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在1916年他发表了教育史上具有里程意义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系统阐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无论对当时的美国、抑或是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结合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仍可以从中汲取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等的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目的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著作是丰富且涉及面廣,但是“他的教育基本观点可以说是始终如一的,构筑了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实用主义理论教育的‘大厦’”。杜威一生论著诸多,在自传中他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我把哲学陈述得最充分的一本著作。”
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之观点浅读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观,也体现了一种进步的民主教育理念。
1.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教育具有什么作用
正如所有的哲学派别在探讨世间的哲学原理或现象时,首先都无法回避“哲学”是什么这个命题,教育理念的阐释也是一样。在任何的教育理论建立者提出一套完整的新理论之前,首先必须要回答“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也让我对“何为教育”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1)从社会角度看,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在精神文化世界,对于人类来说,信仰、理想、观念等等都属于“生活”范畴内除物质生命以外的其他必要存在。将这些存在放之于人类世代延续的进化长河中,不难发现,它们也在同时进行着传承与更替,无论是理想又或者是观念制度,都靠个体或者群体的人类承载,而物质的个体或者物种都会在生命周期的作用下消亡而后实现新旧更替,但是作为社会群体所共有的精神层面的经验或者财富却在群体生活中持续积淀。这种精神层面群体财富的继承就由教育来实现。
教育在社会生活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由于人类肉体新陈代谢规律的限制,年幼一代与年长一代经验积累无论是质量亦或者数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或许用现代的观念来审视,我们可以将这之间的差距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相类比理解,另一方面,青年作为民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继往开来的社会使命,于是,这经验上的差距便成了教育存在与作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杜威认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成就不同,这使得教育未成年人变得必要且必须。”因为个体生命有周期终会消亡,为了满足人类群体延续的需要,杜威认为,“不但社会生活本身的绵延不断需要教育和学习,而且共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即生活。
(2)从个体角度看,教育即成长。当我们把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进行比较时,一眼所见的是成年人在经验的积累或者践行上都要成熟于未成年人,于是我们倾向于把成长看成是填埋未成年人于成年人之间沟壑的行为。杜威说,“我们之所以只是把儿童期作为匮乏的代名词,是因为我们在用成年期作为固定标准来衡量儿童期”,出于这样的信念,我们倾向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儿童现在所没有的,而成人们缩具有的东西身上,也尽量将儿童朝着某个迈向成人的方向推动。
再次讨论成熟与未成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问题,倘若撇开比较的观点,而是用一种绝对的眼光来看待未成熟的状态,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未成熟状态意味着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量——成长的力量。生命的本质是充满激情渴望,因此无需为了成长而从外部强加事物或者目的于孩子,孩子自发所做的一切就是成长,而之所以可能存在这种以成长自身为目的的成长,依赖于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依赖性和可塑性。这两个要素在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物质角度看似已经成熟的人群心灵中仍旧存在着一种不表露的不成熟的状态。从绝对的角度来说,不存在方方面面均达到不可变的最成熟状态的人,那么,一切生命阶段的状态都在通过经验重组的教育方式无终止成长,或显性,或隐性,用杜威的话来叙述,就是“生命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命。”
2.民主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杜威提出要建立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这不同于柏拉图教育哲学理论中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家,不是卢梭的由忽略社会性的人构成的社会,也并非被国家代替的人类社会。杜威的民主社会,具有民主社会的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不仅有着数量更大和种类更多的可以分享的共同利益,而且更加依賴对作为社会控制因素的相互利益的识别。第二个要素不仅表示社会群体之间更加自由的互动,而且意味着社会习惯的改变,通过适应由于各种交往而产生的新情况,社会习惯得以持续地重新调整。”杜威认为,“一个民主国家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主要是一种共处生活和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这样的民主社会让全体成员在平等和宽松的条件下获得求知机会,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能互相帮助,通过理智的方式充分交换意见获得新知扩展关注范围。“由于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利益的相互渗透,在这种社会中特别注重进步或重新调整,使得民主的社会比其他社会更有理由关心审慎的、系统的教育。”
二、杜威及《民主主义与教育》之于中国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对我国教育多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指导学生教育适应学习生活,充分挖掘学生本能
杜威认为,“社会通过传递过程而不断延续”,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存在,学生也是一样,基于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殊性,教育者需要自觉主动地观察到幼儿的不同需要,并作出对应的应答,同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并发掘学生的不同长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
