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科的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执教语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找到一些有效整合方式:
一、使用精美课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激趣工具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2、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我们那些阅历浅显,久居小城市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天美丽,朗读课文也颇有感情。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发言同时配以相应的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儿歌“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样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与课文里,而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阅读的体验大大的丰富了。
3、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说自己的图,写自己的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人物、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电脑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课中用金山画王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写话情境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
二、运用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促进个性学习,实现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2、增加沟通渠道,实现平等交流
《棉花姑娘》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独自占有,学生被动接受,实现了师生之间双向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监督功能,适时地调出任何一台学生机的资料,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在课堂中得到的感悟及课堂的建议,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教学的速度与内容。在这个过程既有师→生的交流互动,又有生→师的交流互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平等交流的机会,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与电脑、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与各层次的交流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利用电子资源,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极大的发挥主动性
1、延伸课堂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资源,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同时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多方面地提高语文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后,学生对动物尾巴的功能很感兴趣。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关于“动物的尾巴”的网页,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学生通过搜索和交流,获取了丰富的资料信息,例如:猫的尾巴在跑跳时保持平衡;兔子的尾巴在危险时可帮助自己逃生……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仿照课文续编故事。学生认真选择搜索到的内容,编出了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2、改革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利用诸如论坛、邮件等方式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既做到一对一的个别化评价,又能兼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班有个老家是乌盟的女孩子,当众说话时声音极小,读拼音时不敢开口,学得不扎实,平翘舌音不分,所以朗读成了她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她约定,回家把练习朗读的过程制作成录音带。我仔细听完录音后,也把对她朗读的评价和指导录下来,这样,就相当于有了专门针对她的朗读指导磁带,既便于她回家反复练习,又避免了课堂指导当众暴露她的缺点,。通过不断的练习与锻炼,她的普通话得到了纠正,胆子也慢慢大了,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成长记录袋”,将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些资料电子化,及时将孩子优秀的作业,写话,书法作品等,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课文的朗读录下来;公开课上的表现,用摄像机录下来,一学期后把它们都存在一张光盘里,既节省空间,又让孩子与家长看见了成长的步步足迹,更能客观、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形式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会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受益匪浅,久久难忘。
在执教语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找到一些有效整合方式:
一、使用精美课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激趣工具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2、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我们那些阅历浅显,久居小城市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天美丽,朗读课文也颇有感情。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发言同时配以相应的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儿歌“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已经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样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与课文里,而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阅读的体验大大的丰富了。
3、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说自己的图,写自己的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人物、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电脑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课中用金山画王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写话情境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
二、运用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促进个性学习,实现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2、增加沟通渠道,实现平等交流
《棉花姑娘》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独自占有,学生被动接受,实现了师生之间双向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监督功能,适时地调出任何一台学生机的资料,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在课堂中得到的感悟及课堂的建议,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教学的速度与内容。在这个过程既有师→生的交流互动,又有生→师的交流互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平等交流的机会,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与电脑、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与各层次的交流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利用电子资源,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极大的发挥主动性
1、延伸课堂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资源,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同时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多方面地提高语文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后,学生对动物尾巴的功能很感兴趣。我就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查找关于“动物的尾巴”的网页,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学生通过搜索和交流,获取了丰富的资料信息,例如:猫的尾巴在跑跳时保持平衡;兔子的尾巴在危险时可帮助自己逃生……在学生兴致高涨之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仿照课文续编故事。学生认真选择搜索到的内容,编出了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2、改革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于是我利用诸如论坛、邮件等方式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既做到一对一的个别化评价,又能兼顾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班有个老家是乌盟的女孩子,当众说话时声音极小,读拼音时不敢开口,学得不扎实,平翘舌音不分,所以朗读成了她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情况,我和她约定,回家把练习朗读的过程制作成录音带。我仔细听完录音后,也把对她朗读的评价和指导录下来,这样,就相当于有了专门针对她的朗读指导磁带,既便于她回家反复练习,又避免了课堂指导当众暴露她的缺点,。通过不断的练习与锻炼,她的普通话得到了纠正,胆子也慢慢大了,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成长记录袋”,将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些资料电子化,及时将孩子优秀的作业,写话,书法作品等,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课文的朗读录下来;公开课上的表现,用摄像机录下来,一学期后把它们都存在一张光盘里,既节省空间,又让孩子与家长看见了成长的步步足迹,更能客观、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学生乐于接受。
总之,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形式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会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受益匪浅,久久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