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语言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内容、表达思想感情时的手势、表情、姿势和动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常常需要从讲话的姿态和表情中取得帮助,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使讲课内容和讲课者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头脑里形成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事实证明:非语言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素质修养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
1.非语言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教师恰当的非语言行为是学生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堂课开始,学生全神贯注,视线集中在老师身上,如果教师走进课堂时精神振奋,且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就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想集中,情绪热烈,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2.非语言行为具有传情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身体动作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教师面带微笑,轻轻点头,这表示肯定答案正确;教师面带微笑,轻轻摇头,这表示答案不对。这一点头一摇头,看似平常,可感情真挚、细腻,学生易于接受。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注视那个学生,或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轻轻抚摸该学生的头,这样不仅可以制止该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而且会使该生在教师的目光或抚摸下领略老师的温情和威严,不至于影响其他学生听课,破坏整个课堂气氛。
3.非语言行为有反馈信息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了解学生心理,检查教学效果。学生皱眉不悦,表示还有内容没有听懂,还有疑难问题;学生神采飞扬或点头微笑,说明已掌握了授课内容。
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当然不止这些,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怎样运用和加强非语言行为
教师讲课时,要有饱满的精神,要有乐观振奋的思想感情,努力控制一切与课堂教学不协调的心理,感情真挚、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动作举止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和加强非言语行为呢?
1.运用和加强体态语
体态语指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的交流、理解过程中,尤其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代替自然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指示,又可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既具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露的功能。熟练地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及其他体验。如教师目光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或收敛动作;教师严厉、责备的目光,会使学生产生你对他的某一行为的不满,严令其改正的感觉;柔和热情的目光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赞许和鼓励。
2.运用和加强人际距离的尺度
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度。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距离,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感情性质和感情程度。一般来说,人际靠近会使对方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人际距离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离达到某些目的。如果教师为了营造正式上课,要求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课的气氛,只要站在较远的讲台,严肃认真地扫视全班,学生就会体验出这是“正规”课堂,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反应;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走到座位的通道上去“巡视”,所到之处,附近座位上的学生就会有所收敛。
3.运用和加强辅助言语和类语言
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因而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述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有的情感。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调、音量或节奏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类语言指的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呻吟、口头语和各种叫声等。尽管这些发声并无固定意义,但在特定情景下具体表达词语之外的思想、情感或其他信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请一位做小动作的学生安静下来专心学习时,“安静些”既可大声呵斥地说,又可轻声地说;既可面带笑容和蔼地说,又可沉下脸低声训斥;既可先轻咳一声,引起他的注意再劝告,又可冷笑一声,严厉命令。在不同的辅助言语和类语言伴随之下,同一句话会取得不同的课堂效果,学生将有不同反应。
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是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言语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教学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将日益明显。广大教师一旦认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熟练掌握举止神态语言,教学质量肯定就会有所提高。
一、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
1.非语言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教师恰当的非语言行为是学生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堂课开始,学生全神贯注,视线集中在老师身上,如果教师走进课堂时精神振奋,且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就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想集中,情绪热烈,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2.非语言行为具有传情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身体动作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的情绪。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教师面带微笑,轻轻点头,这表示肯定答案正确;教师面带微笑,轻轻摇头,这表示答案不对。这一点头一摇头,看似平常,可感情真挚、细腻,学生易于接受。课堂上,有学生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教师可突然停止讲课,注视那个学生,或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轻轻抚摸该学生的头,这样不仅可以制止该学生不守纪律的行为,而且会使该生在教师的目光或抚摸下领略老师的温情和威严,不至于影响其他学生听课,破坏整个课堂气氛。
3.非语言行为有反馈信息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体态、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行为,了解学生心理,检查教学效果。学生皱眉不悦,表示还有内容没有听懂,还有疑难问题;学生神采飞扬或点头微笑,说明已掌握了授课内容。
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当然不止这些,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怎样运用和加强非语言行为
教师讲课时,要有饱满的精神,要有乐观振奋的思想感情,努力控制一切与课堂教学不协调的心理,感情真挚、情绪饱满、声情并茂,动作举止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和加强非言语行为呢?
1.运用和加强体态语
体态语指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系统。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这类非言语行为既可与言语同时使用,又可单独使用,它在师生的交流、理解过程中,尤其在传递情绪、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既可用点头、手势代替自然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指示,又可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各种体态语中眼的动作比较特殊,既具有调节功能,又具有说明和表露的功能。熟练地运用眼神的各种变化便能表达出各自内心的思想、意图、情感及其他体验。如教师目光炯炯有神可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目光与学生目光接触,会使学生产生你在注意他的感觉,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或收敛动作;教师严厉、责备的目光,会使学生产生你对他的某一行为的不满,严令其改正的感觉;柔和热情的目光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情、赞许和鼓励。
2.运用和加强人际距离的尺度
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度。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感情而选定彼此之间的距离,人际距离潜在地表现着交流者的感情性质和感情程度。一般来说,人际靠近会使对方产生更深的情感效应。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人际距离调控作为一种重要管理手段,通过掌握与学生的不同空间距离达到某些目的。如果教师为了营造正式上课,要求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听课的气氛,只要站在较远的讲台,严肃认真地扫视全班,学生就会体验出这是“正规”课堂,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反应;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走到座位的通道上去“巡视”,所到之处,附近座位上的学生就会有所收敛。
3.运用和加强辅助言语和类语言
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因而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述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有的情感。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调、音量或节奏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类语言指的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呻吟、口头语和各种叫声等。尽管这些发声并无固定意义,但在特定情景下具体表达词语之外的思想、情感或其他信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请一位做小动作的学生安静下来专心学习时,“安静些”既可大声呵斥地说,又可轻声地说;既可面带笑容和蔼地说,又可沉下脸低声训斥;既可先轻咳一声,引起他的注意再劝告,又可冷笑一声,严厉命令。在不同的辅助言语和类语言伴随之下,同一句话会取得不同的课堂效果,学生将有不同反应。
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同言语行为是一个整体,它的作用只有同言语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教学法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随着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将日益明显。广大教师一旦认识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熟练掌握举止神态语言,教学质量肯定就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