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承担着以史服人、以理育人的重要任务,在多媒体融合、信息纷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法以组织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红色家书、传唱红色歌曲、参观历史遗迹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法通过鲜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亲临其境,使学生在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尝试,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着重引导和总结提炼。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创新为例,探析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學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多媒体传播的相互交织,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纷繁多样,这就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加之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比较淡薄,容易人云亦云,容易被错误言论误导,所以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真实面貌的感知和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1.1信息多元化下历史虚无主义盛行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维度。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纲要”课程面临着拨乱反正、澄清史实的任务和使命,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只靠老师一张嘴,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有观点提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观点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进行恶意抹黑和污蔑,否定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这些错误言论严重影响“纲要”课教学,学生以此为依据质疑老师讲授的真实史实,降低了传统教学的效果。
1.2“00后”大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淡薄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0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蓬勃发展时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距离18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较为久远,并且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志士寻求救国道路的艰辛缺乏真实的感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真实历史非常了解的学生比重不到10%,了解一部分的占到65%,模糊不清的占到20%,一点都不了解的占到5%至10%左右。这就给“纲要”课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知史爱国的积极性和深刻性。
“0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信息化背景下容易被一些“博眼球”的错误观点所误导。如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是“纲要”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表现形式
体验式教学法跟传统教学相比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着重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纲要”课程中讲授的史实较为陌生、“不在场”的问题。“纲要”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排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红色书信、传唱红色歌曲的形式打造“昨日重现”的效果,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拨开历史的迷雾,认清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
2.1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记录,体验式教学法将话剧表演形式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相连接,更加能够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这种形式必然会加深学生对展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喜欢追剧,尤其是喜欢一些穿越剧。“纲要”课是由无数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排演相关主题的历史短剧,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事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方式感悟历史。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段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接受洗礼。
2.2组织学生朗读红色书信
红色书信是高校“纲要”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以第一手资料展示了当事人的真实情感和相关历史背景。组织学生朗读这些鲜活生动的文字能够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红色书信有助于“充分利用人物的榜样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来感化学生,达到情感培育的最终目的”。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朗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红色书信。比如讲到五四运动时,让学生读闻一多写给父母的书信:“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从闻一多的书信中,更好地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讲到国民大革命时,组织学生朗读1928年夏明翰牺牲前写给母亲的信:“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书信表明了夏明翰对社会主义必胜的崇高信仰。通过阅读红色书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时期革命人士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并从中受到鼓舞,立志向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 2.3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红色歌曲
紅色革命歌曲简称红歌,是指中国各个革命时期广为传唱的进步歌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阐述着特定的历史故事。如歌曲《松花江上》,叙述了无数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历史情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还有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改革开放的背景故事,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纲要”课教学中播放这些红色歌曲,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回到那段或悲壮、或温暖的历史岁月,更好地走进历史长河。红歌还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鼓舞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和感受红色的历史岁月,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更多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纲要”课程为例,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丰富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体验式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引入相应的红色书信或红歌,丰富了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了“纲要”课学习的趣味性,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爱学、乐学的课程。
3.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为主,关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受到感染和鼓舞。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表演相关历史情景剧、诵读红色书信、歌唱红色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相统一。
3.3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参与,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在历史情景剧创作中,学生要熟悉相关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需要搜集历史文献、揣摩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等。课前进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PPT分享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搜集资料和制作课件,并派小组代表讲解和分享。这些活动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深入查找资料,感受历史人物的选择,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多元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将之应用到教学改革中,使思政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督促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2]《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编写组:初心——红色书信品读. 人民出版社, 2018.
[3]詹世友.在崇高和明媚之间闪光 ——“中国红歌会”在先进文化营造上的贡献[J].声屏世界,2008(2).
[4]张小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20 (15) .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体验式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情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尝试,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研究,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着重引导和总结提炼。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创新为例,探析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學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临的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达,多媒体传播的相互交织,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纷繁多样,这就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挑战。加之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比较淡薄,容易人云亦云,容易被错误言论误导,所以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真实面貌的感知和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1.1信息多元化下历史虚无主义盛行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网络媒体的多元化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维度。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纲要”课程面临着拨乱反正、澄清史实的任务和使命,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只靠老师一张嘴,达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有观点提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观点对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进行恶意抹黑和污蔑,否定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这些错误言论严重影响“纲要”课教学,学生以此为依据质疑老师讲授的真实史实,降低了传统教学的效果。
1.2“00后”大学生对历史的感知淡薄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0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蓬勃发展时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距离180多年前的历史事件较为久远,并且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爱国志士寻求救国道路的艰辛缺乏真实的感悟。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真实历史非常了解的学生比重不到10%,了解一部分的占到65%,模糊不清的占到20%,一点都不了解的占到5%至10%左右。这就给“纲要”课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知史爱国的积极性和深刻性。
“0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信息化背景下容易被一些“博眼球”的错误观点所误导。如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是“纲要”课程面临的新挑战。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表现形式
体验式教学法跟传统教学相比更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着重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自参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纲要”课程中讲授的史实较为陌生、“不在场”的问题。“纲要”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排演历史情景剧、阅读红色书信、传唱红色歌曲的形式打造“昨日重现”的效果,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拨开历史的迷雾,认清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
2.1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记录,体验式教学法将话剧表演形式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相连接,更加能够达到以史育人的效果。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纲要”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排演历史情景剧,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这种形式必然会加深学生对展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达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喜欢追剧,尤其是喜欢一些穿越剧。“纲要”课是由无数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排演相关主题的历史短剧,比如,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事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方式感悟历史。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此段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接受洗礼。
2.2组织学生朗读红色书信
红色书信是高校“纲要”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以第一手资料展示了当事人的真实情感和相关历史背景。组织学生朗读这些鲜活生动的文字能够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红色书信有助于“充分利用人物的榜样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来感化学生,达到情感培育的最终目的”。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朗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红色书信。比如讲到五四运动时,让学生读闻一多写给父母的书信:“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从闻一多的书信中,更好地感受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讲到国民大革命时,组织学生朗读1928年夏明翰牺牲前写给母亲的信:“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书信表明了夏明翰对社会主义必胜的崇高信仰。通过阅读红色书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历史时期革命人士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并从中受到鼓舞,立志向革命先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报国志。 2.3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红色歌曲
紅色革命歌曲简称红歌,是指中国各个革命时期广为传唱的进步歌曲,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阐述着特定的历史故事。如歌曲《松花江上》,叙述了无数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历史情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还有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改革开放的背景故事,记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纲要”课教学中播放这些红色歌曲,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回到那段或悲壮、或温暖的历史岁月,更好地走进历史长河。红歌还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鼓舞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和感受红色的历史岁月,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从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更多有趣又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纲要”课程为例,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1丰富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体验式教学法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引入相应的红色书信或红歌,丰富了教学载体和形式,增强了“纲要”课学习的趣味性,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爱学、乐学的课程。
3.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为主,关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受到感染和鼓舞。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定相关主题,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表演相关历史情景剧、诵读红色书信、歌唱红色歌曲。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相统一。
3.3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参与,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在历史情景剧创作中,学生要熟悉相关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需要搜集历史文献、揣摩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等。课前进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PPT分享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搜集资料和制作课件,并派小组代表讲解和分享。这些活动的完成要求每位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通过深入查找资料,感受历史人物的选择,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总之,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多元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将之应用到教学改革中,使思政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督促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了解历史,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2]《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编写组:初心——红色书信品读. 人民出版社, 2018.
[3]詹世友.在崇高和明媚之间闪光 ——“中国红歌会”在先进文化营造上的贡献[J].声屏世界,2008(2).
[4]张小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20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