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政变失败将强化极权主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上,失败的政变是埃尔多安之福。他在尚未确定能拨乱反正时说,“这场起义是来自上帝的礼物,因为这将是清洗我们的军队的理由。”如今,政变已经失败,他将拥有政治筹码实现他早有企图的宪法修订,强化总统权力,将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军事政变—不管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土耳其一个可预见的模式。被士兵认为与凯末尔的世俗土耳其愿景南辕北辙的政治集团—通常是伊斯兰教徒—权力越来越大。紧张局面出现,通常伴随着街头暴力。接着是军方介入,行使士兵所谓的重建秩序和世俗原则的宪法权力。
  这一回情况截然不同。拜一系列针对世俗论官员的虚伪所赐,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成功地重塑了军队层级,将自己人安插在最高层。尽管国家受到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并面临经济萧条,但军方并未出现动乱或反对埃尔多安的迹象。相反,埃尔多安最近对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妥协,及其显而易见意欲不再在叙利亚内战中扮演积极角色的姿态,必然让土耳其军队高层松了口气。
  同样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政变者手段之业余。他们成功俘虏了总参谋长,但显然没有采取有效行动囚禁埃尔多安或任何政治高层。各大电视频道继续播出长达数小时,而当士兵们出现在画面中时,表现出令人哭笑不得的低能。
  飞机朝平民开火并袭击议会—这对于库尔德人起义地区之外的土耳其军方来说绝非典型举措。社交媒体充斥着倒霉(并且显然懵懂)的士兵从坦克中被平民群众拉出并解除武装(有时情况还要糟糕得多)的情景—我实在难以想象这个虽然讨厌军事政变但士兵依然受到爱戴的国家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埃尔多安马上把矛头指向了他的前盟友和现敌人、流亡牧师、在费城城外领导一个规模浩大的伊斯兰运动的居伦。显然,我们有理由对此持保留态度,但埃尔多安的指责要比看上去有根据一些。我们知道,土耳其军中有着庞大的居伦派(否则早先政府针对土耳其高级官员的举动—所谓的艾尔格尼肯和铁锤案—也不会进行)。事实上,自埃尔多安清洗了警方、司法部门和媒体的同情者后,军方是居伦派在土耳其仅有的硬手。
  我们还知道,埃尔多安早已在准备对军中的居伦派采取行动。一些官员已经通过罗织证据被逮捕,有流言说下个月的最高军事委员会将讨论对居伦派军官进行大规模清洗。
  因此,居伦派存在政变动机,而起事时机也支持这样的指控。埃尔多安一直担心的来自世俗派的政变最终由他曾经的盟友居伦派发起—他们本身便曾经负责罗织各种政变罪名强加给其他组织—这是个巨大的讽刺。
  但流血军事政变绝非居伦运动的传统特色。居伦运动更喜欢在幕后策划武装行动或赤裸裸的暴力。政变也许是绝望的孤注一掷,因为居伦派即将逝去在土耳其最后的硬手。但是,所发生的事情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有待查清,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出现许多奇怪的转折也不足为奇。
  同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埃尔多安将因为军事政变,刺激针对居伦运动的全面搜捕。成千上万人将失去他们在军中和其他岗位的位置、被逮捕、被起诉。已经出现了危险的针对政变者恢复死刑的要求,从最近的经验看,这相当具有埃尔多安风格。一些针对被捕士兵的群众暴力预示着雅各宾主义,这将破坏土耳其仅存的所有正当程序保护。
  政变对经济来说也是坏消息。埃尔多安最近略显表面功夫的对俄罗斯和以色列的妥协举动可能是为了恢复外国资本流和游客。这些希望现在是无从实现了。失败的政变表明,土耳其政治分歧要比最悲观的观察者所认为的还要深刻。这对于投资者和游客来说绝不是吸引人的环境。
  但是,在政治上,失败的政变是埃尔多安之福。他在尚未确定能拨乱反正时说,“这场起义是来自上帝的礼物,因为这将是清洗我们的军队的理由。”如今,政变已经失败,他将拥有政治筹码实现他早有企图的宪法修订,强化总统权力,将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因此 ,政变的失败将加强埃尔多安的极权主义,对土耳其的民主毫无好处。但是,如果政变成功,对民主前景的打击将更加糟糕,带来更加长期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土耳其倒有理由为此庆祝。
其他文献
这是一本杂志与一个国家的故事。  1985年4月,改革初兴,时代乍暖还凉,广州市委大院,在一批有理想的思想者孵育下,这本杂志呱呱坠地。  “镜子”和“窗户”一直是传媒机构乐于自赋的两种旨趣迥异的功能。“镜子”让人们可以看到自己和所处社会的种种美好与不堪,“窗户”则必须在现实基础上,对信息、知识、理念和未来展开思考与想象。  进化的偶然性,往往青睐后者。  《南风窗》从命名伊始,就在对睿智和洞见的苛
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一帶一路”。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纸上得来”的有不时见诸报端的基建新闻,即我国在“一带一路”沿途的各项铁路等建设;“躬行”的,有身边人纷纷走出国门开启的中东亚、东南亚旅行。这些个人的际遇,很容易将宏大抽象的国家发展战略,落地和细化为真实可感的具象体验。  诚如南风窗的报道所言,“一带一路”本质上是聚焦经济逻辑的。当进行到五年这一重要节点时,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重申“正本
