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的人文精神解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人本位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的情感。它表现为对人类尊严、权利和命运的关注,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作用甚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材虽然版本多样却无不富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特别是语文学科尤为突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以纲領性的高度,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国家教育对人的精神的重视和决心。鄂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选编的《捅马蜂窝》正是这样一篇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时,对其中的人文内涵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这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意义肯定是巨大的。
  《捅马蜂窝》是当代名作家冯骥才描述儿时经历的散文,情节单纯,语言生动,教育意义深刻,处处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
  其一、人的自我意识的流露
  自我意识其实就是人本位意识,是对自我情感的认识,对自己与他物关系的一种评价。文中说到,爷爷后园是我的乐园,但屋檐下挂了一只壮观的马蜂窝,搞得爷爷不敢开窗,奶奶生气。我由于好奇,作出了捅下来的冒失之事。这里我对爷爷后院的喜欢,奶奶对马蜂的讨厌,我为满足自己的好奇而产生“捅”它下来的欲望并作出冒失行为,无不流露出一种人本位意识,即尊重自我、维护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
  其二、是亲情的伴随
  奶奶想我捅掉马蜂窝,爷爷坚决反对。理由是“会蛰死人的”,这是对人之生命安全的关注。我被蛰后,家人忙前忙后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爷爷在死去的马蜂前与我做了一番谈话,使我对马蜂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情感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过程与其说是我受到了教育,不如说是一次祖孙情的生动演绎。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爱”的重要组成。本文对“亲情”与“爱”的追求和展现,不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吗。
  其三、责任的反思
  责任意识也许在动物身上同样存在着,但人类的责任意识更富于自觉的理性。因为人们在行为前会进行准备,行为后能进行总结与反思。《捅马蜂窝》中写到:我被马蜂蛰伤后倍感痛楚和后怕。爷爷说马蜂并不会故意攻击人的,只因为我们毁了它的家,所以才会不惜拼命。这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一种罪孽感,总想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顽童好奇而冒失,却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纠正,本身就是责任感的体现。这种责任感,正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
  其四、对生命的尊重。
  作家通过叙写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深刻教训,让读者懂得;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是付出很大的代价。伤害他人的同时往往也会伤害自己。自然中的任何生命个体都有受尊重的权利,每个人都应培养起一种善待生命的意识,不自伤也不互伤。我想这应该是作者创作的真意。也正是因为有这真意,本文的人文精神才得以如此深刻。
  其五、对生存和谐的倡导
  人是社会中的人,但首先是自然界中的人。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历来是人类不止息追求的幸福指标。这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被称为“天人合一”之境。《捅马蜂窝》一文,叙经历、说教训、发启迪,无不体现作者对生命和环境和谐共存的倡导,这是对人类该如何存在的方式方法的思考,是一种伟大的人文关怀。
  冯骥才认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特色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选文的人文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这对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时极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二、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三、周国平:《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作者:重庆市酉阳县渤海初级中学校  黄兴树  杨成万
其他文献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通过欣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声音中获得情感体验,
期刊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我国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有一次要去台湾一所大学演讲。晚上,当妻子为他准备明天演讲要穿的西服时发现,他的西裤左边比右边短了一小截。这时天色已晚,裁缝店早已关门,西裤改不了了。当家人正为此发愁时,语堂笑着说:“没关系,明天不会有人发现的,裤腿差的不多嘛。”就这样一家人晚饭后早早休息了。半夜,他的母亲偷偷起来为儿子补好了西裤;没过多时他的妻子又偷偷起来为丈夫补起西裤来;随后他的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口语交际是初中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初中学生口语交际障碍这一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比较普遍。害羞、焦虑的心态,恐惧、害怕教师的心结或者不想、不愿意表达的心理原因形成了学生交际障碍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征、教育环境等环节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积极采用心理疏导、榜样引领、言行督导等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期刊
听力缺陷给聋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带来很多困难,但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图、文、声并茂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对聋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多方位刺激,弥补了聋生由于耳聋缺陷造成的障碍,极大地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的效果。下面以《精彩的马戏》的设计一课为例,谈谈在聋校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体现聋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让聋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一、教材简析  《精彩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提倡算法多样化”,第二学段“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算法多样化是在新课程中关于计算教学的一个要点。我在教学中对算法多样化有许多的困惑、误解和疑问,如“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是否必须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否需要优化……经过培训,我对算法多样化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走出误区  “算法多样化”和“一题多解”并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要求不断的提高,教学理念的开展和贯彻也成为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新形势下的教学对于教学创新形式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策略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创新形式的教学提出几点想法。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学习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人教版  小学学生仍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一切的教学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践以来,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对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这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应当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本文就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初中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兴趣 兴趣教学  在初中信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说学生现在对
期刊
摘要: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丘明中学坚持文化引领,加快科学发展,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许多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众多素材,积极建构优秀的校园文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关键词:文化引领 立德树人 科学发展 人文素养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文化是社会文明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期刊
语文是最富情感的学科,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而语文教学也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体验语文学科中丰富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自身也要有真情实感,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尤为重要。我仅从课前导入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认识。  课前导入,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作用。而我们在每堂课的教学之初
期刊
关键词:高中课改 现状 对策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不断推进,我省2010年秋季高中已全面进入课改,我校是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也是首批省级课改样本校。课改已推行四年多,省、市、县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谈一点个人的意见或建议与各位同行交流,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我县高中课改的现状  1、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是“穿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