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与创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绿山水画色彩的问题,当下其发展陷入了传统与创新对立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一、认为传统的青绿山水色彩只存在于过去,并不适用于当下艺术创作。二、对随类赋彩观念存在误读,把它当作一个程式化的色彩模式。三、国外艺术思潮冲击,把西方的色彩理念作为参照。使得青绿山水画色彩已然失去其优势,其艺术特色更是被曲解,同化甚至异化。为此,深入的研究青绿山水画的色彩问题,对重拾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色彩;创新
  青绿山水画的色彩,是一个由客观物像到主观创造的实践过程。从汉代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随色象类,曲得其情”,到宗炳“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再到谢赫“随类赋彩”的提出,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也由最初的本能感知发展到行为的自觉,色彩的内在语言和情感的释放也愈加独立而肯定。作为对前人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谢赫“随类赋彩”的提出,无疑是对前人艺术实践的历史性总结,而且作为一种色彩审美的理论性纲领影响着后世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艺术走向。
  一、什么是“随类赋彩”
  青绿山水画色彩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随类赋彩”。首先,什么是“随类赋彩”? “类”即“类型”,也被指作为客观对象。“赋彩”即“敷彩”。意思是所作之画,必须要根据画中物象的客观色相属性进行着色,不是绝对的模仿客观对象,而是要类似。例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记载:“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冬黯。”[1]这是对四季不同的季节中,对于水色和天色的变化的总结。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以着色像其貌”。[2]这都属于对色彩以“类”的划分。牛克诚在《色彩的中国绘画》中阐释“类”的概念,认为“类”是天下物品的一种恒常属性,它不会因即时的,偶发的瞬间的因素而变化。[3]
  “随类赋彩”是古人关照自然后的提炼与总结,是对客观物像的高度概括与处理。在青绿山水画设色的过程中,要求摆脱客观物像的束缚,从而关照自己内心的感受。通常青绿山水在设色过程中,需要先勾勒,再皴擦,填色需要薄而多层,以达到厚重而明快的效果。在中国青绿山水画色彩语汇下普遍追求清朗含蓄,浑厚华滋,力戒浑浊脏腻,总体上呈现一种“浓不堆垛,淡不轻薄”的特色。“随类赋彩”的色彩思想带有明显的东方特征,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同时也需注意其在后世的延续发展中的桎梏和不足。
  二、青绿山水画色彩与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然而青绿山水画在后续的发展中却一直以一种程式化的状态发展,因寻守旧、固守不变不是艺术发展的本质。这里的不足不是“随类赋彩”理论本身所造就的,中国画有一种延续的程式化问題,就是对于前人的创造会自然而然的加以继承,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多数画家作画而不再考虑自然色彩本身,并缺少关照自然的心,程式化的设色方式必然会导致内容的枯竭。山水画不仅要表现山川丘壑的自然之美,也要表现画家在感受自然、体验自然、领悟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契合的灵性与心境。同时,作为青绿山水画的突破,还应在材料工具上进行拓展。
  林风眠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一文中指出:“我们的画家之所以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传统的,模仿的,同抄袭的死路,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原料,工具,有使我们不得不然的地方罢?.....那么我们不妨像古人之从竹板到纸张,从漆刷到毛锥一样,下一个决心在各种材料同工具上试一试,或设法研究出一种新的工具来,加以代替,那时的中国绘画就一定可以有新的出路来。”[4]这里林风眠重点强调了工具对于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当下中国画发展不仅要考虑绘画技术本身的问题,材料的革新,应当也纳入到现代青绿山水画创作的问题中来。
  颜料作为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载体,丰富的、不同属性的颜料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画风面貌的呈现。当下市面上常见的中国画颜料是上海玛丽牌吸管12色颜料,匮乏的,粗糙的颜料本身就极大的限制和损害了青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传统的优质的颜料工艺早就消亡在历史长河中,相反,日本绘画直接取法唐宋,在继承唐宋绘画色彩体系下,并逐渐研发出丰富多样的颜料色彩,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日系色彩按色系划分更是多达数百种,这是中国画在重墨轻色的思想体系下所不具备的。所以当下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革新问题,其根本问题就在于对新的颜料的开发和运用问题。
  三,总结
  当代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应当观照的是如何在深刻认识传统的色彩法则的同时,在“随类赋彩”审美思想的关照下进行当代的艺术转变,并立足中国的文化土壤,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下进行创造,而不是把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随类赋彩”作为中国绘画色彩的审美特色,其还有很多可拓展的空间。了解历史,尊重传统才能真正地认识当代。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辩证地来看待传统青绿山水画。换而言之,以时代的审美要求来发展传统,既不是狂妄的拆解,摧毁,也不是把传统当做最终目的的绝对权威,而是努力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芜存精,提升青绿山水画色彩的创新。
  注释:
  [1](宋)郭熙:《林泉高致》[M],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
  [2](清)唐岱:《绘事发微》[M],清乾隆刻本
  [3]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17页
