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承担着以史服人、以理育人的重要任务,在多媒体融合、信息纷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法以组织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红色家书、传唱红色歌曲、参观历史遗迹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法通过鲜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亲临其境,使学生在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尝试,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着重引导和总结提炼。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创新为例,探析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學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多媒体传播的相互交织,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纷繁多样,这就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加之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比较淡薄,容易人云亦云,容易被错误言论误导,所以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真实面貌的感知和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1.1信息多元化下历史虚无主义盛行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维度。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纲要”课程面临着拨乱反正、澄清史实的任务和使命,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只靠老师一张嘴,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有观点提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观点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进行恶意抹黑和污蔑,否定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这些错误言论严重影响“纲要”课教学,学生以此为依据质疑老师讲授的真实史实,降低了传统教学的效果。
  1.2“00后”大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淡薄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0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蓬勃发展时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距离18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较为久远,并且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志士寻求救国道路的艰辛缺乏真实的感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真实历史非常了解的学生比重不到10%,了解一部分的占到65%,模糊不清的占到20%,一点都不了解的占到5%至10%左右。这就给“纲要”课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知史爱国的积极性和深刻性。
  “0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信息化背景下容易被一些“博眼球”的错误观点所误导。如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是“纲要”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表现形式
  体验式教学法跟传统教学相比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着重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纲要”课程中讲授的史实较为陌生、“不在场”的问题。“纲要”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排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红色书信、传唱红色歌曲的形式打造“昨日重现”的效果,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拨开历史的迷雾,认清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
  2.1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记录,体验式教学法将话剧表演形式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相连接,更加能够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这种形式必然会加深学生对展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喜欢追剧,尤其是喜欢一些穿越剧。“纲要”课是由无数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排演相关主题的历史短剧,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事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方式感悟历史。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段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接受洗礼。
  2.2组织学生朗读红色书信
  红色书信是高校“纲要”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以第一手资料展示了当事人的真实情感和相关历史背景。组织学生朗读这些鲜活生动的文字能够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红色书信有助于“充分利用人物的榜样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来感化学生,达到情感培育的最终目的”。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朗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红色书信。比如讲到五四运动时,让学生读闻一多写给父母的书信:“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从闻一多的书信中,更好地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讲到国民大革命时,组织学生朗读1928年夏明翰牺牲前写给母亲的信:“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书信表明了夏明翰对社会主义必胜的崇高信仰。通过阅读红色书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时期革命人士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并从中受到鼓舞,立志向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   2.3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红色歌曲
  紅色革命歌曲简称红歌,是指中国各个革命时期广为传唱的进步歌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阐述着特定的历史故事。如歌曲《松花江上》,叙述了无数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历史情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还有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改革开放的背景故事,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纲要”课教学中播放这些红色歌曲,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回到那段或悲壮、或温暖的历史岁月,更好地走进历史长河。红歌还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鼓舞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和感受红色的历史岁月,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更多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纲要”课程为例,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丰富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体验式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引入相应的红色书信或红歌,丰富了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了“纲要”课学习的趣味性,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爱学、乐学的课程。
  3.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为主,关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受到感染和鼓舞。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表演相关历史情景剧、诵读红色书信、歌唱红色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相统一。
  3.3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参与,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在历史情景剧创作中,学生要熟悉相关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需要搜集历史文献、揣摩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等。课前进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PPT分享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搜集资料和制作课件,并派小组代表讲解和分享。这些活动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深入查找资料,感受历史人物的选择,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多元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将之应用到教学改革中,使思政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督促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2]《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编写组:初心——红色书信品读. 人民出版社, 2018.
  [3]詹世友.在崇高和明媚之间闪光 ——“中国红歌会”在先进文化营造上的贡献[J].声屏世界,2008(2).
  [4]张小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20 (15) .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核心素养和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应用,以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适应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满足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保障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新工科背景下和 OBE 理念指导下,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混合式课程为例对教学混合模式进行摸索与实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切实推动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新工科 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
【摘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商榷,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提高,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加强教學改革工作,焕发学生内在学习的活力,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积极的引导和培育,让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引言:  有效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持续的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加强反思,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上重要的教学工具。随着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对于传统教具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从而使得现在在教学方式上出现了单一性的教学,仅仅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逐渐的向形式化发展,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在小学期间,针对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中,不可以单单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具进行
【摘要】 融媒体是基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将媒体融合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挥媒体融合技术的优势,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物理学习体验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  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融媒体时代赋予了媒体行业人员新的使命和任务。在党和国家对“媒体融合”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动下,我國新的媒体融合、建设、发展、传播矩阵
【摘要】 高中《美术鉴赏》主要以鉴赏为主,有限的图片、影音辅助展示已不满足现代美术课堂需求和学习体验,融合信息技术化的学习方式多维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多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信息技术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更加深刻。信息化的介入,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
【摘要】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体育特长生又叫高水平运动员,是指经过教育部(省市县)批准的招生高一级学校根据该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从参加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中特招有体育特长且又符合高一级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  【关键词】 信息 训练 体育特长生  一、 国内外学生
【摘要】 理工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时代培养科技人才和大国工匠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如何在理工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从教师培养、课程建设和课堂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举例说明如何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理工科 计算机网络 思政教育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
【摘要】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水平以及教育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现今社会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进行推动,使得教育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已经成为教育行业达成的共识。因此在进行教育扶贫中,需要对教育扶贫模式的系统,进行有效的梳理,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扶贫模式发展效果。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改革中,进行跨界协同是教育扶贫模式的重点。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内生发展问题,需要进行
【摘要】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一改过去的教育理念,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多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实验探究能力。微课具有教学时间段、资源容量小、自主学习为主等特点,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微课辅助学生课前预习、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课堂学习、运用微课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运用微课进行物理专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