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后,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为了使全体教师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使新课程培训上一个新台阶,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远程培训,网上观看新课改的录像讲座,使我们进一步走入了新课程,从中获取了许多课改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于是,我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每天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把新课程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慢慢进行摸索和领悟,现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几点体会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放下师严,善于指引,参与互动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而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课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师更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師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教学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因此,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相互交流。
二、突出主体,强调合作,探究激趣
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自我确定。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基础提出来的,所以会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二是学习方法自我选择。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瀑布》是一篇文笔很流畅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于是课堂上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舒展了灵性,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三是学习过程自我调控。不同学生在学习时所需时间和采用方法是有差异的,学生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四是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总结不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是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教学中,我有时会让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凭借第一印象选择课文中喜欢的段落,然后将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自学。活动之前,我将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及阅读中要学习的重点,然后融入学生自学讨论氛围中,巡视每组情况,对出现误区和疑难的小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同学站在讲台上以演说、汇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当提示、点评以示认同、鼓励,并且监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整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都高度集中,学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参与合作能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时,在学生刚明白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想赞美皂荚树的奉献精神,我就从文章写法方面提出两个疑问:既然是赞美皂荚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要写它的外形特点呢?又为什么要用“高太的皂荚树”做文章的题目呢?于是,作者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写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就有了探究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融会贯通。
三、内外结合,注重过程,贴近生活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一个基本问题。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理论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得课程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发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使学生明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教师可以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努力拉近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用性。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公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公园漂不漂亮?”“这里的小路干不干静?”“这里如果有水果皮呢?”“下次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看到路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做呢?”等,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纠正生活行为,又有效扩展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又如,在教学《画风》时,此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语言生动幽默。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地点可选择在操场上围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进行表演,让难以形容的“风”流动在学生身边,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从课本延伸到现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完善,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放下师严,善于指引,参与互动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而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课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教师还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师更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師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在教学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因此,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相互交流。
二、突出主体,强调合作,探究激趣
小学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自学能力的养成直接影响今后学习能力。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分组自学模式能有效调节学生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厌烦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自我确定。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基础提出来的,所以会为了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二是学习方法自我选择。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瀑布》是一篇文笔很流畅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于是课堂上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舒展了灵性,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三是学习过程自我调控。不同学生在学习时所需时间和采用方法是有差异的,学生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四是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总结不只是简单地复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是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教学中,我有时会让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凭借第一印象选择课文中喜欢的段落,然后将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自学。活动之前,我将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及阅读中要学习的重点,然后融入学生自学讨论氛围中,巡视每组情况,对出现误区和疑难的小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同学站在讲台上以演说、汇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当提示、点评以示认同、鼓励,并且监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整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都高度集中,学生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参与合作能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如,在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时,在学生刚明白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想赞美皂荚树的奉献精神,我就从文章写法方面提出两个疑问:既然是赞美皂荚树的奉献精神,为什么要写它的外形特点呢?又为什么要用“高太的皂荚树”做文章的题目呢?于是,作者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写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就有了探究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融会贯通。
三、内外结合,注重过程,贴近生活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一个基本问题。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理论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得课程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发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使学生明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教师可以实行“生活化”教学模式,努力拉近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教学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用性。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时,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公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提问:“公园漂不漂亮?”“这里的小路干不干静?”“这里如果有水果皮呢?”“下次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看到路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做呢?”等,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纠正生活行为,又有效扩展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又如,在教学《画风》时,此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语言生动幽默。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地点可选择在操场上围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后进行表演,让难以形容的“风”流动在学生身边,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从课本延伸到现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完善,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