  [4]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37页
  参考文献:
  【1】 (宋)郭熙:《林泉高致》[M],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
  【2】(清)唐岱:《绘事发微》[M],清乾隆刻本
  【3】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17页
  【4】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37页
  作者简介:
  范壹峰(1992-7),男,江西省瑞昌市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国画研究方向,为2016级南京师范大学保送研究生,导师为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赦教授。作品先后参加国家级、省级比赛并获奖。
其他文献
摘 要:建構主义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主流理念之一。建构主义的基本要义是学员必须主动地创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和深化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将尝试以建构主义理念为视阈,探寻现阶段公安现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新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可能的参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  一、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期刊
为什么,当风云震荡,  雄鹰依然眺望着远方?  因为它明白:  远方有更美的风光,  唯有不懈地拍打翅膀,  才能追上明媚的太阳。  为什么,当雷雨停住,  骏马依然审视着前路?  因为它明白:  前路是漫长的征途,  唯有勇敢地迈开脚步,  才能跨越巨大的险阻。  为什么,当身体累坏,  电建人却更加热爱未来?  因为我们明白:  未来有缤纷的色彩,  只要我们保持奋斗的姿态,  就会与幸福同在
期刊
摘 要:写意人物大致可分为传统写意人物现代写意人物以及抽象写意人物。现代写意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以其作画难度之大使得发展到今天依然存在很多空白在绘画技法和理论上依然不够成熟。写意人物不同于山水花鸟它对人物造型的精准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可以借鉴的艺术成果又相对较少。从近现代素描传入国画体系中,众多画家做出了辛苦尝试和探索,但依然结合的不够完美无疵。蒋兆和,黄胄,刘文西,周思聪等许多人
期刊
观《国朝重修鹊山神应王庙之碑》談刘秉忠其人其书
期刊
摘 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则。本文主要从娱乐圈入手,通过对造星现象和明星效应的论述,具体阐释明星高收入低付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娱乐圈;人情社会;明星;  我们喜欢用各種各样的圈子来形容生活或是职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立的圈子,每个人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小圈子,今天想粗浅谈一谈娱乐圈。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是讲关系的,娱乐圈更是一个讲关系的地方,用
期刊
摘 要:科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成为了我们应对的首要问题。不少画家用他们手里的画笔,将这种对大自然的怜惜与对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感情进行一种宣泄来他们对于这种社会问题的反感与憎恶。全文以我创作的水污染主题作品为主线对风景创作进行方法论的探究。一明确选题;二背景资料和考察调研;三分析定位与创作目标;四创作实践;五总结。  关键词:选题调研草稿创作实践总结  明确选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
期刊
摘 要:海子作为当代诗歌史上一个坐标式的存在,有着与其他诗人截然不同的特质,他既与普通抒情诗人不为同流,也与前期优秀现代诗诗人有很大差异,而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悲观主义和悲剧精神相混淆,事实上悲观主义和悲剧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文学中的指向也是不同的——悲观主义是阴柔的,回避的,而悲剧精神则是阳刚的,壮烈的,海子诗中所反映出的悲剧精神出现则代表了一个高度——怎么样去看待海子诗歌中的悲观主义和悲
期刊
摘 要:美国作家赛珍珠以自己曾在中国安徽与江苏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而享誉中美两国。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通过描绘王龙祖孙三代与土地关系的变化,建构了赛珍珠式的独特的“中国形象”。由于作家受到双重文化的影响,决定了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形象”既有其客观性,同时又存在作家集体无意识导致的局限性。  关键词:《大地三部曲》;异国形象;他者  关于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法国形象学
期刊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清朝李绿园所著的《歧路灯》是中国第一部以教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围绕着主人公“误入歧途、不可自拔——倾尽家产、潦倒窘迫——浪子回头、功成名就的人生经历”,指出了父母、师长、朋友等在青年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着重对其教育思想的当代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浪子回头;人物形象;教育思想;当代性  《歧路灯》的作者是河南的李绿园,成书大致与《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同时,是以正统
期刊
摘 要:在柳永创作的词中,热情地歌颂下层女子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热情地歌颂肉体的欲望,他的大胆直率被时人和后来的道学家一致认为是“薄于操行”。而在今天看来,柳永对烟花女子的爱情描写,无疑是他身上最有光彩的地方。  关键词:柳永;词人与歌妓;女性关怀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自身也是才华横溢,本该入仕享禄,顺心遂意。却因流连于青楼娼妓之间,落得“薄于操行”(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