外,由于观察时,出现的次要现象更加吸引人,容易窥视对主要现象的观察,只好再进行重复观察。为了增强观察的持久性,还必须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如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必须长期地坚持观察。观察时要有观察记录,记录要做到准确、具体。
如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二单元,从油菜花开了到各种花的观察,然后是花果实种子的观察,再然后观察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要让孩子们保持持续的观察兴趣,才能做好观察。
4.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们教室门前有几棵桂花树花,秋天的时候,我就让他们结合书上所学,观察桂花的结构。一群小脑袋围着树,好像从未见过桂花。课上交流时,学生就从花瓣数、颜色、形状等几方面描述,有的还用了图画,描述花瓣的形状。再指导学生把所有的信息综合,观察就比较详细了。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明察客观对象所呈现的外部特征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观察不仅要具有全面性,对客观事物的全貌有所了解,而且还要精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
指导学生做好科学记录本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一切。”2013年开始,我们温州市科学教研屡屡提出重视科学记录本,学会做科学记录本,学会写科学记录本,学会用科学记录本。人的记忆毕竟有限,而且不持久,记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本记录本,一个好习惯。一个学期下来,一本记录本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轨迹。长期的记录使厚厚的记录本就像一本蕴藏着无数科学秘密的宝库,当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以前类似的问题或需要以前的证据时,他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本子中找到所需资料,这样大大方便了课堂研究。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注重证据”“不断反思”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两点。一份简单的记录表使我们很容易丢弃。但是一本厚厚的记录本则不同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收藏。我们收藏的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本子,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精练的科学知识、经验和证据。
在学《种子发芽》时,我们在水杯里种下了几粒黄豆。从种下到生根长叶长高,学生都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每天测量一次,使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记录高度、形状、颜色等内容。然后全班交流观察记录,看谁写得详细、描述准确。
由于任何事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应该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并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观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多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眼、手、脑并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做好实施后的反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起始年级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的,通过教学实践是能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起始年级观察能力的培养任务是艰巨的,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运用才能形成的。通过科学教学,让起始年级熟练地掌握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技能,为今后高年级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需任课教师不断努力的。我们今后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研讨、探究、实践,不断提高自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关键词】浅谈起始年级观察能力培养
自从担任科学老师,几句名言体会尤其深刻。如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说过。
不需要再去阐述观察在科学课中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科学课堂上,我们亲身体验,记录,从点滴做起。
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从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入手,要做有目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在没有明确的感知任务时,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确了目的任务去知觉某一事物,知觉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因此,必须养成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2.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把液体倒进水里》,指导学生用“先……后……然后” 等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种子的结构》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再局部观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利用工具,剖开种皮,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胚及胚芽。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察方法的渗透,又有观察顺序的指导。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心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就概括不出事物的规律。
3. 重复和长期观察的习惯。因为很多事物的发展特别突然、迅速,由于观察速度跟不上,还没观察清楚,现象就消失了。所以要一再重复观察,才能使结果可靠。另外,由于观察时,出现的次要现象更加吸引人,容易窥视对主要现象的观察,只好再进行重复观察。为了增强观察的持久性,还必须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如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必须长期地坚持观察。观察时要有观察记录,记录要做到准确、具体。
如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二单元,从油菜花开了到各种花的观察,然后是花果实种子的观察,再然后观察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要让孩子们保持持续的观察兴趣,才能做好观察。
4.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们教室门前有几棵桂花树花,秋天的时候,我就让他们结合书上所学,观察桂花的结构。一群小脑袋围着树,好像从未见过桂花。课上交流时,学生就从花瓣数、颜色、形状等几方面描述,有的还用了图画,描述花瓣的形状。再指导学生把所有的信息综合,观察就比较详细了。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明察客观对象所呈现的外部特征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观察不仅要具有全面性,对客观事物的全貌有所了解,而且还要精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
指导学生做好科学记录本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一切。”2013年开始,我们温州市科学教研屡屡提出重视科学记录本,学会做科学记录本,学会写科学记录本,学会用科学记录本。人的记忆毕竟有限,而且不持久,记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本记录本,一个好习惯。一个学期下来,一本记录本就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轨迹。长期的记录使厚厚的记录本就像一本蕴藏着无数科学秘密的宝库,当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以前类似的问题或需要以前的证据时,他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本子中找到所需资料,这样大大方便了课堂研究。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注重证据”“不断反思”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两点。一份简单的记录表使我们很容易丢弃。但是一本厚厚的记录本则不同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收藏。我们收藏的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本子,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精练的科学知识、经验和证据。
在学《种子发芽》时,我们在水杯里种下了几粒黄豆。从种下到生根长叶长高,学生都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每天测量一次,使用文字和画图的方法记录高度、形状、颜色等内容。然后全班交流观察记录,看谁写得详细、描述准确。
由于任何事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应该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并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观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多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观察时做到眼、手、脑并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做好实施后的反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起始年级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的,通过教学实践是能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起始年级观察能力的培养任务是艰巨的,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运用才能形成的。通过科学教学,让起始年级熟练地掌握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技能,为今后高年级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需任课教师不断努力的。我们今后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研讨、探究、实践,不断提高自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