2.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师生之间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连接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收获新知,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是教育的独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需求,以建构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客观上也会促进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目的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著作是丰富且涉及面廣,但是“他的教育基本观点可以说是始终如一的,构筑了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实用主义理论教育的‘大厦’”。杜威一生论著诸多,在自传中他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我把哲学陈述得最充分的一本著作。”
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之观点浅读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观,也体现了一种进步的民主教育理念。
1.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教育具有什么作用
正如所有的哲学派别在探讨世间的哲学原理或现象时,首先都无法回避“哲学”是什么这个命题,教育理念的阐释也是一样。在任何的教育理论建立者提出一套完整的新理论之前,首先必须要回答“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也让我对“何为教育”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
(1)从社会角度看,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在精神文化世界,对于人类来说,信仰、理想、观念等等都属于“生活”范畴内除物质生命以外的其他必要存在。将这些存在放之于人类世代延续的进化长河中,不难发现,它们也在同时进行着传承与更替,无论是理想又或者是观念制度,都靠个体或者群体的人类承载,而物质的个体或者物种都会在生命周期的作用下消亡而后实现新旧更替,但是作为社会群体所共有的精神层面的经验或者财富却在群体生活中持续积淀。这种精神层面群体财富的继承就由教育来实现。
教育在社会生活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由于人类肉体新陈代谢规律的限制,年幼一代与年长一代经验积累无论是质量亦或者数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或许用现代的观念来审视,我们可以将这之间的差距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相类比理解,另一方面,青年作为民主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承担着继往开来的社会使命,于是,这经验上的差距便成了教育存在与作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杜威认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成就不同,这使得教育未成年人变得必要且必须。”因为个体生命有周期终会消亡,为了满足人类群体延续的需要,杜威认为,“不但社会生活本身的绵延不断需要教育和学习,而且共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即生活。
(2)从个体角度看,教育即成长。当我们把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进行比较时,一眼所见的是成年人在经验的积累或者践行上都要成熟于未成年人,于是我们倾向于把成长看成是填埋未成年人于成年人之间沟壑的行为。杜威说,“我们之所以只是把儿童期作为匮乏的代名词,是因为我们在用成年期作为固定标准来衡量儿童期”,出于这样的信念,我们倾向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儿童现在所没有的,而成人们缩具有的东西身上,也尽量将儿童朝着某个迈向成人的方向推动。
再次讨论成熟与未成熟、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问题,倘若撇开比较的观点,而是用一种绝对的眼光来看待未成熟的状态,那么我们便会发现,未成熟状态意味着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量——成长的力量。生命的本质是充满激情渴望,因此无需为了成长而从外部强加事物或者目的于孩子,孩子自发所做的一切就是成长,而之所以可能存在这种以成长自身为目的的成长,依赖于未成熟状态的两个特征——依赖性和可塑性。这两个要素在人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物质角度看似已经成熟的人群心灵中仍旧存在着一种不表露的不成熟的状态。从绝对的角度来说,不存在方方面面均达到不可变的最成熟状态的人,那么,一切生命阶段的状态都在通过经验重组的教育方式无终止成长,或显性,或隐性,用杜威的话来叙述,就是“生命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命。”
2.民主主义社会及其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杜威提出要建立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这不同于柏拉图教育哲学理论中由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家,不是卢梭的由忽略社会性的人构成的社会,也并非被国家代替的人类社会。杜威的民主社会,具有民主社会的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不仅有着数量更大和种类更多的可以分享的共同利益,而且更加依賴对作为社会控制因素的相互利益的识别。第二个要素不仅表示社会群体之间更加自由的互动,而且意味着社会习惯的改变,通过适应由于各种交往而产生的新情况,社会习惯得以持续地重新调整。”杜威认为,“一个民主国家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主要是一种共处生活和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这样的民主社会让全体成员在平等和宽松的条件下获得求知机会,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能互相帮助,通过理智的方式充分交换意见获得新知扩展关注范围。“由于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利益的相互渗透,在这种社会中特别注重进步或重新调整,使得民主的社会比其他社会更有理由关心审慎的、系统的教育。”
二、杜威及《民主主义与教育》之于中国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对我国教育多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指导学生教育适应学习生活,充分挖掘学生本能
杜威认为,“社会通过传递过程而不断延续”,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存在,学生也是一样,基于学生心理与生理的特殊性,教育者需要自觉主动地观察到幼儿的不同需要,并作出对应的应答,同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并发掘学生的不同长处,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
2.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师生之间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连接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模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收获新知,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是教育的独裁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需求,以建构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客观上也会促进教育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