一个社会的集体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试图捕捉它。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一个频繁从朋友们口中吐出的词组是“不敢生病”,大学教授、中小企业主、金领群体,莫不如此。“不敢生病”的原因不是“看病贵”,而是工作停不下来,或者中断的代价太大。  经济能力在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广,但人们的不安全感并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不安全感其实就是一种恐惧感,只不过它的强度可能低于我们一般情况
在长达数年的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启动了“缩表”策略,这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最大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各国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是否也要跟进“缩表”?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表论”不断。各种“资产负债表衰退”、“央行扩表”和“缩表”的论调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全球经济、金融的运行机制的看法。它们用财务学的框架,形象地诠释着经济衰退和复苏的货币本质,以及背后的权力博弈和人性冲动。  同
石勇资深主笔  贺建奎的“基因編辑婴儿”前段时间引发轩然大波,一片谴责之声。  他确实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突破”—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对现存在伦理底线的突破。  不过,我对于他的“我不做,也会有别的人做”这句话,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似乎是先知般的预言,而不是一种辩解—虽然它就是辩解。  这里面,涉及人类最深层的一个心理动力,说句实话,我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  这种动力让你可以阻止某一件事情的发生,但很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我们正式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事实上,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无论是从国内看还是从国际看,人们都已经很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确已经处于一个不一样的时代。面对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怎么看和中国怎么办,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在中美贸易争端引发的“关税扰攘”持续8个月后,G20峰会期间的中美元首会晤,为双方握手言和提供了契机。只是从美方近期一系列加码动作来看,对后续谈判的曲折反复,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因应之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特朗普总统的反反复复,美方贸易官员的相互攻讦,彭斯副总统的冷战式言论,一时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但透过这两年白宫与其他谈判对手的互动过程,可以看清如下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特朗普作为“商人总
提起悉尼,人们自然想到悉尼歌剧院;提起伦敦,自然想到皇家大剧院;提起巴黎,就想到了巴黎大歌剧院;提起纽约,则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提及广州,很多人也会想到广州大剧院。  一座伟大的剧院,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改变城市的气质,引领城市的文化。从2010年广州大剧院制作的开幕歌剧瓦伦西亚歌剧院版《图兰朵》,到《托斯卡》《蝴蝶夫人》《茶花女》《卡门》《魔笛》五部经典歌剧剧目,再到今年作为广州艺术节
钱庄1990年生,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临床精神卫生硕士,KnowYourself的创始人和CEO,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会员。  钱庄是国内目前最受关注的泛心理学自媒体和线上社区KnowYourself的创始人。  她生于1990年,曾一直自认是个做学术的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念完硕士后,她一度准备申请博士,但是既然选擇了创业,那
1968年,美国一位学者写了本名叫《人口爆炸》的畅销书,发出人口增速赶不上粮食增速的警告,仅仅30多年后,美国人口学会主席就在2003年美国人口学年会的演讲中惊呼:“低生育率是不是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危机?”  这个变化似乎也可套用在中国身上。从上世纪70年代每个母亲约生育6个孩子,到如今的1.5个孩子,中国“低生育率”已在悄无声息间走过了20多年历程。然而,在中国人口的基本问题上,社会各界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