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费筹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形式单一,且困难重重,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寻求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也可以股份化运作,上市寻求资金;或者发行教育福利彩票等措施,从多方面、多渠道入手解决筹资问题,以促进民办高校的长远、健康的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基础弱、规模小、灵活性有余、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使得民办高校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教育质量普遍较差,且生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其经费筹集问题,越来越成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严重地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迫切地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
(一)国家政策
1987年,《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民办高校“自筹经费”的基本方针。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引起社会各界深切关注,出现了企业或企业集团办高等教育的热潮。企业资金的流入使得民办高校经费筹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相关政策的可实施性较差,故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困难。2003年9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虽说对于民办高校资金筹集方面的规定有所完善和健全,但是由于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使得有些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不但不资助,反而巧立名目强向民办高校收取所谓的“管理费”,令民办高校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2007年《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政府规范管理民办教育资产的真正开始,但它对于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却缺乏指向性的说明,也在规定中没有涉及。所以在政策方面,民办高校经费筹集渠道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形式及现状
现阶段,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主要通过这四种形式实现的:学费收入;银行贷款;捐赠收入;事业单位、企业财团以及创始人个人的投资。这四种资金筹集方式支撑起了中国现今一千多所民办高校的创建与存在。
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是多元的,但就多数学校来讲,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多数是比较单一的。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在1999年曾对全国有名气的39所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进行调查,数据表明,民办名校的经费结构是相当单一的,绝大多数是依靠学费来维持和发展的。筹资机制不健全、结构单一、办学资金短缺,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甚至威胁着民办高校的生存。许多民办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建设项目到不了位,影响了学校办学设施的完善,进而影响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民办教育的财务危机日益严重,现有的资金筹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并且难以满足客观需求,越来越成为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束缚。
现行几种资金筹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费收入有限
收取学费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筹资方式,如果能通过学生学费收入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快速滚动发展,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实却是行不通的。
首先,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学费收高,生源就会成问题。目前,高等学校每年收取的生均学杂费已经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80%,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200%。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收费比公办高校还要高,已经大大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所以很多收到民办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宁可选择继续复读以进入收费低的公办高校。由此可见,学费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大幅提高学杂费只会吓走更多的生源。
其次,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有限且极其不稳定。当生源充足时,学校还可以依靠学费收入进行运转;但是当生源不景气时,学校可供运转的资金便捉襟见肘,更谈不上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仅仅以学费作为资金筹集的主要支柱是相当局限的。
(二)银行贷款额度较低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发展。”[3]但由于国家教委规定校产不得做抵押,所以该条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运作。现在,大多数银行只能变通地采取用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向民办学校发放贷款。而用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只是一种承诺形式,目前在相关法律上无任何规定,所以贷款额度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
(三)捐赠收入随意性很大
在慈善事业还不是很发达的中国,捐赠不能成为民办高校的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首先,捐赠收入的多少直接与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社交关系相关,只有社交关系好的,才能获得更多的捐赠。其次,捐赠是一种自发性行为,捐赠额度、时间与捐赠者的能力和意愿直接相关。所以,捐赠收入是十分不稳定的,也决定了捐赠收入不能作为民办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解决民办高校资金短缺的出路
总体来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有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筹资方式缺乏创新,使得经费问题成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立足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借鉴私立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欧美等国的多渠道、多元化经费来源机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筹资出路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政策支持为主,资金资助为辅
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比较困难,在一段时期内,政府要拿出太多的资金来资助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不太现实,并且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民办高等教育更加需要的是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当然,民办高校对于政府资金方面的资助也应该积极争取。
