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
  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议论中记叙的作用”几个字,明确告诉学生,这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就真正达得“一得”,本课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三、“直观教具”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我又同样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
  
   四、“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
   如:学习诗歌《渔歌子》,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渔歌子》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体现导入艺术的“活”和学生的“动”。“活”与“动”工作做得好,就能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化。
  
   五、“演示实验”导入法
  
   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万紫千红的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事先准备一朵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醋。课上,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来变魔术。哗!语文教师变魔术,学生的心儿一下被“吊”起。于是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马上变蓝,又放进醋里,又变红,学生纷纷问为什么会这样,因此,对本课就产生了兴趣。又如《同志的信任》这一课,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既诱发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明确当时的背景——白色恐怖下采取的秘密革命活动。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
  
   六、“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人民的勤务员》导入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是否富有活力。这种生态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
提出智能仿真系统的思想,是以单片机控制为核心,以程序控制的方式控制数据采集/数据输出速度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可任意指定区域存储或输出以及炸高计算显示等,而且进行
第十二届IFAC世界大会(1993年,悉尼)的第一次IPC会议和IFAC理事会于1991年8月在维也纳举行。会议通过了IFAC世界大会的有关议题: 一、建议举办的小型讨论会专题 1.鲁棒控制
一、教学目标rn1.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2.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营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环境,同时进行课外延伸,扩大创新思维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的中国尤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实施《教学课程标准》实施实际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个基本原则,其本质就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合作求知 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陪养学生科学的创新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其次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创造性 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
前不久,我执教的高三(8)班学生在语文模拟考试中碰到了这样一道仿写题:  请仿照下面的一首小诗,另选一个对象自作一首小诗。要求与原诗的修辞、句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原诗:炊烟  九月初九的缕缕炊烟,  诉说挥不去的浓浓乡愁,  ——儿时的土炕,  母亲干枯的双手……  改完这道题,我对学生的答案非常失望。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经过中考选拔出来的佼佼者,素质是比较高的,他们应该是充满智慧和灵气的,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