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主要由认识能力、模仿运用、自我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等方面综合构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认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甚至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的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主要由认识能力、模仿运用、自我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等方面综合构成。
(一)培养认识能力
什么是认识能力呢?就是学生让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有关的知识、技术,然后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认为培养认识能力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主要方法是导入法和鼓励法。导入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开始的导入,包括集中注意力练习,采用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队形练习和变化等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包括动作美的导入,儿童化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例如:在上技巧课的时候,先放好垫子,由我先做一遍完整的示范动作,动作优美舒展,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我们一起来做小猴子),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望学习的激情。鼓励法是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场景和道具等,以便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跳箱课中,有个别学生有些胆怯,不敢做动作。可先让一名学得较好的学生做一遍示范动作,通过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懂得跳箱的技巧,在思想上鼓励他战胜自我,消除胆怯心理。学生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完成了动作,第二次就能在老师的监控下独立完成动作。使学生无论在技术与思想上都前进了一大步。其他学生通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与分析,更进一步认识了技术动作,能自如地运用技术动作。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如何战胜恐惧心理,分析动作要领,领悟后再进行练习,就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了。
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认识与实践、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要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并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模仿运用、自我调控能力
1. 培养模仿运用能力的方法
(1)由教师或组长带领,学生模仿教师或组长的教法自行安排学习。
(2)按教材要求、教学需要和所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互相帮助,协作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例如:在上技巧课时,先教学生几个简单动作,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燕式平衡,然后根据动作创编一套完整套路,让学生模仿练习。根据教师所教的内容、启发及引导,学生运用已獲得的知识,模仿教师的创编手法,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再进行创编,最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情绪高涨,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在心理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 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1)让学生自身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调节负荷,教会学生自测心率的方法,学会如何调控负荷。
(2)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教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
(3)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素质,培养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
例如:在上素质练习课时,学生做完一组练习后,进行一次心率测试。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的情况,并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运动量的大小,做到教师和学生都心中有数。学生在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的方法后,在平常自我锻炼中调控好运动负荷,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锻炼更科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要变“传授”为“点拨”,这样学生才能更自主的进行学习。
(三)培养自制能力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的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个班每周只有三节体育课,如果只靠这几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反复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并能积极参加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达标成绩也明显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在运动会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必然会涉及到课的组织、教法、教材、运动负荷等一系列改革问题,必须逐步完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人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我锻炼能力;认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甚至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出现上述问题,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的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独立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主要由认识能力、模仿运用、自我调控能力和自制能力等方面综合构成。
(一)培养认识能力
什么是认识能力呢?就是学生让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有关的知识、技术,然后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认为培养认识能力应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主要方法是导入法和鼓励法。导入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课开始的导入,包括集中注意力练习,采用趣味性游戏,形象化的队列队形练习和变化等进行导入。二是练习开始的导入,包括动作美的导入,儿童化语言刺激的导入,音乐节奏的导入等。例如:在上技巧课的时候,先放好垫子,由我先做一遍完整的示范动作,动作优美舒展,然后用语言激励学生(我们一起来做小猴子),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望学习的激情。鼓励法是在课的各阶段安排一定的小高潮,对动作质量,学习态度,意志行为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场景和道具等,以便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跳箱课中,有个别学生有些胆怯,不敢做动作。可先让一名学得较好的学生做一遍示范动作,通过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使学生懂得跳箱的技巧,在思想上鼓励他战胜自我,消除胆怯心理。学生在老师的保护帮助下完成了动作,第二次就能在老师的监控下独立完成动作。使学生无论在技术与思想上都前进了一大步。其他学生通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与分析,更进一步认识了技术动作,能自如地运用技术动作。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如何战胜恐惧心理,分析动作要领,领悟后再进行练习,就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了。
体育教学过程具有认识与实践、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要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并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模仿运用、自我调控能力
1. 培养模仿运用能力的方法
(1)由教师或组长带领,学生模仿教师或组长的教法自行安排学习。
(2)按教材要求、教学需要和所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行组合,互相帮助,协作练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选练习内容,安排锻炼。例如:在上技巧课时,先教学生几个简单动作,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燕式平衡,然后根据动作创编一套完整套路,让学生模仿练习。根据教师所教的内容、启发及引导,学生运用已獲得的知识,模仿教师的创编手法,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再进行创编,最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情绪高涨,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在心理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 培养自我调控能力
(1)让学生自身感受,增减练习强度、密度、调节负荷,教会学生自测心率的方法,学会如何调控负荷。
(2)通过暗示、模拟、信息反馈等方法,教学生自我调控情绪、注意力以及意志力等。
(3)通过反复练习和发展素质,培养对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
例如:在上素质练习课时,学生做完一组练习后,进行一次心率测试。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练的情况,并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运动量的大小,做到教师和学生都心中有数。学生在课中学会自测心率的方法后,在平常自我锻炼中调控好运动负荷,教师定期进行指导,使学生的锻炼更科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要变“传授”为“点拨”,这样学生才能更自主的进行学习。
(三)培养自制能力
在自觉遵守常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选择时机让学生自定计划和安排锻炼,并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例如:在上游戏课前,设计好一堂游戏课的框架,课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奔跑能力,与培养学生灵敏性的能力。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要求学生从自己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选定游戏内容,或自编游戏,写好后和教师一起讨论、修改、定案。当轮到上这次课时,由体育委员当“老师”来调度其他同学,教师进行协助,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主动,锻炼积极性高。这节课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辅导是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一个班每周只有三节体育课,如果只靠这几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反复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并能积极参加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达标成绩也明显提高,还有一些学生在运动会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必然会涉及到课的组织、教法、教材、运动负荷等一系列改革问题,必须逐步完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人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不仅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