首先,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如减免相关税收和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提高民办学校的自身建设,帮助民办学校开拓融资渠道。
其次,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在财政补助、贴息贷款、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方面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经费保障。另外,国家还可以尝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绩效的评估体系,对发展较好和对国家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院校给予重点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
在很多国家,社会捐赠是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但在中国,其仅是民办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有利因素,借鉴国外私立高校的做法,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
一是可以将捐赠收入作为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加强自身宣传,广泛吸收社会和个人捐赠;二、建立教育基金会,设立社会捐赠账户及捐赠电话,并有专人进行规范化管理;三、加强校友会建设,加强对杰出校友的宣传力度,充足学校生源,同时对予以捐赠的校友,无论其捐赠多少,均给予表彰和宣传,提高校友捐赠热情;四、侨乡地区的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关心祖国、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加强学校的宣传,吸引侨胞的捐赠;五、加强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捐资助学;六、积极申请国际社会的无偿援助,开展国际交流,采取合作办学,吸引外资。
(三)争取股份化运作,上市寻求资金
股份化是一个民办高校筹资比较好的选择。第一,它可以使民办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化。第二,股份化更有利于民办高校吸收资金。
海联学院院长凌宵便推崇“用国外的钱办中国的教育”的理念。海联学院位于重庆市,于2002年8月与澳大利亚Amne公共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亚联邦交易所成功上市,其以校舍和土地等资产作价3亿多占新上市公司50%股权。[7]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东方此次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规模在1.125亿美元左右,开盘后一度较发行价上涨46.7%,收于20.88美元,其创办人俞敏洪一夜之间个人资产超过1.2亿美元。海联学院和新东方在海外成功上市,为民办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四)积极发行教育福利彩票
面对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实,公办高校况且还不能得到充裕的经费,民办高校更不敢奢望。这种情况下,适当发行教育彩票也许不失为一个可取的办法。发行教育彩票是一种大规模筹集资金的方式,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彩票,其资金运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教育事业。美国国会就曾发行四种彩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起了哈佛、耶鲁等几所大学。现在美国有13个州部分或全部把彩票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加利福尼亚1美元的彩票就有34美分用于教育。教育事业与社会福利事业、体育事业一样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将教育当作事业来发展,依托社会,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教育彩票业来举办大教育的观念是必然的选择。而如果教育彩票发行,人们也会乐于购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其中一定比例的资金来专门、专项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来帮助其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有序发展。
总之,民办高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的困境,民办高校既要从自身方面充分发挥经费自筹、办学自主、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革新,创造条件,广开渠道,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筹资机制。又要从政府、社会各界等方面着手,积极寻求资金筹集的出路,早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渐渐暴露出基础弱、规模小、灵活性有余、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使得民办高校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教育质量普遍较差,且生源严重不足。尤其是其经费筹集问题,越来越成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羁绊,严重地制约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迫切地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
(一)国家政策
1987年,《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颁布确立了民办高校“自筹经费”的基本方针。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引起社会各界深切关注,出现了企业或企业集团办高等教育的热潮。企业资金的流入使得民办高校经费筹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相关政策的可实施性较差,故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有困难。2003年9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虽说对于民办高校资金筹集方面的规定有所完善和健全,但是由于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使得有些地方政府的管理部门不但不资助,反而巧立名目强向民办高校收取所谓的“管理费”,令民办高校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2007年《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政府规范管理民办教育资产的真正开始,但它对于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却缺乏指向性的说明,也在规定中没有涉及。所以在政策方面,民办高校经费筹集渠道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形式及现状
现阶段,民办高校的资金筹集主要通过这四种形式实现的:学费收入;银行贷款;捐赠收入;事业单位、企业财团以及创始人个人的投资。这四种资金筹集方式支撑起了中国现今一千多所民办高校的创建与存在。
从总体上看,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是多元的,但就多数学校来讲,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多数是比较单一的。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在1999年曾对全国有名气的39所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进行调查,数据表明,民办名校的经费结构是相当单一的,绝大多数是依靠学费来维持和发展的。筹资机制不健全、结构单一、办学资金短缺,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甚至威胁着民办高校的生存。许多民办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建设项目到不了位,影响了学校办学设施的完善,进而影响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民办教育的财务危机日益严重,现有的资金筹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并且难以满足客观需求,越来越成为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束缚。
现行几种资金筹集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费收入有限
收取学费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筹资方式,如果能通过学生学费收入来实现民办高校的快速滚动发展,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实却是行不通的。
