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产出导向法”作为较为完善的外语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有效凸显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用融合”.“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包括产出驱动阶段、输入促成阶段和考核评价阶段.文章主要围绕这三个阶段提出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机 构】
: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出导向法”作为较为完善的外语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能够有效凸显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用融合”.“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包括产出驱动阶段、输入促成阶段和考核评价阶段.文章主要围绕这三个阶段提出了“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其他文献
文章以民俗文化为落脚点,结合目的论围绕外宣翻译策略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目的论,其次分析了对山西民俗文化进行外宣翻译所面临的难点,主要为语义不明确、部分词汇空缺,最后就如何使外宣翻译效果达到预期展开了探究,内容围绕翻译基本原则及可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使相关人员受到启发,为山西民俗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参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在每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文章通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提出构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一体两翼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基于真实任务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场景性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批判性讨论能力.
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翻译家,其作品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其外文著作的中译本部分由其自己翻译,并且有较好的翻译成果,因此国内读者的评价较高.文章从文学审美角度,以《啼笑皆非》中译本为个案,分析林语堂的翻译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思考文学的艺术性和领会翻译的本质.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对其他各地剧种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文章以认知框架理论为理论依据,以赵亚军版《杨门女将》英译本为例,对其所含隐喻的英译进行探究.
大学英语四六级自2013年改革后,对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和教师的翻译教学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变革.文章从总结四六级段落翻译的特点出发,从词汇、语法、句法三个层面探讨了学生在段落英译常见的问题和教师应采取的相应翻译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在提高四六级考试过关率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文章主要从汉英实践出发,分析汉语文化负载词在实践中的翻译方法应用问题,结合邱懋如,廖七一等提出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提出可以用意译,直译释义法,以及音译/音译加注三种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并且呼吁更多的翻译家可以使用音译/音译加注的方式来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以期更多的中国特色文化可以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认可且接受.
汉语四字格使用广泛,翻译时可处理成直译,也可以是意译,这取决于语境和文体等情况.文章选择大二学生说明文翻译的译文作为语料库,探究其对汉语四字格翻译的处理方式,尝试用图式理论进行解读翻译过程,并从语境和文体两方面分析四字格英译成因,以期为汉语四字格翻译提供新思路.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在众多文化形式中大放异彩.中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春江花月夜》描绘出了一幅静谧悠远的江边月景图,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人生感慨并引发哲学思考.文章选取此诗为研究对象,以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原则为理论基础,对其译本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许渊冲的“三美”理论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使这一理论更灵活地应用在诗歌翻译中.
典籍翻译是近年来国内译界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各家典籍的英译研究中,尤以儒家经典《论语》的英译研究成果斐然.文章以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的《论语》为例,从经典化和经典性两个层面着手考察翻译经典的生成路径,分析历史语境及译者的翻译原则和翻译实践模式对译本命运产生的影响,以探寻经典译本的生命奥秘,辩证思考中国典籍经典译本对我国经典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和启迪.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在此过程中,公示语英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公示语的英译质量彰显着所在地区的文化面貌与国际化水平.经过调研和整理,文章汇总并分析了包括交通、旅游等常见公示语并以这些常见公示语的英译为例,指出公示语英译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公示语英译问题的对策包括规范公示语翻译准则、提高译者语言能力以及设立管理部门等措施,期望对国内现存的公示语英译问题起到借鉴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