首先,民办教育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学费收高,生源就会成问题。目前,高等学校每年收取的生均学杂费已经占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80%,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200%。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收费比公办高校还要高,已经大大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所以很多收到民办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宁可选择继续复读以进入收费低的公办高校。由此可见,学费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大幅提高学杂费只会吓走更多的生源。
其次,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有限且极其不稳定。当生源充足时,学校还可以依靠学费收入进行运转;但是当生源不景气时,学校可供运转的资金便捉襟见肘,更谈不上加大投入力度,这样,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不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仅仅以学费作为资金筹集的主要支柱是相当局限的。
(二)银行贷款额度较低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发展。”[3]但由于国家教委规定校产不得做抵押,所以该条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运作。现在,大多数银行只能变通地采取用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向民办学校发放贷款。而用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只是一种承诺形式,目前在相关法律上无任何规定,所以贷款额度普遍较低,无法满足民办高校对资金的需求。
(三)捐赠收入随意性很大
在慈善事业还不是很发达的中国,捐赠不能成为民办高校的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首先,捐赠收入的多少直接与民办高校管理层的社交关系相关,只有社交关系好的,才能获得更多的捐赠。其次,捐赠是一种自发性行为,捐赠额度、时间与捐赠者的能力和意愿直接相关。所以,捐赠收入是十分不稳定的,也决定了捐赠收入不能作为民办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解决民办高校资金短缺的出路
总体来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有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筹资方式缺乏创新,使得经费问题成为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立足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实际,借鉴私立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欧美等国的多渠道、多元化经费来源机制的成功经验,可以对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筹资出路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政策支持为主,资金资助为辅
由于我国目前财政比较困难,在一段时期内,政府要拿出太多的资金来资助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不太现实,并且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民办高等教育更加需要的是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当然,民办高校对于政府资金方面的资助也应该积极争取。
首先,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如减免相关税收和加强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提高民办学校的自身建设,帮助民办学校开拓融资渠道。
其次,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在财政补助、贴息贷款、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方面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经费保障。另外,国家还可以尝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绩效的评估体系,对发展较好和对国家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院校给予重点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
在很多国家,社会捐赠是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但在中国,其仅是民办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有利因素,借鉴国外私立高校的做法,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
一是可以将捐赠收入作为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加强自身宣传,广泛吸收社会和个人捐赠;二、建立教育基金会,设立社会捐赠账户及捐赠电话,并有专人进行规范化管理;三、加强校友会建设,加强对杰出校友的宣传力度,充足学校生源,同时对予以捐赠的校友,无论其捐赠多少,均给予表彰和宣传,提高校友捐赠热情;四、侨乡地区的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关心祖国、关心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热情,加强学校的宣传,吸引侨胞的捐赠;五、加强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捐资助学;六、积极申请国际社会的无偿援助,开展国际交流,采取合作办学,吸引外资。
(三)争取股份化运作,上市寻求资金
股份化是一个民办高校筹资比较好的选择。第一,它可以使民办高校管理更加科学化。第二,股份化更有利于民办高校吸收资金。
海联学院院长凌宵便推崇“用国外的钱办中国的教育”的理念。海联学院位于重庆市,于2002年8月与澳大利亚Amne公共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亚联邦交易所成功上市,其以校舍和土地等资产作价3亿多占新上市公司50%股权。[7]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东方此次发行3000万股,募集资金规模在1.125亿美元左右,开盘后一度较发行价上涨46.7%,收于20.88美元,其创办人俞敏洪一夜之间个人资产超过1.2亿美元。海联学院和新东方在海外成功上市,为民办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四)积极发行教育福利彩票
面对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现实,公办高校况且还不能得到充裕的经费,民办高校更不敢奢望。这种情况下,适当发行教育彩票也许不失为一个可取的办法。发行教育彩票是一种大规模筹集资金的方式,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彩票,其资金运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教育事业。美国国会就曾发行四种彩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起了哈佛、耶鲁等几所大学。现在美国有13个州部分或全部把彩票收入投入到教育中,加利福尼亚1美元的彩票就有34美分用于教育。教育事业与社会福利事业、体育事业一样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将教育当作事业来发展,依托社会,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教育彩票业来举办大教育的观念是必然的选择。而如果教育彩票发行,人们也会乐于购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其中一定比例的资金来专门、专项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来帮助其摆脱资金短缺的困境,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有序发展。
总之,民办高校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的困境,民办高校既要从自身方面充分发挥经费自筹、办学自主、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革新,创造条件,广开渠道,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筹资机制。又要从政府、社会各界等方面着手,积极寻求资金筹集的出路,早日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